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

李建呈 王洛忠

金建国, 史孝群. 材料力学实验教材的不断更新和突破[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13(3): 51-52.
引用本文: 李建呈, 王洛忠. “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1(4): 76-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10039
LI Jiancheng, WANG Luozhong. Policy Instrument Choice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Air Pollution in “2+26” Cit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5, 41(4): 76-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10039
Citation: LI Jiancheng, WANG Luozhong. Policy Instrument Choice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Air Pollution in “2+26” Cit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5, 41(4): 76-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10039

“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工具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1003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精准管理研究”(编号:20&ZD113);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府际协同机制研究”(编号:23GLC05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建呈(1994—),男,山东临沂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王洛忠(1975—),男,山东临沂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 中图分类号: X51

Policy Instrument Choice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Air Pollution in “2+26” CitiesAn Analysi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 摘要: 基于对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论分析,构建“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工具理论模型,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清晰描绘“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现实图景。文章发现,“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目标导向的引导性工具、过程导向的执行性工具、结果导向的保障性工具以及能力导向的赋能性工具的综合运用;“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致力于实现“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四类政策工具,彼此之间并非割裂、独立的存在,而是接续推进、彼此衔接的有机组合,共同构成“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基本政策工具箱。因此,为实现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长效运行,需重视引导性工具的目标引领作用,继续发挥执行性工具与保障性工具的关键作用,注重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能力建设,为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持续赋能。

     

  • 图  1  “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工具理论模型图

    表  1  政策文本清单(部分)

    序号 实施年份 文件类型 政策文本名称
    1 2017 部门规章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2 2017 地方工作文件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3 2017 地方工作文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4 2018 部门规章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5 2018 地方工作文件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6 2018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7 2019 地方工作文件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打好建设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方案》的通知
    8 2019 地方工作文件 《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83 2020 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
    的通知
    84 2020 部门规章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开放式编码的概念化与范畴化结果

    序号 初始范畴 初始概念
    1 目标设定 企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控制、污染物协同
    2 思想引领 打破思维定式、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政策解读
    3 统一规划 部门协调规划、煤炭控制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区域防治规划、限期达标规划、清洁能源利用规划、区域预案编制
    4 统一标准 预警分级标准、执法队伍标准、产业准入标准、监测评价标准、执法监管标准、绩效分级标准、产能淘汰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信用等级评级
    5 统一环评 环评联动、统筹规划环评、区域环评会商、区域环评限批
    6 统一监测 区域监测预警、区域监测分析、监测事权上收、区域监测监管协同联动、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
    7 统一执法 部门联合执法、区域联合帮扶、区域联合监察、跨界交叉执法、执法闭环、部门联合会商、执法监测配合、部门执法联动、统一执法尺度、网格化协同监管、专常结合执法、执法联席会议、部门联合奖惩、区域应急联动、重大活动保障、细化工作方案
    8 制度完善 督查问责、晋升激励、绩效考核、考核问责、价格政策、专项资金支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政策、信贷融资、专项督查、项目资助
    9 组织保障 多部门配合、成立联合机构
    10 多元主体 党委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社会资本参与、全社会协调联动
    11 多措并举 应急运输响应、区域错峰生产、应急减排清单化管理、投诉信访举报、政府购买服务、协商平台建设
    12 资源整合 信息公开、区域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区域信息统一发布、监测点位统一联网、部门资源整合、数据信息共享
    13 技术支撑 技术联合攻关、污染源自动监控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主轴编码结果

