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4卷  第3期

社会学
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复原模式的演变和争论
童敏
2008, 24(3): 1-6.
摘要(218) PDF(15)
摘要:
复原模式是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向,目前已成为西方社会占主导的精神健康服务模式。复原模式强调把精神疾病患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注重以精神疾病患者为主导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种不同的服务。虽然复原模式在西方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国内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通过探讨复原模式的演变过程、影响复原的因素、复原的基本原则以及复原模式的有关争论等,希望能够完整地呈现出当今西方精神健康服务发展的新趋向。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夏雪
2008, 24(3): 7-11,36.
摘要(277) PDF(15)
摘要: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网上搜索,本文对199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为文献基础,概括分析了该项研究出现的问题背景、研究成果、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认为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如何把以前的研究成果梳理分析合理利用,使其对该问题的解决真正起到作用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张永理
2008, 24(3): 12-14,36.
摘要(233) PDF(19)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起步较晚,内容上的极不均衡性,质量上的相对低劣性,对外研究上的自闭性与偏向性,发展上的趋热性和迅猛性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动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催生了社会保障研究的上述基本特点,同时也为社会保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与社会土壤。
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社会建构初探
杨云娟
2008, 24(3): 15-20.
摘要(293) PDF(14)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机制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大量农民的流动及其在非辖区(非户籍地)的生存与发展,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社区队伍的壮大及其对城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农民工城市生存能力及其生活现状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理论研究视角如何定位今天的农民工群体?是我们将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公民化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建构视角探讨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问题。
管理学 经济学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
陈柳钦
2008, 24(3): 21-31.
摘要(192) PDF(15)
摘要: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等等。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赵延昇, 黄莹
2008, 24(3): 32-36.
摘要(229) PDF(16)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薪酬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的年薪与公司绩效及公司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笔者建议采用股票期权机制来激励经营者,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
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与研究发展述评
裴利芳, 王燕妮
2008, 24(3): 37-42,49.
摘要(299) PDF(17)
摘要: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从概念、前因变量与后因变量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政治学
地方政府寻租性腐败现状分析——以江苏省北部某县为例
汪淑珍, 王家峰
2008, 24(3): 43-49.
摘要(339) PDF(16)
摘要: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现象。控制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政府中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组织及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途径产生了租金,引发了寻租活动,即寻租性腐败。在县级政府中寻租性腐败主要寄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北部某县1999年-2006年腐败案例为样本,分析了这种腐败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从经济人和道德人两个维度出发,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寻租性腐败的对策。
海西建设中公共政策运行的障碍及其成因
王瑞华
2008, 24(3): 50-54.
摘要(286) PDF(15)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台湾海峡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公共政策的运行正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能够有效促进海西发展的区域政策,一些符合区情的宏观决策没能有效落实,尚未确立起有利于海西建设的评估体系,没能有效纠正政策运行出现的失误偏差,现行政策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性,等等。这些障碍的成因可以从主观、客观和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要有效克服各种障碍因素,必须选择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优化途径。
当前宗教活动的复苏与发展——对社会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分析
马振超
2008, 24(3): 55-59.
摘要(371) PDF(16)
摘要:
宗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它不仅属于人们的思想信仰问题,又是社会政治问题。宗教活动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决定其对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作用的多面性。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较之宗教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而言,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政治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则更为严重。
欧盟东扩的阶段划分及其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姜国权
2008, 24(3): 60-63.
摘要(267) PDF(14)
摘要:
盟东扩使欧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将欧盟东扩的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然后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了探讨,最后剖析了欧盟东扩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法学
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宪法》知识产权条款为例
冯晓青
2008, 24(3): 64-67.
摘要(250) PDF(19)
摘要:
美国《宪法》著作权和专利权条款规定,通过赋予作者和发明者对他们的创造物的有限的专有权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对此,可以从宪法的角度审视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知识产权法的这一目的内涵了利益平衡的理念。从美国宪法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的关系。
“预交罚金”的法律定性研究
肖建国, 黄忠顺
2008, 24(3): 68-74.
