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SUN Chenxi. The Nature Orien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Primary-face Proof[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5, 41(1): 51-6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20018 |
[1] |
王亚新. 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2] |
胡学军. 表见证明理论批判[J]. 法律科学,2014,32(4):90-101.
|
[3] |
毕玉谦. 试论表见证明的基本属性与应用功能之界定[J]. 证据科学,2007(1):97-112.
|
[4] |
龙宗智. 推定的界限及适用[J]. 法学研究,2008(1):106-125.
|
[5] |
周翠. 从事实推定走向表见证明[J]. 现代法学,2014,36(6):108-126.
|
[6] |
张卫平. 自由心证原则的再认识:制约与保障——以民事诉讼的事实认定为中心[J]. 政法论丛,2017(4):14-21.
|
[7]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 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
[8] |
普维庭. 现代证明责任问题[M]. 吴越,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
[9] |
曾培芳,段文波. 德国表见证明理论在医疗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中的运用[J]. 政治与法律,2007(4):170-175.
|
[10] |
姜世明. 举证责任与证明度[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
|
[11] |
吴杰. 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理论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
[12] |
陈界融. 证据法:证明负担原理与法则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13] |
高桥宏志. 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 林剑锋,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14] |
邱聪智. 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15] |
姜世明. 证据评价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
|
[16] |
新堂幸司. 新民事诉讼法[M]. 林剑锋,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
[17] |
胡学军. 具体举证责任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
[18] |
江伟,主编.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19]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4-10-29(01).
|
[20] |
周强. 推进严格司法[N]. 人民日报,2014-11-14(06).
|
[21] |
张卫平. 民事证据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
[22] |
乔芳娥,王发财. 辩论主义视角下民事自认的“审判拘束效”[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6):78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