    主范畴 初始范畴 材料源/份 频次
    引导性工具——目标导向 目标设定、思想引领 42 72
    执行性工具——过程导向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60 536
    保障性工具——结果导向 制度完善、组织保障 55 234
    赋能性工具——能力导向 多元主体、多措并举、资源整合、技术支撑 55 65
    下载: 导出CSV
  • [1] 孟庆国,魏娜. 结构限制、利益约束与政府间横向协同——京津冀跨界大气污染府际横向协同的个案追踪[J]. 河北学刊,2018,38(6):164-171.
    [2] 赵新峰,袁宗威.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6(5):94-101.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9.05.021
    [3] 刘华军,雷名雨. 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88-95.
    [4] 戴亦欣,孙悦. 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的协同机制长效性研究——以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为例[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9(4):15-26. doi: 10.3969/j.issn.2095-4026.2020.04.002
    [5] 乔花云,司林波,彭建交,等.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 生态经济,2017(6):151-156.
    [6] ZHOU W & RUI M. Exploring coordinative mechanisms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An ecology of games framework [J/OL]. Sustainability (2019-06-03) [2024-10-10].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1/11/3119.
    [7] 谢宝剑,陈瑞莲.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大气污染区域联动防治体系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2014(9):6-10. doi: 10.3782/j.issn.1006-0863.2014.09.01
    [8] 胡光旗,踪家峰,甘任嘉. 中央督察下的地方环境竞赛与区域协同治理模式[J]. 人文杂志,2022(2):50-60. doi: 10.3969/j.issn.0447-662X.2022.02.006
    [9] 司林波,张锦超. 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动力机制、治理模式与实践情境——基于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区域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21(4):46-59.
    [10] 胡宗义,杨振寰. “联防联控”政策下空气污染治理的效应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7):129-135. doi: 10.3969/j.issn.1004-910X.2019.07.016
    [11] WANG H,ZHAO L,XIE Y,et al. “APEC blue” — The effects and implications of joint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553:429-438. doi: 10.1016/j.scitotenv.2016.02.122
    [12] 赵志华,吴建南.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能促进污染物减排吗?——基于城市的三重差分研究[J]. 管理评论,2020,32(1):286-297.
    [13] 柴发合,云雅如,王淑兰.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4):5-9. doi: 10.3969/j.issn.1673-288X.2013.04.002
    [14] GUO S. Environmental op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s for regional air pollution joint control:Application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6,4(3):238-257. doi: 10.1080/20954816.2016.1218691
    [15] TRELL E & VAN G. The governance of local urban climate adaptation:Towards participation,collaboration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J]. 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2019,20(3):376-394.
    [16] WANG P,LIU D,MUKHERJEE A,et al. Air pollution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India:Comparison and implication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23,142:112-120.
    [17] CHENG K & LÜ 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tus quo and legal system of third-party governance in Hebei Province,China [J]. Natur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Technology,2019,18(1):89-96.
    [18] 刘琳,吴云飞. 政治经济学语境下对资本主义生态治理的批判与扬弃[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5):24-31.
    [19] 王学栋,张定安. 我国区域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局与实现途径[J]. 中国行政管理,2019(6):12-15.
    [20] 李雪松,孙博文. 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属性及政策演进:一个分析框架[J]. 改革,2014(4):17-25.
    [21] 李倩. 跨界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的运行逻辑与治理绩效——以京津冀大气治理为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4):17-27. doi: 10.3969/j.issn.1008-7621.2020.04.003
    [22] 胡一凡.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困境与消解——关系网络、行动策略、治理结构[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2):48-56.
    [23] 赵新峰,袁宗威. 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政策工具:我国的实践历程与优化选择[J]. 中国行政管理,2016(7):107-114. doi: 10.3782/j.issn.1006-0863.2016.07.16
    [24] 王雁红. 政府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政策工具的运用——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政策文本分析[J]. 江汉论坛,2020(4):26-32. doi: 10.3969/j.issn.1003-854X.2020.04.004
    [25] 吴芸,赵新峰.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工具变迁研究——基于2004—2017年政策文本数据[J]. 中国行政管理,2018(10):78-85.
    [26] 郑石明,罗凯方. 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与环境政策工具选择——基于29个省市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2017(9):184-192.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7.09.018
    [27] 周付军,胡春艳. 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工具变迁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2001—2018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 江淮论坛,2019(6):134-141. doi: 10.3969/j.issn.1001-862X.2019.06.021
    [28] 王红梅,谢永乐.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美英日大气污染治理模式比较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19(10):142-148.
    [29] LI Z,YUAN X,XI J,et al. The objects,agents,and tools of Chinese co-governance on air pollution:A review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1,28(31):24972-24991.
    [30] 熊烨. 我国地方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建构”研究——基于江苏省一个地级市河长制转移的扎根理论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2019,16(3):131-144.
  • 加载中
图(1)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0
  • HTML全文浏览量:  33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1-09
  • 刊出日期:  2025-05-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