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党建思政
长征时期党的宣传工作:背景探赜、主题聚焦与实践方略
王海军, 潘剑瑛
2025, 41(5): 1-1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80090
摘要(39) HTML(22) PDF(7)
摘要:
重视宣传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为推进党和红军队伍建设、团结民众“抗日反蒋”、对外传播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开展了丰富广泛的宣传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军内重大事件为主题,设置宣传网络、区分不同对象、采取综合模态、搭建多元场域全面推进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群众路线、服务现实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为新时代做好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历史镜鉴。
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历史演进、内在理路与当代启示—基于对待传统文化的视角
贺新元, 刘弘雨
2025, 41(5): 11-2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50108
摘要(19) HTML(9) PDF(4)
摘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标识性政治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内源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规制,根植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历史合法性与价值凝聚力,引领着中华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前进方向。基于对待传统文化的视角,总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夺取、确立、巩固、加强文化领导权的演进过程,洞悉党建设文化领导权所体现的内在理路,全面把握领导主体、领导对象、领导内容、领导目标以及保障力量等一以贯之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体系,才能将这一大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大最优效能,引领好中华文明迈向现代...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
苏振锋, 翟淑君
2025, 41(5): 23-31.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60031
摘要(34) HTML(16) PDF(6)
摘要: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形成了一个内容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涵盖三大体系九个方面:首先,科技创新的动因体系,包括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科技创新的作用体系两个方面,阐明了为什么要推进科技创新。其次,科技创新的方略体系,涵盖科技创新的理念、原则、目标、方向和战略体系五个方面,明确了推进何种科技创新。最后,科技创新的措施体系,包括推进科技创新的支撑和保障体系两个方面,解答了如何推进科技创新。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研究
沈东
2025, 41(5): 32-3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70092
摘要(43) HTML(17) PDF(3)
摘要: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体现为课程视域、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团队的整体升级。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之“大”,既要课程视域层面“面向社会生活的大格局”,也要课程内容层面“立足学理阐释的大课堂”,更要课程资源层面“搭建多元协同的大平台”,还要课程团队层面“打造社会联动的大师资”。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要聚焦“课程”属性,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无缝链接中,实现社会生活的“大参与、大动员、大结合”,以一流的成果回馈党、国家、社会的期待。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思想方法和实践品格
董军, 何星妍
2025, 41(5): 40-4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90008
摘要(35) HTML(18) PDF(3)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谋划和部署。“六个坚持”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凝结着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系统回答了“改什么”“怎么改”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具有重大意义。以人民立场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构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思想方法,彰显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性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性。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担当作为精神、坚持自信自立激发改革活力的守正创新精神、坚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是...
自然辩证法
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
吴文新, 肖卿
2025, 41(5): 48-5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50063
摘要(26) HTML(15) PDF(0)
摘要:
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就是要守中医药精华和发展规律之正,创中医药活力和更好疗效之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方法论为回应时代、实现破圈、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具体表现在: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世界观主要是人民创造中医药文化的中医史观、普遍联系的系统整体观和民胞物与的“天下观”;其价值观主要是坚持人民至上守护人民健康,自信自立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胸怀天下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其方法论原则主要是坚持自信自立以确立自己的质量标准和独立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制约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种种难题,坚持系统观念制定发展战略、改革治理体系、发...
论墨家科技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刘长明, 周明珠
2025, 41(5): 59-6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50083
摘要(20) HTML(18) PDF(1)
摘要:
墨家科技思想兼具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兴利除害的科学情怀、“三位一体”的科学规范,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气质。墨家不仅将古代中国打造为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高地,而且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可能走向近代科学的发展道路。秦代以降,墨学由显入潜,潜藏民间两千年,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之路堵塞后为中华民族保留了宝贵的科技文化火种。至近代,在救亡图存背景下,墨学重光,为西学的传播提供心理认同,为振世救弊注入先进理念、为科技发展塑造科学精神,成为连接西方科技的桥梁纽带,并成功接引了马克思主义。立足新时代,扎根民族文化血脉之中的墨学给予文化自信以深厚的历史合法性、滋养科技道德、擘画科技和谐的画卷,成为推进...
技术生态失调的现实表现与内在机制探究
孙恩慧, 王伯鲁
2025, 41(5): 67-7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5050061
摘要(15) HTML(8) PDF(1)
摘要:
技术生态的失调困境突出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历时性演化维度看,存在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之间的关系失调;二是从共时性结构维度看,技术外生态中存在新兴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同偏差,技术内生态中存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两极分化式发展。不同层次的多重因素彼此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呈现为技术生态整体关系的失调。通过剖析技术生态中的矛盾关系,可以更清晰地揭示当前技术发展模式中的困境机制,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推动构建协调且可持续的技术生态体系。
法学
刑法视野下的法秩序统一原理:基础、内涵与应用
邹玉祥
2025, 41(5): 75-8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90107
摘要(19) HTML(10) PDF(5)
摘要:
法秩序统一原理拥有充分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不仅约束立法者,也适用于解释者。法秩序统一原理不能为概念一致性的诉求提供支撑,更无法有效统筹“合法”或“违法”评价。该原理追求的统一性是消极的,即不积极作用于某两个特定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努力维持多样性的评价差异不跳脱出整体的价值目标,允许存在“和而不同”。作为一种体系化的思考方式,该原理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体系解释或目的解释,其最低限度的要求在于良善价值的融贯性,即建立在同一宪法秩序之下良善价值互通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统一性。法秩序统一原理与刑法的从属性问题没有直接关联,其主要价值在于限缩违法性判断的结论,如果某一行为是其他规范积极倡导的,能够被评价...
