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3卷  第3期

社会学
基督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现实困境谈起
左鹏
2007, 23(3): 1-5.
摘要(335) PDF(18)
摘要:
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迅猛发展中,"招生难、分配难"的现实困境已经为不少高校所面临。文章通过探讨基督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沿袭关系,认为在没有基督教伦理作为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开展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必须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艰难、漫长的探索之路。
国家政策、农民与农村贫困——一个“结构化理论”的视角
郇建立
2007, 23(3): 6-12,25.
摘要(204) PDF(16)
摘要:
根据结构化理论,农村贫困是国家政策和农民自身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活在贫困状态中的农民,对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但其行动却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和国家政策下进行的,因而无法摆脱这些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农民总想摆脱贫困,但总是又无法摆脱贫困。
小组工作方法在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付再学
2007, 23(3): 13-15.
摘要(267) PDF(18)
摘要: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中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依旧选择了居家养老。因此,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服务,满足其需要。本文探讨了把小组工作应用在社会区老年人服务中的可行性,提出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小组工作模式。
管理学 经济学
FDI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
王霞, 陈柳钦
2007, 23(3): 16-25.
摘要(280) PDF(15)
摘要: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FDI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方面,认为FDI之所以能影响东道国的制度变迁,在于外资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及东道国为了吸收和发挥外资作用而对其区位优势进行的改进和完善。具体来看,FDI本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制度变迁的作用必然受制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和其他制度变革程度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FDI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迁。
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相关性分析
杨健奎, 郑晓齐
2007, 23(3): 26-29,33.
摘要(274) PDF(17)
摘要:
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基础。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绩效出激励、激励促绩效。构建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系统,以经营者股权激励为主要方式的激励机制,是整合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
秦楠
2007, 23(3): 30-33.
摘要(331) PDF(15)
摘要: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文章首先论述了股指期货的原理和发展历史,然后讨论了在资产管理中如何运用股指期货来进行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股指期货时的应采取的措施。
政治学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论康德的宪政思想
王连伟, 陈曼青
2007, 23(3): 34-37.
摘要(286) PDF(16)
摘要:
康德的哲学包括知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他对政治的思考是零散的,因此,需要把康德的宪政思想放在他的哲学体系的语境中加以研究。康德的宪政思想自有其逻辑,他把宪政建立在普遍的伦理和道德基础上。这正是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体现出的思想。康德以其道德哲学中的"自由"理念为线索来论述他的宪政思想,包括宪政的可能、宪政的必要、宪政的原则和宪政的实现。
情感:人员管理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
张剑, 王建辉, 王欢
2007, 23(3): 38-43.
摘要(297) PDF(15)
摘要:
文章综述了组织中情感管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介绍了情绪性工作、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和情感事件的作用机制等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情感己上升为人员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无论是在公共管理还是在企业管理研究领域,都存在即时性情感研究缺乏、研究方法有待突破等问题。本文提出在细化情感变量类型的基础,更加关注即时性情感,构建更为整合性的理论等未来研究方向。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
侣传振
2007, 23(3): 44-47,53.
摘要(338) PDF(18)
摘要: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我国政府社会性管制有效性分析——以生产安全为视角
殷庆坎
2007, 23(3): 48-53.
摘要(262) PDF(17)
摘要:
文章在对生产安全社会性管制必要性及管制优劣势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考察我国生产安全现状,并以该视角来实证研究我国政府社会性管制的有效性,得出政府社会性管制的有效性较在"硬指标"上较高而在"软指标"上较低的结论。最后,文章提出加强"软指标"建设、用清晰的产权和法律法规来协助提高政府管制有效性,以解决当前严峻的生产安全问题。
法学
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
冯晓青
2007, 23(3): 54-58,71.
摘要(182) PDF(17)
摘要:
权利穷竭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原则。通常认为,确保商品的自由流通和利益平衡是解释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合理性的两个重要理由。权利穷竭还可以从一般的法理学和经济学方面认识。如它是协调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冲突的制度安排;权利穷竭既维护了对知识产品的使用,又维护了对知识产权人的保护,对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品的经济效益、优化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知识产权法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民事诉讼中的争点效理论初探
柯阳友
2007, 23(3): 59-64.
