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Xin-wen. Research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under the Dichotomy of Cybercrim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37(6): 679-688. |
[1] |
于志刚. 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J]. 中外法学,2014,26(4):1045-1058.
|
[2] |
陈兴良.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J]. 中国法律评论,2020(1):88-95.
|
[3] |
欧阳本祺. 论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限度[J]. 中国法学,2017(3):164-183.
|
[4] |
刘艳红. 网络犯罪的刑法解释空间向度研究[J]. 中国法学,2019(6):202-223.
|
[5] |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
[6] |
梁根林. 传统犯罪网络化: 归责障碍、刑法应对与教义限缩[J]. 法学,2017(2):3-13.
|
[7] |
梁根林. 刑法总论问题论要[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8] |
陈兴良.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J]. 中国法学,2010(4):27-48.
|
[9] |
刘艳红. 网络时代刑法客观解释新塑造: “主观的客观解释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3):93-105.
|
[10] |
乌尔里希·齐白,王华伟、吴舟,译. 比较法视野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J]. 刑事法评论,2015,37(2):191-222.
|
[11] |
陈洪兵.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空间[J]. 政治与法律,2017(12):35-43.
|
[12] |
前田雅英. 刑法总论讲义[M]. 曾文科,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3] |
欧阳本祺,王倩.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网络犯罪的法律适用[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4):124-130. doi: 10.3969/j.issn.1009-8860.2016.04.016
|
[14] |
付玉明. 论刑法中的中立帮助行为[J]. 法学杂志,2017,38(10):63-72.
|
[15] |
储陈城,胡子昕.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因果性及出罪路径−以客观归责为中心的讨论[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0,36(1):90-102.
|
[16] |
苏永生. 法益保护理论中国化之反思与重构[J]. 政法论坛,2019,37(1):60-73. doi: 10.3969/j.issn.1000-0208.2019.01.006
|
[17] |
叶良芳. 刷单炒信行为的规范分析及其治理路径[J]. 法学,2018(3):177-191.
|
[18] |
储陈城. 限制网络平台帮助行为处罚的理论解构−以日本Winny案为视角的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6):49-67.
|
[19] |
刘艳红. 无罪的快播与有罪的思维−“快播案”有罪论之反思与批判[J]. 政治与法律,2016(12):104-112.
|
[20] |
周光权. 刑法学的向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
[21] |
劳东燕. 网络时代刑法体系的功能化走向[J]. 中国法律评论,2020(2):10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