摘要(283) PDF(16)
摘要:
“预交罚金”是被告人及其亲属为了使被告人得到宽大处理,在对被告人的刑罚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估计之后,于法院作出判决前先向法院预交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将来判决时的罚金。“预交罚金”在本质上是保证金和法定抵消两个制度的结合体。基于私法与公法上的将来之债和公法之债理论,可以合理地定位“预交罚金”的法律性质:担保将来公法之债——罚金的保证金。
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赃物性质的丧失
杨金彪
2008, 24(3): 75-79,95.
摘要(256) PDF(13)
摘要:
各国刑事立法、判例和刑法理论关于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的赃物性质有不同立场,主要有肯定说、否定说、中间说。肯定说完全肯定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的赃物性质,使本罪处罚范围过于扩大。与此相反,否定说则完全否定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的赃物性质,使处罚范围过于缩小。中间说则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的赃物性质。从法益保护思想出发,应当以是否丧失同一性为标准进行判断。犯罪所得物的替代物一般地失去同一性,因此丧失赃物性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犯罪所得物保持了物的同一性而保有赃物性质。
直接言词原则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赵嵬
2008, 24(3): 80-85.
摘要(293) PDF(14)
摘要:
现代诉讼制度要求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以便于查明案件事实,而直接言词原则要求刑事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我国相关刑事立法与司法实务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刑事审判实务中检察机关提供证人证言笔录成为证人作证的常态;在刑事立法上建立有效的证人作证传唤制度、完善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强制性措施和制裁条款的规定等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艺学
从熊十力到徐复观:就本源而言的文艺定位
张重岗
2008, 24(3): 86-91.
摘要(236) PDF(14)
摘要:
熊十力志在阐扬先儒六艺之教,但其哲思进路稍隔膜于诗文一维。这自然非现代新儒家学思展开之当然。不过,熊氏的本源性思理极大地影响着该派后学对文艺的契入路径。作为熊门弟子,徐复观对文艺的兴趣虽出于经验心态,立论则归趣于心性本源,并试图建构一个融和性的学思系统。
《西游记》“白骨精”考辨
宋珂君
2008, 24(3): 92-95.
摘要(446) PDF(17)
摘要:
佛教“白骨观”的修法和理念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生成,有很深的渊源。“白骨精”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作者对无常人生的真切感受与形象表达,阐释了放下贪嗔痴慢、超越白骨微尘人生的宗教训诫。
关于《诗薮》创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王明辉
2008, 24(3): 96-100,107.
摘要(293) PDF(13)
摘要:
文章通过对胡应麟创作《诗薮》过程的再考察,得出以下结论:《诗薮》创作次序很可能是内编、外编、杂编、续编;《诗薮》内外编、三编、四编分别有不同的刊本;《诗薮》内编当完成于1587年,《诗薮》外编主体当完成于1588年或更早,《诗薮》杂编不迟于1590年完成,《诗薮》续编完成于1590年以后;《诗薮》开始创作时间当在1584年左右。
语言学
评价意义的韵律性特征
常晨光
2008, 24(3): 101-107.
摘要(272) PDF(20)
摘要: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的三种元功能的体现方式不同。作为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意义的实现是韵律性的,具有明显的累积特征。文章在综述Martin & White对评价意义实现的不同韵律模式分类的基础上,对一篇社论的评价意义进行分析,尝试考察语篇中评价意义体现的不同韵律模式之间的互补关系。文章认为,在具体的词汇和小句层面讨论评价体现的同时,结合语篇体裁分析和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研究评价意义将是非常有益的。
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
陈瑜敏
2008, 24(3): 108-114.
摘要(270) PDF(17)
摘要:
文章以评价系统和社会符号学视觉分析法为理论框架,运用实证法考察奥运电视公益广告语言和电视画面的评价资源。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方面,内嵌式的判定和鉴别意义是评价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主要手段,介入和分级资源的运用有利于联盟读者、加强评价意义。在电视画面中,特写镜头的运用增添了内嵌式情感意义,形象化比喻和选择特定概念意义的画面则含蓄地激发观众的评判和鉴别。最后,文章讨论电视公益广告图文资源的意义相乘关系,并得出多模态电视公益广告评价意义的构建模式。
基于篇章回指确认原则的零形回指研究——《儒林外史》中的零形回指分析
彭漪, 钟倩
2008, 24(3): 115-118,140.
