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3卷  第5期

专题研究
从流亡学生到内迁干将——抗战初期柯俊先生在武汉的一段重要经历
刘文祥, 吴骁, 姜曦
2017, 33(5): 1-5.
摘要:
柯俊先生长达百年的人生岁月中,抗战初期在武汉的一年多的时光,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这段在当时全民抗战时代洪流中铭刻下的历史,亦令后人读之肃然起敬。
原型双宾句的纵向延伸分析
熊学亮
2017, 33(5): 6-11,18.
摘要:
双宾结构的类型学研究是横向的宏观研究,对双宾结构语义地图核心部分即“给”字双宾结构的研究属于纵向的微观研究,在研究双宾原型构式时,单纯地认定“给”或“give”在原型双宾构式中表达的仅仅是物体从主体到邻体之间的转移似乎有些片面,因为这一概括仅仅是考虑到了物权转移的物理具象空间。文章讨论的就是“给”字双宾句的抽象用法以及英汉语在相应方面的差异和具体语法的若干延伸细节。
国外言语行为自动标注研究进展
孙亚, 刘思瑶, 陈帅
2017, 33(5): 12-18.
摘要(391) PDF(12)
摘要:
文章采用统计方法考察了近十年在国外期刊上与言语行为自动标注相关的论文,进而呈现国外言语行为自动标注研究的进展。近十年言语行为自动标注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文本、音频等言语行为进行标注,热点话题主要为情感识别、文本挖掘、人机对话、机器翻译等,研究体裁也多集中于医疗对话、商务会议、信函、网络语言等。文章对国内未来言语行为自动标注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物理力学视角下的汉英翻译:以长句翻译为例
王建国
2017, 33(5): 19-28,42.
摘要:
文章从物理力学的角度,根据“英语是心理势能取向而汉语是心理动能取向的语言”的观点,指出汉英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促使汉语形成了话题-述题结构而英语形成了主谓结构。这样,在汉英翻译时,英语话语为了减少上升的阻力,获得更大的势能,连续性强的汉语话题-述题结构被分解成用层次和界限更加分明的英语主谓结构来表达是必然的。文章考察了《红楼梦》第三回两个译本的长句翻译,描写了汉语长句英译表现出的分解趋势,并指出分解之后的表达要强调主题的相关性,选择好译文话题和译文述题,保证话语的流畅性和匀称感,采取以浓缩为主的表达方式,减少上升时的阻力,以获得更大的势能。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王雪明
2017, 33(5): 29-35.
摘要(542) PDF(13)
摘要:
明喻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修辞方法。随着现代隐喻学的兴起和发展,明喻的研究备受冷落。同理,明喻翻译的有关研究也远远重视不够。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选取朱自清五篇代表性散文中的明喻作为研究对象,从明喻的结构、功能和类型三个层面探讨明喻的翻译策略,结果表明,明喻在结构上越典型,在句中起后置修饰语的功能,且语义类比项之间的分离程度越高,直译策略或者保留原文意象的方法就越多,反之则翻译方法越多样。本研究旨在阐明明喻特征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修辞翻译提供依据。
“情感表达型交际”功能分析的新视角——人际语用学与评价理论的结合
宋成方
2017, 33(5): 36-42.
摘要(424) PDF(12)
摘要:
目前对“情感表达型交际”的研究多是描述性的,目的在于分析交际过程中表达情感的语言,但是语用和功能方面的分析还比较少见。文章首先对目前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接着指出人际语用学和评价理论在分析人际关系和情感意义方面具有理论优势,能够为情感表达型交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最后指出从人际语用学和评价理论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情感表达型交际的研究要通过建立交际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和情感表达型交际的概念模型,最终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揭示交际者如何在情感表达型交际过程中建构各种关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吕婷婷
2017, 33(5): 43-4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研究的焦点。文章采用对比实验、定量分析、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教学在内容和形式表达方面均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但批评识读培养效果仍不显著。
评价理论视阈下中国形象在《时代》中的演变
赵永刚
2017, 33(5): 49-61.
摘要:
中国当前的国家形象与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很难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塑造的结果。以WordSmith 4.0为检索工具,在Time Magazine Corpus子库(1949.10~2007.12)中检索描述China特征和身份的关系过程小句,并综合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对这些小句标注并归纳其评价极性,发现中国形象在《时代》杂志中经历了1949~1969时期非常负面,20世纪70年代偏正面,80、90年代略呈负面到2000年以后压倒性正面的变化。通过考察美中关系史发现,《时代》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形象的历时演变本质上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调整的结果。
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多重书写
尤李
2017, 33(5): 62-68,76.