摘要(419) PDF(18)
摘要:
所谓争点效,是指在前诉中被双方当事人作为主要争点予以争执,而且法院也对该争点进行了审理并作出判断,当同一争点作为主要的先决问题出现在其它后诉请求的审理中时,前诉法院对于该争点作出的判断产生的通用力。依据这种争点效的作用,后诉当事人不能提出违反该判断的主张及举证,同时后诉法院也不能作出与该判断相矛盾的判断。其理论基础在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功能。我国应当引入争点效理论。
论法治的稳定性——法治理论预设前提分析
万绍和
2007, 23(3): 65-71.
摘要(248) PDF(19)
摘要:
法治具有稳定性,而人治不具有稳定性,但是不管人治或者法治,其作用都依靠人的运作才能实行。人治与法治的运作者是人,治理对象也是人,何以一种方法不具有稳定性,而另一种方法具有稳定性呢?本文试图从政治理论建构的预设前提分析其合理性基础,从而揭示出法治具有稳定性而人治不具稳定性性的内在机理。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偿付范围研究
郑瑞琨, 李联飞
2007, 23(3): 72-76.
摘要(300) PDF(13)
摘要:
我国已颁布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法律制度,但是,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偿付范围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不少缺陷,需要我们借鉴先进市场经济国家的比较成熟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制度创新,对已有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文艺学
《香山宝卷》与中国俗文学之研究
韩秉方
2007, 23(3): 77-85.
摘要(403) PDF(22)
摘要:
文章着重论述了从唐代"变文"到宋代"宝卷"的演化过程及"宝卷学"的前瞻性影响,并运用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碑刻,阐明了传入中土的佛教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在中国人的信仰心理影响下,由原本产生于印度的男身菩萨,逐渐演变成在河南汝州香山寺出家的妙善三公主所修化,从而实现了观世音菩萨信仰中国化的过程。并且进一步地论证了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确实如该卷中所载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禅师在崇宁二年(1103)撰写完成,无庸置疑。
中唐文人社会角色与文学——中书舍人、学官及入幕研究
马自力
2007, 23(3): 86-91.
摘要(289) PDF(13)
摘要: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文学评点与宋代的《庄子》文学解读
张梅
2007, 23(3): 92-96,101.
摘要(282) PDF(19)
摘要:
文学评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庄子》散文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明清两朝评点者甚众。文章选取《庄子》为个案,以对《庄子》文本在宋代的历时性解读为切入点,梳理评点学在宋代开始走向成熟的内在脉络,力图在总结评点方法得失的同时,深化对《庄子》散文的研究。
明代宋诗选本论略
申屠青松
2007, 23(3): 97-101.
摘要(284) PDF(13)
摘要: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三家,它们一方面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另一方面又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而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上,一批珍贵的宋诗文献通过其整理而得以保存至今,同时,它们也是清初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对于清代宋诗的复兴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其文献上的诸多缺陷也因此给清代选本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历史学
中国政府应付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的危机问题研究
张北根
2007, 23(3): 102-107.
摘要(307) PDF(14)
摘要:
l997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我大使馆被炸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对付措施: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道歉、惩凶、赔偿,承担全部责任;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和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采取一切措施抢救伤员,立即派专机前往贝尔格莱德,接回我有关人员;争取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肯定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引导人民群众将爱国的情绪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反危机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研究述评
汪云生, 郭省娟
2007, 23(3): 108-113.
摘要(278) PDF(17)
摘要: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其发表50周年之际,文章着重从近年来学术界对该文献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新视野、研究中带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及研究中的不足等方面作一述评,以为纪念。
圣母崇拜在中国近代天主教民中的兴起与扩展
刘丽敏
2007, 23(3): 114-120.
