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1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许放
2001, 17(2): 封二-封二.
摘要(276) PDF(10)
摘要:
行政改革中的道德诉求
张康之
2001, 17(2): 1-4,16.
摘要(278) PDF(12)
摘要:
在政治改革和公共行政的改革中,中介组织的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但是,中介组织的发展并不是解决政府危机的根本出路,它只是一个随机性和权宜性的解决方案。公共行政的根本性变革取决于其价值的重新确定,其中,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是公共行政的内生价值。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制度及其体制的道德化固然是基本的方面,但是,这种制度和体制无非是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框架,最为关键的还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只有当行政人员是道德的,他的行为才是公正的,制度和体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行政人员的道德主要来自于他对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
市场经济原则能否代替道德原则
田雪梅
2001, 17(2): 5-7.
摘要(169) PDF(11)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巨变,带动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领域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人提出要“用市场经济原则代替道德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有些活动的评价只能到经济原则中去寻找恰当的答案,而不宜到道德原则里去寻找答案,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原则运用于道德领域。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根源
崔英
2001, 17(2): 8-11.
摘要(283) PDF(11)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有不良家庭的影响、社会传媒的影响及学校德育教育课本老化,方式陈旧等。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是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使家庭和谐幸福、社会安定的重要源。
什么是弗协调逻辑?
余俊伟
2001, 17(2): 12-16.
摘要(346) PDF(13)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经典逻辑发展相对停滞,非经典逻辑蓬勃兴起。在对逻辑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中许多不协调命题进行思索后,人们对经典逻辑发起挑战,认为矛盾律并不是普遍有效的。在这一背景下达·科斯塔创立了弗协调逻辑。当将弗协调逻辑运用于真值模态逻辑时,可得到一避免了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悖论的道义逻辑系统,于是我们可得出结论:道义逻辑可归约为弗协调真值模态逻辑。
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逻辑起点——兼与徐广军先生商榷
郭怀亮
2001, 17(2): 17-20.
摘要(250) PDF(10)
摘要:
本文以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性为依据,主要分析了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两个逻辑起点,并对徐广军先生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环境标志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对策
贾建华, 宋文贤
2001, 17(2): 21-23,26.
摘要(251) PDF(11)
摘要: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与此同时,产品的“环境友好”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标志应运而生。然而,在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出现了。本文针对发达国家现代的绿色标志制度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壁垒及我国“入世”后应采取的对策做出了探讨。
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宏观与微观条件
王淑萍
2001, 17(2): 24-26.
摘要(310) PDF(11)
摘要: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必须持谨慎的态度,因为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需要一系列的宏观与微观条件。在条件具备时,要适时推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借法自强”的主张及其实践
佟玉兰, 王志明
2001, 17(2): 27-30.
摘要(381) PDF(12)
摘要:
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倡导的“借法自强”主张是对传统封建旧法的否定和对西方列强挑战的积极回应。它在鸦片战争后最初二十年,表现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要内容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和抵御西方;在19世纪60年以后体现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是以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的伦理道德为主,以资本主义的科技发明为辅。地主阶级改革派将“借法自强”主张付诸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了解、介绍和宣传西方阶段;19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大力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阶段。
论蔡元培先生的“扶植社团”思想
石新明
2001, 17(2): 31-34.
摘要(341) PDF(12)
摘要:
文章回顾和分析蔡元培先生的“扶植社团”思想,以及他在北京大学生动具体的实践,认为对于高等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社团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试析胡适的“教育救国论”
刘卫, 徐国利
2001, 17(2): 35-38.
摘要(343) PDF(13)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阐述了胡适“教育救国论”的理论来源和基础。其次,肯定了“教育救国论”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历史作用。第三,指出“教育国论”及实用主义杜威思想的局限性和缺陷,说明它在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破产的历史必然性。
论邓小平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扬弃
张北根
2001, 17(2): 39-42.
摘要(228) PDF(11)
摘要:
邓小平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正确的思相,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错误的理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明清小说的命脉
张重岗
2001, 17(2): 43-48.
