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6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领导者与追随者
朱立言, 雷强
2000, 16(4): 1-6,18.
摘要(365) PDF(22)
摘要:
领导者与追随者是相互界定的,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领导的实质是追随关系。当代对领导者的角色、职责、权力、追随者的内涵、类型、对抗权、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互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正在融合为新的理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管理学、行政学和领导科学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邓小平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曲洪志
2000, 16(4): 7-10.
摘要(283) PDF(22)
摘要: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新的形势下,这一政治优势的发挥,仅有继承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这是由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决定的,也是时代要求和教育对象新特点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的同时,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实、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求实,讲究实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论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诞生标志
刘建立
2000, 16(4): 11-14.
摘要(414) PDF(14)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应分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标志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标志,《资本论》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诞生标志。
发展中国家要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
董晓钟
2000, 16(4): 15-18.
摘要(232) PDF(14)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性具有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排斥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南北关系的不对称性;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的缺陷是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从长远的战略利益出发,趋利避害,正确应对。
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与实物基础
陆宁
2000, 16(4): 19-23.
摘要(301) PDF(20)
摘要:
9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全新的工具。网络技术的普遍采用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性,但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物经济的基础。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几点思考
樊彩霞, 王昆
2000, 16(4): 24-26.
摘要(259) PDF(15)
摘要:
文章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结合目前我国所得税制的现状,研究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五个问题。
从亚星经验看国企采购管理的深化
杨杜
2000, 16(4): 27-30.
摘要(252) PDF(14)
摘要:
亚星经验是近年来国家经贸委重点推广的典型之一。亚星的成功是通过采购管理的突破口找到了强化亚星核心竞争力的路子。亚星集团的“购销比价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采购管理为突破口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改革模式。本文认为强化采购管理的本质是强化国企竞争力,它既是我国经济转入中速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又是买方市场形势的必然要求。国企强化采购管理对采购交易的决策过程、不同交易过程及市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特殊意义。
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新释
佟玉兰
2000, 16(4): 31-33.
摘要(363) PDF(18)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关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概念,传统的观点是“龚、林、魏”说。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洋务派涵纳其中,限定以抵御侵略和学习西方为两条标准。认为它的产生具有历史正当性,并提出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略论陶成章的民族主义思想
张林
2000, 16(4): 34-38.
摘要(383) PDF(14)
摘要:
陶成章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江浙地区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长期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初步探讨了陶成章民族主义思想的萌发形成,并分析了其核心内容:反满思想与反帝爱国思想。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陶氏的民族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反满思想具有明显的特点,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又带有鲜明的传统思想的烙印。陶氏民族主义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革命中革命派民族主义的杰出代表,对于宣传革命,发动、组织革命力量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由于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陶氏民族主义思想也有种种缺陷。
蔡元培建筑美育思想浅析
宋卫忠, 王嘉彦
2000, 16(4): 39-42.
摘要(447) PDF(28)
摘要: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涉及的内容丰富,影响巨大,在中国美学史占据重要地位。他非常重视美育,虽然其美育及建筑美育思想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但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就蔡元培对建筑美育作用、建筑美育的标准与方法途径等问题,分析、介绍蔡元培的建筑美育思想。
中美主权与人权之争
张北根
2000, 16(4): 43-47,84.
摘要(230) PDF(16)
摘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现在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是否定国家主权思想的总体现。美国的人权学说继承了洛克、卢梭等人的思想。美国将人权思想因素注入外交始于罗斯福。中国主张主权高于人权,应相互尊重国家主权,优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为全世界广大人民享受各项人权创造必要条件。2000年中美关于主权与人权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
《红楼梦》悲剧说解析
张重岗
2000, 16(4): 48-54.
摘要(464) PDF(18)
摘要:
自王国维以来,悲剧说一直是红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但悲剧说对《红楼梦》的解说并不充分。文章对红楼悲剧建构轨迹的检索,揭示了红楼悲剧意识形成的内在线索。这一线索表明,悲剧说与作为文化大书的《红楼梦》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红楼悲剧的裂隙由此而生。
超越者的光辉——论《西游记》中的仙佛形象及其佛教渊源
宋珂君
2000, 16(4): 55-59.
摘要(378) PDF(14)
摘要:
在明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一批类型化、神圣化的超越者形象———仙佛。仙佛形象系列与修行主人公(唐僧师徒)、修行的障碍者(妖魔)和修行的旁观者(众生)构成小说的四种基本人物类型。文章从仙佛形象的超越者特征入手,分析其性格的诸多侧面,揭示出小说与佛经中仙佛形象的文化继承关系,并论证仙佛形象是小说酝酿宗教气氛、实现情节转换的重要手段。
对音乐本质的认识
邓双林
2000, 16(4): 60-64.
摘要(405) PDF(14)
摘要:
音乐不能承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阻止罪恶的重任。音乐在美学本质上不具备概念性,所以它不能提供属于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劝告或良心教化。美好的音乐与创作者的高尚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乐阐释和欣赏是主观的,对它的联想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在认识音乐本质的前提下,才能更纯粹、更完全地领略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目前有些音乐理论会使我们对音乐的认识产生误解:以为音乐能够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这些都是有着强烈的工具论色彩的文艺观念。
著作权合理使用法律性质分析
郑瑞琨
2000, 16(4): 65-69.
摘要(369) PDF(17)
摘要:
合理使用作为一种对著作权行使限制的法律制度,得到现代各国著作权法的普遍认可,成为各国著作权立法的通行制度。本文通过对合理使用的事实行为特征分析,揭示了合理使用的根本属性是合法事实行为,是对著作财产权的限制。
我国质押制度简析
程宗璋
2000, 16(4): 70-74.
摘要(319) PDF(13)
摘要:
质押制度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债权担保方式。我国现行《担保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质押担保法律制度。质押具有从属性、支配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和优先性等法律属性。质押设定的关键是明确质押当事人和质押标的物。我国的质押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粗漏之处,尤其对动产质押的标的物、转质等问题,宜作进一步规定。
破产法的成本与效益
宋小维
2000, 16(4): 75-80.
摘要(360) PDF(15)
摘要:
破产法成本是一种交易费用,具有非生产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降低交易费用是提高破产法效益的途径,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是要明确界定产权。破产法中的效益观应当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益观,即只要总收益大于损害,就是有效益的。一般来说,重整的效益总是优于清算,因此,破产法的目的应当是将破产引向重整。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毕业生就业
文东茅
2000, 16(4): 81-84.
摘要(299) PDF(16)
摘要:
高等教育结构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助于避免毕业生供求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本文在大规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几年不同学科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对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论我国高校合作与合并办学的困难和条件
王常策
2000, 16(4): 85-88.
摘要(229) PDF(12)
摘要:
文章探讨了高校合作与合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限制条件。高校合并的困难主要在思想认识、利益调整、机构重组、经费保障方面;高校合作的困难主要在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图书资料共享、科研合作方面。高校合并的限制条件主要在学科的共生性、资源的集中性、地理上相邻性;高校合作的限制条件主要在目标定位的恰当和指导原则的正确性。
教育评论情境论
刘尧
2000, 16(4): 89-91.
摘要(231) PDF(12)
摘要:
文章讨论了教育评论情境,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教育评论情境对教育评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