论人工智能系统法律风险规制—以欧盟《人工智能法》为例
李贤森, 李庭凯
2025, 41(5): 86-10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100006
摘要(57) HTML(14) PDF(0)
摘要:
欧盟《人工智能法》(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法》或“本法”)作为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对于人工智能风险进行综合性监管的科技法律,为全世界人工智能立法设定提供了崭新思路,成为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法律监管的先行规范,具有借鉴意义。《人工智能法》的底层规制逻辑在于对技术风险的系统化规制,即以风险监管为核心手段,结合风险概念、风险等级、评估难度等因素做出全面判断后,从人工智能系统发展方向、禁止性原则、权利义务框架、损害补救办法等剖面进行广泛干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立法工作者可以在梳理总结欧盟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系统性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工智能立法进行针对性创新和综合性调适,建立全面的人工智能风险评判标准,夯实...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民营企业行贿行为的内生逻辑与治理进路
李涵笑
2025, 41(5): 103-11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60094
摘要(19) HTML(21) PDF(2)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行贿治理历经计划经济时代从宽导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从严惩治,到进入新时代后宽严相济的治理模式,实际上与中国经济转轨发展的进程相伴相生。在法律经济学分析视域下,长期负外部性政策导向、理性经济人趋利选择、公共选择理论下介入机制衔接不畅等因素,均会导致民营经济体更容易利用制度漏洞行贿以获取经营优势。因此优化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行贿治理模式,需要聚焦现行治理模式在治理政策、罪刑体系、制度衔接上的短板,向点面结合的全域性治理框架转型。以预惩协同的复合式罪刑体系,制定行业廉洁行为规范综合施治,助力铲除行贿滋生土壤。
数据安全领域网信执法:趋势、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孙逸啸
2025, 41(5): 115-12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110034
摘要(20) HTML(19) PDF(0)
摘要:
网信执法及其效能事关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在数据安全领域,网信执法呈现出执法领域持续拓展、执法范围日益明晰、执法力度逐渐强化的总体趋势。但实践中,网信执法仍然在实体与程序适用两个层面存在诸多困境。实体层面突出表现为: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认定风险、数据泄露风险、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空转、法制审核制度运行风险;程序层面风险则集中体现在案件管辖权的模糊、跨部门调查协助取证运行不畅、非司法鉴定范围检验(测)的可信度不高、认错认罚快速办理机制适用不明确。网信部门应遵循“制度完善—技术赋能—机制创新”的思维,以深化执法改革、提升执法效能为牵引,持续健全完善执法领域的规则体系、协调机制、配套程序,以网信事业高...
社会学
挑战与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英雄烈士人格权益的保护进路
徐文
2025, 41(5): 125-13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110009
摘要(23) HTML(12) PDF(0)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模态创作上的灵活性,以及在深度伪造上的可能性对传统的英雄烈士人格权益的保护体系形成了挑战与冲击,需要回应。在保护理念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从数据采集渠道、数据标注规则、技术服务协议三方面落实真实公信、敏感标注、权责明确的要求。在保护框架上,应以生命为维度、归因为宗旨、群体为指征合理界定权益主体,并结合英雄烈士人格权益的双重属性以及不同权益类型分类适用法律规范。在保护进路上,应根据权益属性明确适用范围,根据权益类型明确责任标准,根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方式。
性别分工与代际支持:家庭关系对新父职实践的形塑
乌静
2025, 41(5): 135-14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60093
摘要(29) HTML(12) PDF(2)
摘要:
新父职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从中国家庭关系的本土特征出发,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数据,重新考察了新父职在由夫妻和代际关系构成的家庭网络中的实践情况。研究发现,从性别分工角度看,母亲就业会提高父亲育儿的相对时间与父亲成为夜间儿童主要照顾者的可能性;从代际支持角度看,父亲育儿的相对时间、绝对时间,以及父亲成为夜间儿童照顾者的可能性在“祖辈协助育儿”条件下均呈下降趋势。基于此,文章认为父职不仅是基于个体成员身份的反身性实践,更是性别规范、代际关系等力量复杂交织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父职实践以家庭为单位的关系特征。
网络舆论“后真相”传播及其闭环引导—基于被忽视的长尾期
郭芙蓉
2025, 41(5): 144-15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60097
摘要(67) HTML(25) PDF(3)
摘要:
网络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热点事件中,舆论主体易受情绪情感影响,呈现出“后真相”的传播症候,具体表现为:传播节点泛化使真相解读私人化碎片化;数字传播技术赋能公众去中介化的“真相”体验;海量信息即时刺激易磨灭公众还原真相的耐心;社交媒体炒作真相投喂公众的知情饥渴。网络舆论引导既要进行事前预警研判、事中联动疏导,更需要在长尾期进行闭环引导,以阻滞“后真相”传播中负面情绪的累积外溢,清扫道德偏见和快速修复受损伤的公信力。实现闭环引导需要舆论引导主体树立闭环引导的理念,贯彻全程报道的新闻执业要求,创建推送重大舆情事件历史卷宗和舆情简报,同时着力培养和提升公众抵御“后真相”的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