摘要(342) PDF(10)
摘要:
文章提出以下命题:明清小说的命脉在于心性;《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心性的精神;《西游记》是明清小说心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明清小说中的情、欲作为小说心性的展开,其状况与心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文章揭示了心性之为明清小说命脉的内在根据,同时阐述了心性在明清小说中的演变和展开。
毕淑敏作品中尊严观的解读
姚莫诩
2001, 17(2): 49-52.
摘要(351) PDF(10)
摘要:
在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里,尊严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文章分析了作家笔下的“尊严世相”,并解读了作家富有人文精神的新的尊严理念。
诉讼证明过程的主观性分析
肖建华
2001, 17(2): 53-60.
摘要:
诉讼证明过程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法官对事实的认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法院裁判所达到的真实是法律真实,要求客观真实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保障诉讼主观证明的客观化,应当以提高法官素质为前提,承认法官自由心证的存在,完善举证责任规则,防止法官职权的滥用,以确保司法公正。
证据保全程序问题研究
毕玉谦
2001, 17(2): 61-67.
摘要(299) PDF(11)
摘要:
证据保全程序是基于客观上的急迫需要,在正式开展庭审调查前就特定证据材料预先加以调查,以便对其证据的形式与内容加以固定、保存的一种特别程序。文章探讨了证据保全的范围、条件、管辖、程序、效力,并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刑事辩护中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
彭勃
2001, 17(2): 68-75.
摘要(272) PDF(11)
摘要:
在刑事辩护中,当辩护律师与委托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一般以为律师不应违背委托人的意愿做出有损其合法利益的辩护。然而,当律师认为委托人的主观意愿违背了其本身的客观利益时,律师应当如何选择这一问题在法学界一直没有定论。文章首先指出:现实生活中对律师和委托人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理解:完全委托模式和诉讼代行模式。在列举了美国法曹协会和日本律师联合会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有关规定后,针对日美两国对刑事辩护人职能和地位的认识差异开展了比较分析。最后,作者提出刑事辩护和律师应当开展有利于委托人的辩护活动,尊重委托人的选择和主观意愿,并通过主动的接触和沟通与委托人建立充分的信赖关系。在辩护律师与委托人在辩护方针和策略上出现矛盾时,辩护律师应当加强对委托人的理解,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委托人。当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委托人的精神残疾、死刑案件等),允许辩护律师凭借自身的判断为委托人提供妥当的辩护服务。
沉默权的价值和实现
李婉平
2001, 17(2): 76-79.
摘要(349) PDF(10)
摘要:
沉默权是由于刑事证据制度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合法与否而引发的一项权利,对沉默权的态度反映了一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选择,在刑事诉讼所追求的两个相互冲突的价值,即自由价值和安全价值中,沉默权作为一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制度,体现了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沉默权价值的探讨,比较了我国和世界上有沉默权制度的国家在刑事诉讼价值选择上的不同,论述了有关沉默权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现实问题,展望了这一制度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
论传统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
杨玉宝
2001, 17(2): 80-83.
摘要:
道德教育为中心、道德教育政治化以及崇古守常的文化保守性,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三种主要价值取向。它们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形成深刻影响,而且历史性预制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曲折道路。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
周志田
2001, 17(2): 84-87.
摘要(283) PDF(11)
摘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入手,阐述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着重探讨了改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各种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基本模式与模式多样化的关系。
大学生创新教育中一般创造力测评体系研究
杨艳萍
2001, 17(2): 88-91.
摘要(302) PDF(14)
摘要:
大学生一般创造力测评体系研究是创新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解决了评价问题,才能真正树立起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引导创新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文章从研究一般创造力的基本定位出发,探索性地构建了大学生一般创造力测评体系的基本框架,论述了一般创造力测评方法体系及其应用。
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改革的认识与评价
钱大益
2001, 17(2): 92-94.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认为在高教改革中出现了:教师待遇低、管理松懈、效率不高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体制落后;在此基础上作者建议:要多方位筹措经费,改善办学环境;加速高校管理及分配体制改革;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