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研究

杨棋 辜明安

杨棋, 辜明安. 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4): 475-48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90069
引用本文: 杨棋, 辜明安. 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4): 475-48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90069
YANG Qi, GU Mingan.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Altruistic Legal Act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4): 475-48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90069
Citation: YANG Qi, GU Mingan.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Altruistic Legal Act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4): 475-48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90069

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研究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9006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棋(1996—),女,四川成都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辜明安(1966—),男,四川仁寿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D923.6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Altruistic Legal Acts

  • 摘要: 利他法律行为是为他人施加利益的行为,其效力的发生无需受利人同意,这种效力被称为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民法典》在第三人利益合同、债务加入与债务免除三项制度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规定。这三项利他法律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合同利他行为与单方利他行为。对于涉他效力宜采取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即利他行为直接发生效力,但受利人得行使拒绝权使受利溯及以往的消灭。效力的撤销与变更可以按受利人是否表示接受该利益分别处理,即受利人接受前应该允许施利人变更、撤销;受利人表示接受后不得被任意变更、撤销,但施利人提前保留相应的权利以及构成法定撤销权时例外。

     

  • 图  1  立法变化比较图

    图  2  第三人利益合同法律关系图

    图  3  债务加入法律关系图

    图  4  涉他效力变动图

  • [1] 薛军. 论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制度建构[J]. 北大法律评论,2011,12(2):598-619.
    [2] 薛军. 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模式选择[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55(5):25-32.
    [3] 尹田. 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J]. 法学研究,2001(1):33-49.
    [4] 肖俊. 《合同法》第84条(债务承担规则)评注[J]. 法学家,2018,167(2):175-190,196.
    [5] 张谷. 论债务免除的性质[J].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2):78-85.
    [6] 许中缘. 论民法中单方法律行为的体系化调整[J]. 法学,2014,392(7):59-71.
    [7] 薛军. 合同涉他效力的逻辑基础和模式选择−兼评《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相关规定[J]. 法商研究,2019,36(3):22-30.
    [8] 朱岩. 利于第三人合同研究[J].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5):55-63.
    [9]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10] 彼德罗·彭梵得. 罗马法教科书[M]. 黄风,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11] 史尚宽. 债法总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12] 崔建远. 合同法(第6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5.
    [13] 朱广新. 合同法总则研究(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14] 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第4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8.
    [15] 汪利民,王惠玲. 债务承担与涉他合同的法律效果[J]. 人民司法(应用),2017,801(34):39-43.
    [16] 夏昊晗. 债务加入的体系定位与规则建构[J]. 澳门法学,2019(3):461-475.
    [17] 李永军主编. 民法学教程[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1.
    [18] 黄立. 民法债编总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9] 迪尔克·罗歇尔德斯. 德国债法总论(第7版)[M]. 沈小军, 张金海,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20] 崔建远.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不安抗辩、解除及债务承担[J]. 法学研究,2013,35(6):73-87.
    [21] 黎珞. 单方法律行为的适用类型与适用原则[J]. 民商法论丛,2020(1):79-107.
    [22] 崔建远, 韩世远, 于敏. 债法[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3] 江平, 米健. 罗马法基础[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24] 林诚二. 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5] 孙森焱. 民法债编总论(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6.
    [26] 崔建远. 债法总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27] 李永军. 债权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28] 张民安, 李婉丽. 债法总论(第3版)[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29] 王利明. 债法总则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30] 聂天贶. 论债的概念和特征[J]. 河北法学,1988(1):8-13.
    [31] 于月红. 论英美合同法中约因的适用规则及启示[J]. 河北法学,2015,33(3):135-143.
    [32] 薛军. 利他合同的基本理论问题[J]. 法学研究,2006(4):116-126.
    [33] 约翰·卡拉马里. 美国合同法案例精解(下)(第6版)[M]. 王飞,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34] 尹田. 法国现代合同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5.
    [35] 梁慧星. 民法总论(第4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1.
    [36] 李永军. 民法总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37] 林诚二. 民法总则(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38] 王利明. 民法总则研究(第2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9] 卡尔·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M]. 王晓晔, 邵建东, 程建英等,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40] 迪特尔·施瓦布. 民法导论[M]. 郑冲,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6.
    [41] 迪特尔·梅迪库斯. 德国民法总论[M]. 邵建东,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42] 朱庆育. 民法总论(第2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43] 尹田. 民法教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6.
    [44] 陈华彬. 民法总论[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45] 薛虹.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受益人[J]. 法学研究,1994(2):44-49.
    [46] 冉昊. 论涉他合同[J]. 山东法学,1999(4):36-40.
    [47] 叶金强.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 比较法研究,2001(4):69-79.
    [48] 张婧,顾长河. 我国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选择[J]. 岭南学刊,2018,277(6):127-132.
    [49] 韩世远. 试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J].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6):100-108.
    [50] 吴文嫔. 论第三人合同权利的产生−以第三人利益合同为范式[J]. 比较法研究,2011,117(5):56-65.
    [51]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四)[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52] 马俊驹, 余延满. 民法原论(第四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
    [53] 潘运华.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理念与民法典规范[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2):208-214.
  • 加载中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5
  • HTML全文浏览量:  113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9-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30
  • 刊出日期:  2023-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