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1期

党建思政
论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彰显机理
庞跃辉, 吴成国
2025, 41(1): 1-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30028
摘要(102) HTML(35) PDF(473)
摘要:
主动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优良品格,积极引领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崇高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进程中义无反顾进行自我革命,并以主动自我革命积极引领社会革命,努力实现党的自我不断革命与引领社会深广革命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在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彰显机理内在本质基础上,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彰显机理的重要表征、生成逻辑、生发动能,教育党员干部在有力推进自我革命中彰显引领社会革命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从而进一步增强和显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对于在新发展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陈靖元, 庄梅兰
2025, 41(1): 8-1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10102
摘要(88) HTML(21) PDF(20)
摘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将之推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理论法宝和科学行动指南。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文化繁荣的环境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强盛的物质文明只有伴生同等的精神文明才能走向现代化。这条道路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地以“两个结合”连亘起“根脉”与“魂脉”,解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特性,并为现代化过程中的“体用之辩”指明了方向,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方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人民视角、超越区域文明和国族观念的天下观念,像一面旗帜,凝心聚魂、催人奋进,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话语传播体系的进展、挑战及对策
王大千
2025, 41(1): 16-2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50139
摘要(94) HTML(21) PDF(16)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建设是这一倡议全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当前,“一带一路”话语对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愈发凸显。文章以国际话语事实为依据,详细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话语传播现实情形,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话语挑战,就相关话语传播的内容、主体、手段、方法、技术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性主张与方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话语传播体系的整体建设。
高教研究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构建:原则、目标与路径
黄巨臣, 郭梓华
2025, 41(1): 24-31.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20087
摘要(144) HTML(165) PDF(108)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同时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全局性事业。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具有内在的系统耦合性,是乡村发展的支撑力量。因此,构建地方高校促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认为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系统观念”指引,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以协调发展、治理有效和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高校乡村有效衔接、促进优秀人才有效参与、推进知识技术有效转化的联动路径,构建起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是乡村高质量振兴的必要保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探索
赵萌
2025, 41(1): 32-3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90009
摘要(40) HTML(21) PDF(14)
摘要:
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如何推动本科教育理念和方式不断变革,谋求本科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出发,注重因材施教,逐渐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优化。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近年来推行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例,针对8 921名本科生进行在校生满意度调查,分析得出该导师制在思想引导、学术指导以及创业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作用,获得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认可,由此探索构建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及其特征研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分析的视角
李虹
2025, 41(1): 39-5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70011
摘要(112) HTML(26) PDF(18)
摘要:
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其具体执行靠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有动力参与其中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文章基于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实物收集法等收集资料;对18所研究型大学、共计11个一级学科的33位一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运用Nvivo软件按照三级编码的操作程序和扎根理论的方法取径完成了理论建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包括不同主体主导因素、实践过程主导因素、目标结果主导因素和情境场景主导因素共四类32种动力因素。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分析视角发现,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具有情境性、能动性和变化性特征,其动力因素具有多元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征,各个动力因素之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共生性特征。基于前述特征,政府、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者等需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改革文化,发挥教学制度的正面效应,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保障。
法学
民事诉讼表见证明的性质定位及其构造
孙晨曦
2025, 41(1): 51-6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20018
摘要(31) HTML(14) PDF(15)
摘要:
如何认定事实并适用法律,是诉讼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强化法官心证、缓解当事人证明负担以及保障当事人双方武器平等等因素考量,表见证明作为一种特殊的事实认定方式,在审判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如何界定表见证明,理论研究与判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后依然莫衷一是,导致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考虑是否引进该制度时显得顾虑重重。文章认为,为使表见证明发挥应有的功能价值,应当在明晰其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域外相关理论的借鉴,分析和梳理其基本构造,从而对我国民事立法提供有效经验。
蓝碳交易认证及运行机制的挑战与应对
朱晖, 赵佳齐
