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O Bo-wen. An Analysis of the Register Mechanism and Interaction of “NP Zhi AP”[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1): 59-6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50078 |
[1] |
吕叔湘, 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增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
[2] |
徐阳春. 谈“之”、“的”互补分布[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65-67.
|
[3] |
王丽娟. 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
[4] |
王永娜. 谈书面语中“动词性成分名词化”的语法机制[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72-78. doi: 10.3969/j.issn.1674-8174.2013.03.011
|
[5] |
冯胜利. 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5:1-21.
|
[6] |
王永娜. 汉语书面正式语体语法的泛时空化特征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7] |
尹世超. 报道性标题中罕用“了”[C]∥中国语文杂志社编. 语法研究和探索.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70-80.
|
[8] |
方梅. 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 修辞学习,2007(6):1-7.
|
[9] |
冯胜利. 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 中国语文,2010(5):400-412, 479.
|
[10] |
索潇潇. 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对应名词语体语法研究[D].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7.
|
[11] |
施春宏. 语体何以作为语法[J]. 当代修辞学,2019(6):1-20.
|
[12] |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 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1):16-31.
|
[13] |
冯胜利. 作为新学科的韵律语法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和原理[R]. 上海: 复旦大学, 2018.
|
[14] |
冯胜利. 汉语语体语法概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