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MI Jie, WU Ying-nian, HUANG Min. Paradigm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ith Personality Growt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2): 156-16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14 |
[1] |
倪红卫,张志清,程光文,等. 数智时代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645-649. doi: 10.3969/j.issn.1009-3699.2021.06.009
|
[2] |
吴朝晖. 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19(3):1-6,29. do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9.03.01
|
[3] |
张大良. 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2):10-12,23. doi: 10.3969/j.issn.1005-0450.2018.12.003
|
[4] |
李鹏,苏栋,许文茂. “新工科”视域下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1-9.
|
[5] |
李万润, 韩建平, 杜永峰. 以智慧建造为引领的地方院校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思考. 高等建筑教育. 2022, 31(4): 31-40.
|
[6] |
曾勇,黄艳,向桂君,等. 从新生项目课开始: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19.
|
[7] |
李立国.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逻辑框架与作用机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6):10-19. doi: 10.14138/j.1001-4519.2019.06.001010
|
[8] |
郑庆华.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63-167.
|
[9] |
韩宇,王秀彦. 工程教育非技术能力中职业规范的多源表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74-80.
|
[10] |
魏静, 刘达斌, 黄聪, 等. 面向产品实现过程与科教融合的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2, 8(13): 129-132.
|
[11] |
周华祥, 陶晶, 华文林, 等.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2, 38(5): 69-72.
|
[12] |
吴朝晖. 为未来而学习: 面向 21 世纪的通识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Z3): 29-31.
|
[13] |
江桂云, 罗远新, 李聪波. “大工程观”视域下一流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Z1): 37-41.
|
[14] |
吕营, 魏丽娜, 邓勇新, 等. 工程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的启示[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1): 51-56.
|
[15] |
李培根. 工科何以而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 1-4, 15.
|
[16] |
耿悦杰, 陈建, 张甜. “3+3”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模式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7(6): 645-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