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3卷  第2期

社会学
政府与市民关系的社会工作介入——一个香港社区工作案例的后现代主义观察
周湘斌
2007, 23(2): 1-6.
摘要(235) PDF(11)
摘要: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熟的社会政策及社区工作经验,对中国内地处理城市发展中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香港一项新的房屋政策出台后相关群体的利益受损问题为背景,描述了香港社区工作者在帮助政府解决利益受损群体过程中的积极做法,并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这个过程做了解释,希望给内地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政府解决城市改造中的问题提供某种启迪。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专家责任研究
姜梅
2007, 23(2): 7-11,28.
摘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而专业社会工作者承担专家责任是规范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什么是社会工作者的专家责任、社会工作者专家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者专家责任的认定和实务中的难点。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现实运行——对北京市社会救助管理站的调查
胡杰容
2007, 23(2): 12-17.
摘要:
本文以对北京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为主要依据,通过分析北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围绕救助主体、目标群体、救助方式及其水平、福利困境等问题揭示本地救助管理制度的现实运行情况。
从政府主导型发展迈向制度诱致型发展——兼评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两部力作
王培刚
2007, 23(2): 18-22.
摘要:
本文以《岳村政治》和《新乡土中国》为研究基础,以制度经济学强调的正式制度诱致和经济社会学所强调的非正式诱致为分析框架,提出中国乡村要实现结构式贫困瓶颈的突破,需要在现有的农村资源框架下寻找可充分利用的地方制度基础,从而推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结构互动,以促进中国农村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发展迈向制度诱致型发展。
管理学 经济学
中国县域经济研究范畴探讨
赵志远, 李雪梅, 付琳
2007, 23(2): 23-28.
摘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层次和领域,是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基本支柱和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把县域经济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以揭示县域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发展方式,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即通过对县域经济内涵的界定、特点的分析,及其与区域经济的联系,综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借鉴区域经济的研究范畴,提出了中国县域经济的研究范畴。
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关系之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发制品市场为例的分析
瞿国忠, 邵建红
2007, 23(2): 29-32,44.
摘要(180) PDF(10)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越加明显。文章通过发制品市场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消费者不同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了笔者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相关企业的营销策划提供参考依据。
社会网络在创业融资中的作用机制——基于上海新创企业的经验分析
林剑
2007, 23(2): 33-40.
摘要:
交易费用昂贵、信息不对称严重和创业计划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造成创业融资活动中资金供需双方的交易困难。经济学者以契约设计为主线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创业融资现象,而社会网络理论提供了互补的新的理论手段。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了社会网络作用于创业融资的三个理论假设,并对上海的24家新创企业的81个研究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社会网络作用于创业融资的机制是以专有信息为基础,以人际信任为核心,以自利动机和利他动机并存为表征的综合作用机制。
ERP实施中的知识管理与创新
向文武
2007, 23(2): 41-44.
摘要:
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ERP系统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体系。文章在分析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面向ERP的知识管理体系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及面向ERP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动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创建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体系。
政治学
公共管理标准的理论分析
韩志明
2007, 23(2): 45-50.
摘要:
公共管理中的标准,主要可分为技术标准和行为标准两大类。标准分为严格标准和非严格标准。标准具有具体性、量化和公开性的特征,依据标准的公共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公共管理中的标准是一种公共物品,标准主要表明了一种最低限度的要求和义务,依据标准的公共管理,增进了社会的安全、一致、秩序和稳定,并且有助于明确责任。现代政府是标准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标准则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消极自由”的个人联合体——论诺齐克的异质性“乌托邦”
罗克全
2007, 23(2): 51-54.
摘要(204) PDF(11)
摘要:
文章阐述了诺齐克的消极自由主义国家观。作者认为诺齐克的乌托邦理论以“人是目的,而不仅仅以人为工具”的道德边际约束为根本原则、以要求“个人存在权”为“异质性乌托邦”的立论基础。这种“消极自由”的个人联合体向人们展示:自由的共同体不仅使所有的善同时并行,而且使历史上不同的生活样态同时存在。
完善水权配置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
冯英, 李云飞
2007, 23(2): 55-60.