摘要(262) PDF(13)
摘要:
文章从在华天主教会的宣教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近代乡土社会天主教民圣母崇拜的形成过程。教会的着力宣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引导了教民崇拜圣母的热情,这种热情又自发地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相接洽。中西宗教文化的交融由此得以实现。
教育学
亨德森课程领导理论的教育含义
吴岩
2007, 23(3): 121-124.
摘要(201) PDF(13)
摘要:
亨德森的教育领导学理论在注重被领导者、注重教育、注重民主等方面,具有当代教育领导理论的典范含义。这一理论的知识创新产生方式,有别于萨乔瓦尼的知识横移方式。在当前,研究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现实中创建教育领导学大厦。
学术性:高校学术评价的价值取向
马廷奇
2007, 23(3): 125-128.
摘要(203) PDF(13)
摘要:
高校是学术性的社会组织,追求真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是高校学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高校学术评价应定位于学术性,以提高学术质量、促进学术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但由于高校发展过程中利益驱动以及行政权力介入学术评价过程,使高校学术评价陷入了功利性价值导向的误区。当务之急是树立学术评价的学术性理念,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高校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与有效运行。
论主体与课程变革的关系
郭德侠
2007, 23(3): 129-134.
摘要(246) PDF(13)
摘要:
主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其"个人观点"。这种"个人观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主体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作为中国近代高等学校课程变革的主体,他们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调整等过程中,也同样深受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个人观点"的影响。
健全人才配置机制 九项措施亟待实施
刘晓明, 刘云清, 赵炳琴
2007, 23(3): 135-139.
摘要(316) PDF(14)
摘要: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环境,即:1.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未达到饱和度;2.中国人才培养总量并未超标;3.症结在于人才供需结构换衡。那种以消极无力的态度任其恶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为了促进人才供需之间的契合,除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之外,当务之急是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人才配置机制和机构。具体措施包括:重构高校培养目标,确立知识型和知识兼技能型(两栖型)人才培养的恰当比例;试行东西部地区人才联合培养,尽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九项措施。
“分专业高考制度”初探——基于教育品牌战略视角的高考制度新思维
龙耀, 李雪岩
2007, 23(3): 140-143,148.
摘要(280) PDF(13)
摘要:
中国教育必须走品牌战略之道路,为此,必须有相应的招生考试制度来支持。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阻碍了中国教育品牌战略的实施,而西方的自主招生制度,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分专业高考制度,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必将促进中国教育的专业品牌发展,也能避免西方自主招生制度的国情陷阱。
哲学 科学学
“斯诺问题”的默会解决及其意义
钱振华
2007, 23(3): 144-148.
摘要(345) PDF(13)
摘要: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文学科的相对式微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裂痕,使得"斯诺问题"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对我们整个人类文化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如何弥补这一裂痕也成为诸多学者建构理论的出发点,波兰尼的默会理论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自由主义的内在危机与哈耶克
梁峰
2007, 23(3): 149-155,161.
摘要(247) PDF(13)
摘要:
伯林提出了自由主义一元与多元化的价值悖论。伯林与拉兹、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或坚持多元论立场而取消一元论,或坚持一元论的同时充分应对多元论问题,但都无法完全避免价值论的紧张难题。哈耶克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否定性的价值观,可以与多元论和谐共存。他认为,自由主义的危机不是自由主义内在的一元价值与多元论的危机,而是伪自由主义对真自由主义的挑战的危机。
2000年以来国内阿尔都塞研究述评
邢荣
2007, 23(3): 156-161.
摘要(233) PDF(13)
摘要:
2000年以来国内阿尔都塞研究的基本议题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和多元决定论。从方法论的视角和高度来把握阿尔都塞,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同时又不能不看到,迄今为止,对于阿尔都塞的研究还很难谈得上决定性的突破,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缺乏自己的理论构架。
浅析当代中国平民文化
万林艳
2007, 23(3): 162-166.
摘要(231) PDF(14)
摘要:
随着平民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高涨,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的平民文化开始发展起来,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民文化是由平民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它具有真实、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关注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必将取代大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但目前,平民文化还需注意处理好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