摘要:
文章主要通过清帝御制诗来探讨其对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书写。在清帝的笔下,圆明园的凤麟洲经过陆续叠加而塑造出多重形象。它既是避暑佳处、人间仙境和祥瑞之地,又 体现出重农思想。这不仅蕴含自然景观和个人观感,还承载着时代的斑斑印痕,负载着清帝的统治理念。
管理学 经济学
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
孙莹, 于潇, 杨若琳
2017, 33(5): 69-76.
摘要:
文章基于1995-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从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概念角度,对中俄高技术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以及出口市场结构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水平,并计算贸易结合指数、加权后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水平。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俄技术产品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结果从高技术发展政策与产品层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法学
关于极端主义的概念分析
王政勋, 程杰
2017, 33(5): 77-85.
摘要:
极端主义是以歪曲的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表现或者实施的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主张和行为,包括极端民族主义、极端环保主义和极端动物保护主义、反堕胎极端主义等,但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具有目的的政治性和反社会性、主张的异己否定性、手段的暴力型、本质的非宗教型的特征,它肇始于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坚定恐怖主义信念、发展暴恐组织成员、传授暴恐犯罪非法、勾结境外敌对势力等方式催生着恐怖主义。国家打击和遏制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以铲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历史学
蒋介石国民政府建立一党军事独裁统治的文化原因探析——以力行哲学为视角
王久高, 李亚男
2017, 33(5): 86-91.
摘要:
力行哲学是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官方哲学思想。蒋介石认为,“行”能创造一切,“诚”是推动社会进化和一切革命之“行”的原动力。因此,蒋介石希冀加强党员、干部、军队、普通群众的伦理道德建设来激发个人“为公”的天性,从而促使国民都能自觉自愿地参加革命力行建国,实现民族复兴。然而,走向了唯心主义的力行哲学不仅内在地削弱了国民革命的主体力量,滑向了精英主义,而且在政策层面上重道德、轻法治,动摇了国民政府制度化的行政基础。所谓的“精英”并没有起到蒋介石所预期的道德模范作用,反在法制真空的环境下为所欲为。由此,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蒋介石的政治文化根本不具备强大的统摄力,从而不得不诉诸军事独裁统治勉强维持政权。
政治学
人民政协理论中的传统文化
赵连稳, 王静
2017, 33(5): 92-97.
摘要: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它来源于中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政协理论中蕴含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以民为本”“协和万邦”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政协应深刻领会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好政协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教育学
大学生五级风险分级体系的研究
王立民, 陈曦
2017, 33(5): 98-101,106.
摘要:
论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457名大学生的风险数据,测试大学生在不确定收益及亏损情况下的风险值及其总风险值。根据风险值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大学生五级风险分级体系,研究成果可用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大学生风险教育。
争议四十年的大学语文——课程名称之争及其流变
张颖
2017, 33(5): 102-106.
摘要:
文章回顾了大学语文课程自恢复设课以来在不断变化的宏大背景下走过的艰难历程以及折射在课名上的种种现象,文章认为课程名称上自信心的缺失反映了人们对时代不断变化的需求认知不足,因此不能主动地去应对挑战,调整自己,修炼自身。旨在自身强才能名称强,自身强,才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真正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独特的职能,实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艺学
生存或者毁灭——索罗金《暴风雪》中的反乌托邦思想
盛百卉, 张子圆
2017, 33(5): 107-110,116.
摘要:
俄罗斯作家索罗金的《暴风雪》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其中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众多元素。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亮点是表现出了强烈的反乌托邦思想倾向。作者借由各种奇妙地细节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方法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个未来的混乱时空,呈现了人类的种种恶行,展示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类精神文明缺失的危机,启示读者对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作出思考。
《吾国至上》中的戏剧策略与文化殖民
陈琛, 陈红薇
2017, 33(5): 111-116.
摘要:
《吾国至上》是英国当代女剧作家丁布莱克·韦藤贝克的著名代表作。该剧以“剧中剧”的元戏剧形式讲述了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囚犯在的拉尔夫·克拉克少尉的指导下排演乔治·法夸尔的喜剧《招兵官》的故事。在该剧中,戏剧策略表面上体现了对囚犯的解放和救赎,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复杂和隐匿的文化殖民形式。本文从该剧中戏剧启蒙对等级身份的预设、戏剧生产对殖民他者的规训和同化以及戏剧艺术对英帝国性认同的建构三个方面入手,论证了戏剧策略仍归属霸权文化的殖民话语。
新书林
《魏寿昆文集》读后
杨文光
2017, 33(5): 117-11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