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王晓霞

王晓霞. 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1(4): 125-1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50145
引用本文: 王晓霞. 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1(4): 125-1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50145
WANG Xiaoxia. Accelerating the Self-identity Crisis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5, 41(4): 125-1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50145
Citation: WANG Xiaoxia. Accelerating the Self-identity Crisis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5, 41(4): 125-1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50145

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5014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智能算法控制下的数字平台资本积累机制研究”(编号:22CJL02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晓霞(1996—),女,河北沧州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D0

Accelerating the Self-identity Crisis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 摘要: 加速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同危机,是资本逻辑和加速逻辑交相作用的结果。货币拜物教的“颠倒性”、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以及竞争机制解构了自我认同形成的社会结构,使自我的社会关系异化、情感遭受剥削,情感选择也被操控,进而使建立在加速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之上的自我反思性活动衍生了认同危机。它主要表现为:商品化经验对个人化经验的冲击,强化了虚假自我认同意识;数字平台对私人领域的入侵,增加了信任缺失的风险;加速塑造的新的集权主义形式,造成个体的存在性焦虑。基于此,文章认为提升自我的批判性反思能力、加强数字平台的监管、超越资本逻辑的宰制是消解自我认同危机的重要路径。

     

  • 1)  1共鸣关系指的是主体与世界的和谐互动关系。一方面主体被世界呼唤,另一方面主体受到触动,积极进行回应,进而形成经验、获取意义。
    2)  2功绩社会是由韩炳哲提出的,他认为21世纪不再是福柯所认为的由医院、疯人院、监狱、营房和工厂建构的规训社会,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社会形态,由健身房、办公楼、银行、机场、购物中心和基因实验室建构的社会。
  • [1] 哈尔特穆特·罗萨. 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M]. 董璐,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M]. 夏璐,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于天宇. 加速资本主义社会时间结构批判[J]. 学习与探索,2022(10):10-17.
    [5]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 郑作彧,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 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哈特穆特·罗萨. 不受掌控[M]. 郑作彧,马欣,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11] 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 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 杨建国,范一亭,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2] JOHE M H & BHULLAR N. To buy or not to buy:The roles of self-identity,attitudes,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norms in organic consumerism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6,128:99-105.
    [13] BAUMAN Z. 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M]. Cambridge:Polity,1989.
    [14] 杨慧民,李娜. 数字时代的情感资本主义及其批判[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10(6):67-77.
    [15] CHAMBERS D. Networked intimacy:Algorithmic friendship and scalable sociality [J].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6,32(1):26-36.
    [16] 韩炳哲. 在群中:数字平台时代的大众心理学[M]. 程巍,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7] 徐强. 自我认同:数字时代的认知、情感及其批判[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4):1-7.
    [1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 吴大娟. 数字技术、精神政治与权力治理的辩证法——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管窥[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16-23.
    [20] 韩炳哲. 倦怠社会[M]. 王一力,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1] 孙志艳. 论资本的“加速”特性[J]. 当代经济研究,2022(10):26-34. doi: 10.3969/j.issn.1005-2674.2022.10.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3
  • HTML全文浏览量:  89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29
  • 刊出日期:  2025-05-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