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反对享乐主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张颖
2006, 22(2): 1-3,151.
摘要(280) PDF(14)
摘要:
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要求必须克服党内不良作风,而享乐主义是当前党内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对享乐主义在党内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作了初步的分析,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对享乐主义在党内滋生蔓延的原因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思想教育来克服党内享乐主义思想蔓延的倾向。
共产党员要与时俱进
彭庆红
2006, 22(2): 4-7.
摘要(300) PDF(15)
摘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与时俱进,就是要认清形势、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制度学习与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
邓锁
2006, 22(2): 8-12,20.
摘要(343) PDF(15)
摘要:
文章从制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医疗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认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变迁创造了医疗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空间,但同时需要注意到制度学习的内生和外生关系。最后提出,作为一项制度安排的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努力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
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理论架构探析
陈钟林, 吴伟东
2006, 22(2): 13-15,20.
摘要(369) PDF(18)
摘要:
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的理论架构不但为系统培训和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遵循的框架,而且为实务经验的累积和理论化提供了一个条理清晰的路径。文章在对社会工作评估作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的TIE架构和CA/B架构。
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区建构
龚晓洁
2006, 22(2): 16-20.
摘要(254) PDF(15)
摘要:
建构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趋向。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区建构本质上就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其过程是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与志愿者、社区内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在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形成共识性规范和较强的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阈下的功利主义的重现与批判
徐锦中, 张丽华
2006, 22(2): 21-24,34.
摘要(281) PDF(17)
摘要:
当前西方功利主义再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些人看到了功利主义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契合,就片面地认为功利主义应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伦理观。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会在实践中引起混乱。作为产生于资本主义初、中期的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其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客观标准与主观体验的矛盾、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矛盾等。尤其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不具有一致性。尽管可以从其观点中批判地吸收某些合理因素,但是,将功利主义视为当前社会的主导伦理观则是偏激而不可取的。
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比较与借鉴
李军, 孙敬华
2006, 22(2): 25-29,34.
摘要(279) PDF(18)
摘要:
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竞争力评价是衡量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价值的重要方法和指标。文章首先简要评述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国内外几种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对钢铁企业的特征及钢铁企业评价方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了一个适合于我国钢铁企业特征的竞争力评价模型。
中国纺织品服装“走出去”策略研究
苏玲
2006, 22(2): 30-34.
摘要(256) PDF(14)
摘要: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直接出口和OEM方式。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区域贸易增加,欧美市场对中国产品重新设限的新贸易形势下,中国纺织品服装走出去应选择多种途径。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程继川, 佘元冠
2006, 22(2): 35-37,156.
摘要(281) PDF(14)
摘要: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服务行业,其行业发展具有其自身特殊性。文章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规模分析、行业业务结构分析和行业监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行业发展趋势。
私人利益对行政权力的限制——欧洲大陆公法中“合法利益”概念简析
许玉镇, 王龙军
2006, 22(2): 38-43.
摘要(275) PDF(14)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意大利行政法中的合法利益概念。从其理论基础、与主观权利之异同、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发展等角度阐释了合法利益概念的历史与现状。特别介绍了意大利宪法法院的几个著名判例对合法利益概念发展的影响。
韩俄民主化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吴群芳
2006, 22(2): 44-49.
摘要(226) PDF(15)
摘要:
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韩俄这两个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都先后开始了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进程,随着两国转型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文章传统的因素也越来越显示出来。文章通过考察政治文化变量在两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两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旨在说明,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尤其在设计民主转型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和由此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使民主转型模式更加符合本国社会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转型期可能面临的社会危机问题分析——由巴黎骚乱引发的思考
马振超
2006, 22(2): 50-54.
摘要(263) PDF(13)
摘要:
巴黎骚乱实际上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导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集中凸现期。在不同的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潜在危机和问题。每一领域的局部危机和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全面危机,进而演化成激烈的社会动荡。
交易费用与政府行为——以新政治经济学为视角
于辉, 汪淑珍
2006, 22(2): 55-58.
摘要(602) PDF(14)
摘要:
文章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政府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交易费用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政府行为可能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由于寻租而增加交易费用,妨害总体社会福利。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
违约责任及其损害赔偿范围研究
张俊岩
2006, 22(2): 59-62,72.
