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2期

庆祝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专题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和思考
郑安阳
2022, 38(2): 119-12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30053
摘要(556) HTML (916) PDF(133)
摘要: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开展领导的具体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本质是在高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同时,对校长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给予支持。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持续推进党的政治领导不断强化,使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得以不断优化,推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教育强国谱写新篇章。
新时代数字马院建设思路及应用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刘明言, 彭庆红
2022, 38(2): 123-12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10057
摘要(584) HTML (1917) PDF(135)
摘要:
数字马院的建设是探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其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理念,是在满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的需求前提下,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在前期运行中,根据师生需求研发了相关系列平台系统和专题培训,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也提升了师生的理论素养。未来发展上,数字马院仍将秉持“公益为本、精准服务、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这一理念,在助力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同时,为全国马院师生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完备的系统。
高教研究
国内研究生导师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1997—2020年)
郑烨, 韩雅予, 李真淼
2022, 38(2): 130-13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120059
摘要(981) HTML (1067) PDF(12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导师能力议题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1997—2020年间发表的175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对研究生导师能力的内涵与维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厘清了研究生导师能力研究的3个演进趋势与4类研究热点主题。进而对研究生导师能力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效果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指出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从整体性视角拓深对研究生导师能力的探索,对现实中提升导师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大学排名对比分析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张毅
2022, 38(2): 138-14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10041
摘要(478) HTML (257) PDF(62)
摘要:
当前,THE、QS、US News和ARWU四个大学排名是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高等教育评价排名体系,也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反映,其测量指标设置对国内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比较四个大学排名测量值设置的异同,分析各高校发展的具体实践经验,凝练出在“破五唯”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为加速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党建思政
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的探索与精进
丁宇, 汪红
2022, 38(2): 146-15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10050
摘要(502) HTML (231) PDF(48)
摘要:
共青团是我国青年团体的群团组织,在基层社会中具有广泛性与支撑性,因而具备参与基层治理的可行性。同时,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对共青团的参与能力提出了挑战。文章基于共青团基层治理参与,结合当前基层治理需求,分析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状态,剖析参与状态特征,探究问题显现的原因。从而梳理出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的逻辑,力图改善组织的脱嵌及功能错位,从四个路径柔性融入基层治理,优化组织功能,促进共青团自身的发展,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治理机制提供助力。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于欢
2022, 38(2): 154-161.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110079
摘要(416) HTML (366) PDF(52)
摘要: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在一定的话语语境中,遵循相应的规则、规律与规范,在主客体间进行关于爱国主义的描述、宣传与评价的活动,是建构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行为表征的符号系统。进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认同性、系统性、主导性与和谐性上面临现实挑战。为此,高校亟须围绕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根植的目标,从话语供需矛盾、多元输出、权力位移、融合博弈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探索在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和话语氛围上的应对之策。
功能语言学
投射概念隐喻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意义实现机制探讨—以文献综述章节为例
曾蕾, 朱薪羽, 叶岚
2022, 38(2): 162-171.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50082
摘要(499) HTML (297) PDF(224)
摘要:
目前学界对学位论文语篇的探讨多集中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为匮乏,其中对文献综述中投射语言的隐喻性实现方式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为理论依据,对广东省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章节中使用投射语言的主观倾向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对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投射语言表述的概念隐喻运作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从主观倾向性或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非隐喻式句构远多于隐喻式句构。此外,从主观倾向性来看,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使用的投射句构比较多样;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投射句构的使用相对单一。从本科毕业论文语料的分析可见,学生倾向于使用以人称作为投射小句的主语,并较多使用言语或心理过程的显性投射动词,这与母语为英语的本科生的使用习惯具有较大的偏差。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大学生投射语言表述的概念隐喻运作能力较弱的整体性倾向问题及其对策。
国际学生硕士学位论文“讨论”部分的批评体裁分析
刘承宇, 刘豪妍
2022, 38(2): 172-17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100065
摘要(510) HTML (322) PDF(60)
摘要:
Bhatia提出的批评体裁分析,主要关注如何在专业环境中恰当运用体裁资源来实现交际目的。文章基于批评体裁分析理论,用话语实现的四维分析模型,对西部地区3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0篇国际硕士学位论文的“讨论”部分进行抽样分析。研究发现在语篇、体裁层面,国际学生(硕士)遵循特定的语步结构并使用带有明显学术特征的语言;在专业实践层面,则常使用融合型、镶嵌型和链接型三种篇际互文策略来实现其交际目的。究其原因,是受背后学术文化的影响。文章从批评视角出发,对该部分话语所呈现的直观化、规范化和建构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汉语情态研究述评:回顾、反思、趋势
杨曙, 李妹惠
2022, 38(2): 179-18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112
摘要(809) HTML (271) PDF(78)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始对汉语情态展开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然而,汉语情态研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研究路径上来看,从传统语法以及从历时语法化学角度对情态语义系统以及情态主要表达形式的语义与句法特征进行描写的研究较多;从认知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情态进行的阐释性系统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汉语学界在情态定义和类型、情态与语气的关系、情态动词划界等方面尚未达成较统一的认识。未来汉语情态研究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研究路径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归去来兮辞》生态话语分析
潘杰, 原苏荣
2022, 38(2): 185-19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018
摘要(474) HTML (212) PDF(64)
摘要: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虽已被从多重角度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其生态意蕴的解读还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语气及情态、及物性和主位系统等多层面解读,研究发现,祈使语气将诗人“主客二分”,刻画了热爱自然的“主”和留念官场的“客”,疑问和陈述语气以及高情态操作词凸显了“主”对 “客”辞官归田的规劝;动作、心理和关系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趋向意动、热爱的情感和同化的认知; “主”、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要素充当主位凸显语篇生态性。
社会调查与研究
农村互助养老内在行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郭思佳
2022, 38(2): 193-20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20035
摘要(530) HTML (210) PDF(47)
摘要: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乡村振兴中教育帮扶的实践路径探析
高龑, 陈雪松, 梁志扬
2022, 38(2): 201-20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10051
摘要(808) HTML (362) PDF(70)
摘要: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全国积极推进。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起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筑牢乡村全面振兴基础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探讨乡村振兴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脱贫攻坚阶段的教育帮扶实践经验,研究教育在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中的现实意义,探究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旨在为新时期高校发挥教育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通过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法学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理念与民法典规范
潘运华
2022, 38(2): 208-21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120074
摘要(439) HTML (260) PDF(47)
摘要: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理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诠释了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民法典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体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民法典规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特色,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强化了价值引领。民法典规范通过民事权益类型化完成了对民事主体私权益的系统构建,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了私权体系。民法典规范通过修改关于物权与合同的大量法律条文,鼓励市场交易,维护交易安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了有效的交易秩序。民法典规范通过新增或者完善诸多民事法律制度,促进民事立法体系化与科学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支撑。
哲学
安德烈·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探赜
刘歆
2022, 38(2): 215-22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20013
摘要(420) HTML (293) PDF(35)
摘要: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析
许志晋, 周楠
2022, 38(2): 226-2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120050
摘要(772) HTML (392) PDF(63)
摘要:
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他对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深入思考,对于现代社会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各种矛盾冲突提供了指导思路。指出要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自然对人类的包含性,也要看到自然的先在性与人类的自主性。只有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实质,才能真正理解“两大和解”与“两大提升”以及“自然报复论”,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