摘要:
在我国,受水资源总量的限制,通过传统的增加水资源供给的方式来解决供需矛盾不仅越来越难,而且最终将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以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性开发与保护,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与完善水权市场己势在必行,这必然也对水权市场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限政府的基本要义及现实诉求
唐德龙
2007, 23(2): 61-65.
摘要(166) PDF(11)
摘要:
有限政府既表现为一套以自由主义为主要渊源的理念、原则,也是一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于对社会现实诉求的回应而形成的治理模式。在处理权力与权利、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有限政府主张政府权力有限、政府职能有限和政府规模有限。现代社会里,有限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诉求,对于中国而言,其现实诉求是建立一种有限且有效的政府新模式。
法学
自然人思想解析:渊源及意义——从实质意义上的人走向形式意义上的人
沈敏荣
2007, 23(2): 66-73,84.
摘要:
自然人是近现代民法上的最为基础的概念,自然人的规定不仅仅是相对于法人而言,而有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究其实质,自然人的思想反映了启蒙思想对法律,尤其是民法的最为根本性的影响。自然人思想构成了近现代法律的基础,也是国家与个人重新统一的基础。
历史视角下的社会法范畴
李蕊, 丛晓峰
2007, 23(2): 74-80.
摘要:
不同国家里,社会法的理论观点的不同,引导了不同的社会法制度的产生。追寻社会法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得认为社会法是人权事业伴随使得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社会法以社会权为其存在的目的,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内核,是社会法的根本。即社会权的界限就是社会法的范畴,社会权的内容与范围就是社会法应当全面、完整体现和保护的内容和范围。且社会法的范畴随着社会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商业秘密“即发侵权”的禁令救济
王宾容, 刘晓辉, 张颖
2007, 23(2): 81-84.
摘要:
“即发侵权”理论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具有很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即发侵权”的认识,突破了“即发侵权”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商业秘密“即发侵权”引入禁令救济的必要性,并对禁令在“即发侵权”中的适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国教育行政执法理论与发展趋势研究
郭秀晶, 周永源
2007, 23(2): 85-88,122.
摘要:
教育行政执法是实现教育立法宗旨、发挥教育法律法规作用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法制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系统地研究和探讨我国教育行政执行的理论和发展趋势问题,对于加强和改善我国教育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教育法律法规的真正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教育行政执法的内涵与发展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历史与时代主题,分析了我国教育行政执法的发展趋势,并最终就完善我国教育行政执法提出政策建议。
林木的法律性质分析
崔俊贵, 康新勇
2007, 23(2): 89-91.
摘要:
林木因生长于土地之上和土地形成了相互依附的关系,但是林木和土地不是同一个物,也不属于主物和从物的关系,林木和土地一样属于不动产。
基因专利的惠益共享
王震
2007, 23(2): 92-95.
摘要(157) PDF(10)
摘要: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讨论了基因专利惠益共享问题,包括基因专利权的归属、基因资源主权原则、基因专利惠益共享方式、知情同意权等,最后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统一基因资源保护和管理立法,严格相关法律责任、在专利法中规定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等。
文艺学
明中叶吴中文人的才士风度形成探析
邸晓平, 胡璟
2007, 23(2): 96-101.
摘要(242) PDF(10)
摘要:
吴中地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重要板块,而这一文化板块在明代中叶开始了它走向鼎盛的脚步。而吴中地区放诞才士的大规模出现,则成为其重要推动力,这些人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才士风度: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不容俗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科举多次不第的现实和吴中文人深受迫害的历史是造成某些吴中文人狂狷的最直接原因;爱好的广泛为吴中文人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吴中文人张扬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
胡铨《澹庵文集》及佚赋考
胡建升
2007, 23(2): 102-109.
摘要:
文章辑佚了胡铨的佚赋《衡阳瑞竹赋》,并对此赋的写作情况作了详细的梳理和考证。胡铨《澹庵文集》散佚情况扑朔迷离,文献记载繁乱,臆说很多,为了更好地了解佚赋背景,还对《澹庵文集》的散佚作了材料充实的考证。佚赋的发现对认识南宋初期赋体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对确立胡铨的文学艺术成就和在文学史的地位有重大意义。
汪曾祺小说叙事方式的取向分析
陈卫国, 常欣, 徐晓村
2007, 23(2): 110-113.