摘要(283) PDF(16)
摘要:
违约责任产生于合同债务的不履行,其本质是法律对违约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所保护的利益包括期待利益和信赖利益。随着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发展,尤其是附随义务的产生,违约责任的保护范围呈不断扩张的趋势,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发展趋势应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予以关注。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重读两种模式的理论逻辑
曹富国
2006, 22(2): 63-72.
摘要(336) PDF(14)
摘要:
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一国不同的公司治理命题。在美英国家公司治理问题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问题,公司治理改善的讨论和政策措施也在于公司经理的责任和说明义务。美英之外的世界上的大型公司都具有集中股权结构的特征,它们的首要治理问题是限制控制股东对少数股东的盘剥。美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改革措施与集中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不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我国的公司治理法律改革应该在比较公司治理的趋势中把握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引入美英公司的治理措施时,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
形式变化折射理念变迁——仲裁协议形式比较研究
侯登华
2006, 22(2): 73-79,89.
摘要(339) PDF(14)
摘要:
仲裁协议的形式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在仲裁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国内立法以及《纽约公约》、《示范法》等国际立法对仲裁协议形式均有明确规范。在国家承认仲裁制度以来,对仲裁协议形式的规范和要求总体上经历了从重形式到重意思的演化过程,对仲裁协议形式的要求逐步弱化。对仲裁协议形式要求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仲裁制度理念的变迁,即从强调司法权对仲裁权的干预和控制,转向强调司法权对仲裁权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评价及构想
董梅, 李婉平
2006, 22(2): 80-83.
摘要(283) PDF(12)
摘要: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文明,人们在离不开比特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虚拟实在的诸多矛盾与冲突。英语国家有人把网络传播中的问题概括成七个P,其中排在首位的即Privacy(隐私),网络隐私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无限开放性和自由性,但网络交流的新特征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极具威胁性的个人隐私保护的隐忧,因此,如何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网络、保护隐私权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驰名商标保护的混淆理论与联想理论探析
郑瑞琨, 任越先
2006, 22(2): 84-89.
摘要(375) PDF(15)
摘要:
驰名商标是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广为公众知晓的商标。目前,国际公约和不同国家的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并不相同,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从“禁止联想”的角度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而在我国,虽然新《商标法》已经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但仍然没有脱离“混淆”的禁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驰名商标表彰企业信誉,彰显消费者品味的商业价值日益突出。我国有必要完善驰名商标反联想的相关理论和立法,以推动我国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世界。
透明度作为WTO基本原则的原因探究
李春
2006, 22(2): 90-95,105.
摘要(234) PDF(14)
摘要:
透明度业已成为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由不仅在于它在保持国际贸易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其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因素,包括经济学基础、法理基础以及历史因素,同时也包括了各成员方的政治经济权力。
《列仙传》的神话与小说家观念
黄震云, 潘震鑫
2006, 22(2): 96-105.
摘要(349) PDF(12)
摘要:
《列仙传》采取诗文结合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记述了70多位神仙活动的时代、地点以及相关事迹和成仙过程,在宣扬黄老之道的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列仙传》将历史人物神仙化,又将神仙历史化,重善、求美而轻真,体现了先秦两汉小说的风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家之一的小说家的学术思想。其形制与价值观念都影响着后世的神话与小说文学。从其表现的小说特点来看,标志着文学全面自觉时代的开始。
试析南朝文学批评中的雅俗之论——从刘勰的“雅”观念谈起
王明辉
2006, 22(2): 106-109.
摘要(232) PDF(14)
摘要:
南朝文学批评中关于雅俗问题的讨论相当深入,其成果对后世文学的理论和创作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文学中雅俗传统互化的理论进程自刘勰发端,通过沈约、萧纲、萧绎、钟嵘等理论家的不断推进并由萧子显最终完成。
王士祯“神韵说”的审美意蕴辨析
张晨辉
2006, 22(2): 110-114.