2025, 41(1): 61-6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10027
摘要(22) HTML(9) PDF(12)
摘要:
重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蓝碳纳入自愿碳市场的重要契机,但蓝碳交易制度体系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我国蓝碳交易制度仍然存在交易规则功能缺失、定价机制失范、交易方式欠缺和核查监管机制不足等问题。为保证蓝碳交易在法律规制下运行,构建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蓝碳交易机制,应实现蓝碳交易的功能完善、规范定价机制,同时推动交易方式多元发展、健全核查机构监管机制以优化蓝碳交易运行机制,从而搭建蓝碳交易纳入自愿碳市场的规则体系。
大数据证明的司法适用与理论检视
孙珊
2025, 41(1): 69-7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10112
摘要(27) HTML(22) PDF(13)
摘要: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业已出现了有异于传统证明的大数据证明方式。通过对我国当下司法实践中适用案件的观察性分析,可归纳出大数据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证明作用主要表现为:证明涉案主体的同一性、信息载体的关联性、海量信息的涉案数额、犯罪行为、犯罪构成中的特征信息五个方面。与传统司法证明相比,大数据证明最鲜明的特点体现为智能化、模型化及特殊相关性,要认识其内在原理与运行机制,可采取一种“海量信息+数据处理+结论”的要素思维。文章基于司法适用和内在机理对大数据证明进行理论上的检视,认为首先应当确立能够作为定案依据的大数据证明结论证据本位的法律属性规范,其次厘清其作为机器意见的事实认定原理,最后尝试以算法应用场景的稳定性为标准建立类案通用型和个案专门型二元分化的审查进路范式。
社会学
数字化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反思与展望
赵国龙, 林新奇
2025, 41(1): 79-8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20066
摘要(30) HTML(11) PDF(15)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相继兴起的管理理论都将“控制”视为核心职能之一。人力资源作为组织最特殊的资源,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组织获取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但传统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等同于“物质资源”从而进行严密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内员工的创造力。随着ABCD+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理念正面临不断的挑战,也越来越难以满足管理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追溯组织控制及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研究文献,从“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发展脉络以及终结的历史趋势进行反思,从而对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前沿性展望,以期为新时代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独特的建议。
社交媒体使用、媒介素养与新型职业农民创新意愿
谢桂花, 黄美娇, 吴晶晶
2025, 41(1): 89-10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20027
摘要(23) HTML(18) PDF(12)
摘要:
农村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意愿。然而,当前对社交媒体与新型职业农民创新意愿关系的研究仍显薄弱。基于367位新型职业农民样本,文章尝试以创新扩散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探索社交媒体使用、媒介素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交媒体使用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其创新意愿的提升,也可以通过创新主观规范和感知创新行为控制中介变量发挥作用;社交媒体使用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具有正面效应;新型职业农民的媒介素养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强化了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态度、创新主观规范和感知创新行为控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代化语境下中国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和研究的关联与差异探源
王俊博
2025, 41(1): 101-11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70076
摘要(41) HTML(14) PDF(20)
摘要:
近代化是中国和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所面临的共同语境。近代日本社会主义是在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框架中作为国家主义的“反题”而出场的,代表从社会的一侧来反思和批判国家的问题意识和近代立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近代日本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研究主要根源于本国的近代化的需要以及对近代化的批判意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直接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尽管近代日本知识界扮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中转站”和“转译器”,但不能因此推论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完全是对近代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复写或“搬运”。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如李大钊和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就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独立的问题意识和系统见解。近代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国家意识、鲜明的学术性的特点,与之相比,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在历史的实践中生成的思想体系。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思想研究向经世致用过渡,因而注重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尤其是强调发挥人民在历史中的首创性。
唯物史观视阈下“理性工具化”问题探析
张新朋, 刘利
2025, 41(1): 111-11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90062
摘要(31) HTML(12) PDF(15)
摘要:
“理性工具化”问题是霍克海默为西方理性传统的“消蚀”提出的应对之道,进而重建理性权威的入手点。从“理性工具化”到“工具理性”,经历了施密特翻译和哈贝马斯阐释创造的过程。霍克海默对“理性工具化”问题的诊断在于片面化的启蒙精神,抽象了理性的丰富性,仅仅保存了被工具化的理性的启蒙。在唯物史观视阈下,解决“理性之蚀”的思路无非是以“社会批判”超越“理性批判”,但“社会批判”毕竟无法代劳实际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理性工具化”问题的正确方式,在于合理利用理性,进而解决资本治理难题,走出资本治理困境,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现象意识研究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王振华, 方家乐, 曲扬
2025, 41(1): 120-12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10035
摘要(24) HTML(13) PDF(14)
摘要:
现象意识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但如何研究却是相当棘手。通常要确定现象意识状态不可避免的需要报告,如果没有了报告,现象意识是否还存在?对于认知取用是否部分地构成了现象意识,相关性研究的NCC进路表明主动报告与无报告的范式都存在不同类别的混淆风险;因果性研究的自然类进路则在簇数量识别问题上过于理想化。但是,相比之下,自然类进路可以容纳更多的理论发展空间,且对经验领域保持开放。文章最后,我将对自然类进路反驳予以回应,表明自然类进路在研究现象意识问题上是适用的。
道德概念是一种HPC概念吗?—浅议厚道德概念与道德概念自然化
王奕文
2025, 41(1): 129-13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96
摘要(17) HTML(9) PDF(17)
摘要:
道德概念与自然概念的关系是元伦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自然主义者同意道德概念可以通过自然概念说明却被摩尔批判为“自然主义谬误”,博伊德提出属性稳态丛聚理论(homeostatic property cluster,以下简称HPC)以规避该批评。定义HPC类词项的内在属性间应具有因果联系,但对“善”概念进行的两个思想实验证明“善”概念不具有归纳推理适宜性,这意味着薄道德概念难以具备成为HPC概念的必要条件。厚道德概念由于含有丰富的描述性内容更有利于归纳。文章试将厚道德概念作为HPC概念定义并确定其丛聚属性,以维护部分道德概念的自然性、彰显道德概念的历史与社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