摘要:
文章以汪曾祺小说散文取向、语言追求与追忆往事的叙述方式为三个基点,分析其短篇小说的文体取向以及这一取向为他的作品带来的风格和效果。
对文学理论教科书的理性反思
刘广新, 胡友峰
2007, 23(2): 114-117.
摘要(159) PDF(10)
摘要:
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经历了从哲学的严重依附到回归文学的审美、人文本性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几本有代表性的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并且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人文精神。
历史学
民族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以新疆伊塔事件为例
侯松涛
2007, 23(2): 118-122.
摘要(219) PDF(21)
摘要:
1962年的新疆伊塔事件,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民族性突发事件。在中国政府对伊塔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中,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需要反思的教训。因此,以新疆伊塔事件为个案,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和反思民族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韬笔下的法国形象
王立群
2007, 23(2): 123-129.
摘要(184) PDF(11)
摘要:
作为晚清最早以个人身份访问法国的近代知识分子,王韬详细考察了法国的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游记《漫游随录》中以细腻、生动而又深刻的文笔记载了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把法国以真实可感的形象介绍到中国来,对当时国人了解法国大有帮助。在普法战争爆发、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历史时刻,他及时撰写了《普法战纪》、《重订法国志略》报道战况,介绍法国普鲁士的历史地理情况,开阔国人的视野,为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了一面镜子,对当时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当然承袭了前人对法国的—些看法,但是,由于他有游历法国的亲身经历和编纂法国志的经验,所以,他又极大地发展、推动当时国人对于法国的认识。
论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及其启示
虞花荣
2007, 23(2): 130-134,161.
摘要: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具有鲜明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结合,一个主体”,即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把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相结合,把妇女的特殊利益与一般利益相结合,以广大劳动妇女为主体。同时,中共妇女运动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极其深刻的。
教育学
科学知识的社会生成——当代国际学术界科学知识性质研究的新进展及启示
楚江亭
2007, 23(2): 135-140.
摘要(157) PDF(10)
摘要:
针对“客观的”、“价值中立的”、“普遍正确的”和“确定性的”科学知识观,从多学科的理论视角论证了科学知识也是具有“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指出这一新的阐释对于深化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克服科学课程的教学危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模型构成要素研究
林立杰, 裴利芳, 高俊山
2007, 23(2): 141-146.
摘要:
文章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初步确定了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要素,然后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重要性统计分析以及胜任力要素与业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共包括3族36项要素。研究结果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高校知识工作者个体胜任力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
杜钢
2007, 23(2): 147-150,154.
摘要(206) PDF(12)
摘要:
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哲学 科学学
成也镜像,败也镜像——评拉康哲学之失
陈鹏
2007, 23(2): 151-154.
摘要:
拉康哲学以悲观极端的方式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但他的理论忽视了实践机制对人意识形成的建构作用,没有对他者的来源和本质作出合理解释;由于其理论辩证性的缺失,将意识的建构单向绝对化,导致其理论座架没能走出主客二分的近代哲学构架,并隐含有价值悬设。事实上个体意识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小我”和“大我”在社会历史场域中的实践关系。
继承与超越——评佩里·安德森的工人阶级观
王金强
2007, 23(2): 155-161.
摘要:
佩里·安德森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做出了对工人阶级运动及其理论性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同时根据国际工人运动大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工人阶级运动的认识,对左翼工人运动的衰落给予现实分析,并因此导致思想转变,重新站在现实的角度上对当代社会加以再认识。这其中不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同时更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积极超越。
青年尼采的文化现代性批判
范志军
2007, 23(2): 162-166.
摘要(188) PDF(11)
摘要:
生命的意义问题是青年尼采文化思考的核心问题;以这个问题来考量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作为科学的,市侩的和历史的文化瓦解了宗教-形而上学的一体化力量,导致生命意义丧失。青年尼采据此有针对性地通过将艺术形而上学化,试图用形而上艺术替代和承担宗教-形而上学的一体化功能,以解答生命的意义问题,他并且在希腊悲剧文化中找到了这种形而上艺术的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