摘要(199) PDF(13)
摘要:
本文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在《儒林外史》全文50回中随机抽取了20回作为数据库分析的语料,以先行词表达的主题性和回指语表达的可及性为基本概念,尝试用篇章回指确认原则,从句法结构和结构层次对《儒林外史》中的零形回指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以先行词的主题性与回指语所表达的可及性为基础的回指模式的适用性,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性讨论。
英汉翻译中说话者年龄与性别对COULD情态类型的影响
王鹏
2008, 24(3): 119-127.
摘要(326) PDF(14)
摘要:
情态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情态类型受说话者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英汉翻译中,这种影响是否在原文和译文中保持不变,这是我们着手调查的问题。具体来讲,研究选取Harry Potter及其汉语译文作为语料库,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系统为理论指导,运用WordSmith Tools及SPSS统计工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ULD在原文中没有“经常”的意思,但是在译文中却被翻译为“经常”;译者更倾向于将成人说话者表示“可能”的COULD情态用“情态操作词”、“情态副词”来翻译。
历史学
孙中山的国际战略思想研究
张北根
2008, 24(3): 128-133,140.
摘要(261) PDF(12)
摘要:
孙中山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国际格局、中国的国际定位、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和外交政策的认识。
晚清乡土社会天主教民的恩宠信仰
刘丽敏
2008, 24(3): 134-140.
摘要(345) PDF(12)
摘要:
文章以晚清乡土天主教民的恩宠信仰为视点,试图从恩宠的逻辑、恩宠的内容、恩宠的实现三个方面来探讨教民对恩宠教义的吸纳过程,从而提出,果报观念、神功崇拜等乡土文化资源是转化与安置恩宠教义的建构力量,它决定了教民的恩宠信仰虽然采纳了天主教的符号、语言与仪式,却与传统的文化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闫素娥
2008, 24(3): 141-145.
摘要(380) PDF(18)
摘要: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涉及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展的大局。中日必须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解决争端。
教育学
科研主体的迷失与学术观重塑
潘建红, 李晓阳
2008, 24(3): 146-149.
摘要(282) PDF(12)
摘要:
科研主体的迷失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深切根源。重塑科研主体的学术素质观、学术自律观、学术价值观、学术目的观和学术批评观是防治科研主体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方面。
中国研究生道德意识与科学精神的调查研究
王亚青
2008, 24(3): 150-155,160.
摘要(279) PDF(14)
摘要:
通过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072名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的调查发现研究生道德意识淡薄,且在学历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且在学历和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的道德意识与其科学精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及对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
李娜, 冯秀珍
2008, 24(3): 156-160.
摘要(274) PDF(14)
摘要:
当今时代,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公民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哲学 科学学
试论《物不迁论》的发展观
陈豪珣
2008, 24(3): 161-163.
摘要(329) PDF(15)
摘要:
僧肇的《物不迁论》通过事物的动静、因果关系的探讨,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间断性和连续性。僧肇采用“不迁”这个新概念来阐释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从而超越了动静的争论。故“不迁”不是指静止,而是指事物的一种发展观。
江南园林建筑的命名与道家思想意蕴
王小回
2008, 24(3): 164-168.
摘要(284) PDF(12)
摘要:
文章以江南园林的命名为线索,从清高自守,寻道采真,外师造化,托物言志四个方面,分析了江南园林建筑命名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意在给人们于园林游览的过程中一个提纲挈领而又通一知万的审美欣赏的带动。
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思考
王晓伟
2008, 24(3): 169-172.
摘要(214) PDF(12)
摘要:
通过对科技政策的认识,明确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科教情况的差异,要求科技政策的具体实施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殊性。针对科技发展导致的民族文化危机,提出民族地区应通过适宜的科技政策来调控科技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实现民族地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