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研究

米洁 吴迎年 黄民

米洁, 吴迎年, 黄民. 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2): 156-16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14
引用本文: 米洁, 吴迎年, 黄民. 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2): 156-16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14
MI Jie, WU Ying-nian, HUANG Min. Paradigm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ith Personality Growt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2): 156-16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14
Citation: MI Jie, WU Ying-nian, HUANG Min. Paradigm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ith Personality Growt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2): 156-16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14

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研究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14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科交叉多方协同的信息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E-DXKJC20200506);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北京市属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过程性评价研究”(编号:19JYA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米洁(1971—),女,河北唐山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工学博士

    吴迎年(1976—),男,河北晋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工学博士

    黄民(1965—),男,江苏徐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工学博士

  • 中图分类号: G640

Paradigm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ith Personality Growth

  • 摘要: 面对信息时代社会快速增长的需求,文章通过构建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开展了既精通机械设计制造又擅长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用的学科交叉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以信息特色强化大机械类专业内涵建设,升级改造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新兴跨学科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文章将信息特色和实践创新融入通识必修,设计“学习−体验−养成−创新”四位一体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构建“机械+信息”学科交叉的专业基础,创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全程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多路径选择”的课程体系范式。通过课程体系范式的组织实施,创新“大课程”项目引领式融合非技术能力培养、“大实践平台”真实场景式多路径培养、“金课”示范引领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模式,为课程体系范式实现提供有效保障并取得了显著培养成效,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 图  1  “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多路径选择”的课程体系

    图  2  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课程体系

    图  3  大实践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培养环境

    图  4  成果导向,注重应用——市级重点优质课“机械设计”课程体系

  • [1] 倪红卫,张志清,程光文,等. 数智时代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645-649. doi: 10.3969/j.issn.1009-3699.2021.06.009
    [2] 吴朝晖. 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19(3):1-6,29. do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9.03.01
    [3] 张大良. 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2):10-12,23. doi: 10.3969/j.issn.1005-0450.2018.12.003
    [4] 李鹏,苏栋,许文茂. “新工科”视域下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1-9.
    [5] 李万润, 韩建平, 杜永峰. 以智慧建造为引领的地方院校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思考. 高等建筑教育. 2022, 31(4): 31-40.
    [6] 曾勇,黄艳,向桂君,等. 从新生项目课开始: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19.
    [7] 李立国.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逻辑框架与作用机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6):10-19. doi: 10.14138/j.1001-4519.2019.06.001010
    [8] 郑庆华.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63-167.
    [9] 韩宇,王秀彦. 工程教育非技术能力中职业规范的多源表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74-80.
    [10] 魏静, 刘达斌, 黄聪, 等. 面向产品实现过程与科教融合的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2, 8(13): 129-132.
    [11] 周华祥, 陶晶, 华文林, 等.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2, 38(5): 69-72.
    [12] 吴朝晖. 为未来而学习: 面向 21 世纪的通识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Z3): 29-31.
    [13] 江桂云, 罗远新, 李聪波. “大工程观”视域下一流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Z1): 37-41.
    [14] 吕营, 魏丽娜, 邓勇新, 等. 工程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的启示[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1): 51-56.
    [15] 李培根. 工科何以而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 1-4, 15.
    [16] 耿悦杰, 陈建, 张甜. “3+3”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模式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7(6): 645-651.
  • 加载中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9
  • HTML全文浏览量:  76
  • PDF下载量:  6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22
  • 刊出日期:  202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