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FENG Rong, WU Xueqin. The “Intelligent” Domination of Digital Capital and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ubject[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2): 24-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60063 |
[1] |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2] |
蓝江. 一般数据、虚体、数字资本——数字资本主义的三重逻辑[J]. 哲学研究,2018(3):26-33,128.
|
[3] |
徐源. 马克思“机器论片段”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地方性治理[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5-153.
|
[4] |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 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5] |
德勒兹.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M]. 刘汉全,译. 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
|
[6] |
蓝江. 一般数据、虚体与数字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 [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
|
[7] |
蓝江. 生存的数字之影:数字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J]. 国外理论动态,2019(3):8-17.
|
[8] |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9] |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10] |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M]. 蒋志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11] |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12] |
齐泽克.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 季广茂,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
[13] |
鲍德里亚. 物体系[M]. 林志明,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
[14] |
仰海峰. 消费社会中的欲望规划与身体规划[J]. 社会科学辑刊,2022(5):23-30.
|
[15] |
王华英.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
[16] |
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M]. 韩连庆,曹观法,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17] |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
[18] |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 刘继,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
[19] |
芬伯格. 可选择的现代性[M]. 陆俊,严耕,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20] |
Feenberg A. Questioning technology [M]. New York:Routledge Press,1999.
|
[21] |
吴倩倩. 论智能算法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应对策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23(2):90-96.
|
[22] |
丁亦鑫,李昉. 让科技与自然共生. [EB/OL]. [2021-01-12](2023-06-12). http://env.people.com.cn/n1/2021/0112/c1010-31997045.html.
|
[23] |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
[24] |
习近平.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N]. 人民日报,2017-12-09(01).
|
[25] |
钟名扬. 数字世界中“人−技术”关系的张力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16-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