摘要(384) PDF(14)
摘要:
“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论中是颇为重要的一支,它以标榜“神韵天然”而独具美学价值。但历来对其褒贬不一,引起较大的争议。文章拟从中国传统诗论及结合国外新的美学观点的角度,对王士祯的“神韵说”的审美意蕴作些探究。主要通过对“神韵”的解说、“神韵说”美学蕴含的内容以及动态的创作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较完整地揭示“神韵说”内涵和审美价值。
简论叶芝与中国现代诗的发展
步凡, 何树
2006, 22(2): 115-120.
摘要(327) PDF(17)
摘要:
叶芝是爱尔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作品较早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文坛。因其多变的诗风和多元的思想,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坛的不同流派,对其作品的译评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诗坛的艺术指针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文章追溯了从五·四运动以来到现代,中国文坛和学术界对叶芝译介的历史,力图探索叶芝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和诗人创作的关系。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关税问题的态度
张北根
2006, 22(2): 121-126.
摘要(306) PDF(12)
摘要:
在华盛顿会议上,在提高中国关税方面,英国提出的有条件地增加关税的要求得到满足。北京政府要求立即增加中国关税以摆脱财政危机,没有成功,只是得到了增加关税至实际上的5%,附加税2.5%,奢侈品附加税最多不超过5%的承诺。这比以前关税只征收实际上的3.7%是一个进步。新增的2.5%的关税附加税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北京政府仍不能自由支配。但英国等列强未能利用修改中国关税的机会控制中国财政。
抗战时期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黄志高
2006, 22(2): 127-131.
摘要(318) PDF(15)
摘要:
三民主义论战是抗战时期的独特政治文化现象。论战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契机。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论战中系统化,同时又受到论战的影响,带来理论自身的不稳定性。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与“欧洲观念”的形成
金玲
2006, 22(2): 132-135,142.
摘要(480) PDF(20)
摘要:
漫长中世纪欧洲的典型特征是基督教文化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分裂。文章通过对中世纪欧洲认同形成历史的梳理,指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是“欧洲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形成欧洲认同的基础,并以此为视角分析欧盟东扩过程中基督教文化因素的作用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妇女参政政策探微
孙运锋
2006, 22(2): 136-142.
摘要(264) PDF(12)
摘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非常重视妇女工作,特别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文章希望对中共的妇女政策作些探讨,以期能为妇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给予一些建议。重新梳理这一时期党的妇女参政政策,总结这一时期妇女政治参与对今天的可鉴经验,对推动我国新时期妇女政治参与和民主化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贵族化的原因及矫治
储朝晖, 周逸仙
2006, 22(2): 143-146.
摘要(294) PDF(15)
摘要:
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带有明显的贵族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政府、社会、受教育者都要为高等教育付出较高的成本,它也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危害。相对于中国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众多的受教育者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成本。产生贵族化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领导的业绩观、少数人的利益驱动、片面的评价标准与机制、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特殊关系是促使高校贵族化的主要原因。矫治高等教育贵族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确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发展观,厘定高校与政府间的责权关系,在对高校评价时强化对高校的成本核算,形成求实纯朴的校园文化。
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整体知识观
郭德红
2006, 22(2): 147-151.
摘要(292) PDF(12)
摘要:
在美国新一轮大学课程改革运动中,一些著名大学校长所倡导的整体知识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整体知识观成为新一轮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课程改革追求大学教育的完整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达到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目的。
北京高等教育未来的展望和预测——学龄人口视角的审视
徐阳, 司洪昌
2006, 22(2): 152-156.
摘要(337) PDF(13)
摘要:
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预测北京市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是一种分析视角。研究者认为,在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招生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点,2010年基本实现人人入学,之后如果维持现有招生计划,将会出现招生计划过剩现象,北京市高等教育将面临一系列的重大调整。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性教育的兴起
王雪峰
2006, 22(2): 157-162.
摘要(358) PDF(16)
摘要: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性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叶,与包括性学在内的西学引进有着密切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性教育达到了一个繁荣期,性教育图书和文章大量涌现,性教育内容正式写入教科书,性教育课程开始出现。性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转型有许多相似之处,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是其积极推进者,从日本转口引进性教育思想为显著特征之一,教育界人士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先锋角色,而西方人来华宣传则对此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性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与时代主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关系,独立、民主、富强及与之相关的民族主义、个性主义、科学主义思潮通过性教育都得以曲折体现,性话语的兴起某种意义上是近代中国人追求解放和自强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