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YU Juan, MO Wenwen, JIA Tongyao.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rnet Celebr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Help the Image Communication of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5, 41(4): 47-5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4090145 |
[1] |
郑文聪. “网红3.0”时代的特征及受众心理[J]. 新媒体研究,2016,2(6):14-15.
|
[2] |
宋烨. 互联网群体传播下的“网红经济”探讨[J]. 新媒体研究,2017,3(17):66-67.
|
[3] |
敖鹏. 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J]. 当代传播,2016(4):40-44.
|
[4] |
张宏树. 媒介素养:大众传播理论新方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294-297.
|
[5] |
陈瑜.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众传播变化研究——提供媒体融合的新方向[J]. 科技传播,2016,8(13):37,49.
|
[6] |
喻国明. 试析数智时代传播领域的三个关键性改变[J]. 学术探索,2024(9):60-66.
|
[7] |
贾炜. 数智技术催生开放大学育人新生态[J]. 开放教育研究,2024,30(5):27-35.
|
[8] |
武慧媛. 高校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23(11):40-42.
|
[9] |
曹杰,杨涛. 探析数字化赋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33-39.
|
[10] |
王哲,何飞,程励. 短视频传播在高校形象塑造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抖音平台为例[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4,26(4):37-44.
|
[11] |
熊强强,曾美琳. 论“网红”现象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 才智,2023(13):172-175.
|
[12] |
张磊. “大学生网红”传播角色的错位与价值重构——基于抖音平台119名“大学生网红”的实证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4,40(4):119-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