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YIN Jiang-Cheng. Personality, Method, Identity: “Person in Abstract” and the Stray of Intellectual Realit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6): 613-62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60120 |
[1] |
左路平. 建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经验与未来趋向[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62-368.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21.04.003
|
[2] |
爱德华·W·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M]. 单德兴,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02.
|
[3] |
张建华. 俄罗斯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辨析[J]. 北方论丛,2009(1):95-99. doi: 10.3969/j.issn.1000-3541.2009.01.024
|
[4] |
陈占彪. 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及身份认同[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4): 112-119.
|
[5] |
章牧. 略论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9(1): 12-15.
|
[6] |
章牧. 试论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J]. 理论与改革, 2001(5): 107-110.
|
[7]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
[8] |
托马斯·索维尔. 知识分子与社会[M]. 张亚月, 梁兴国,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
许纪霖. 世代、阶级和惯习: 知识分子研究的新路径[J]. 江淮文史, 2019(5): 160-168.
|
[10] |
许纪霖. “少数人的责任”: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 近代史研究, 2010(3): 73-90, 3.
|
[11] |
李小宁. 中国知识分子: 一个特殊问题及其消解[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1): 27-30.
|
[12] |
黄其洪,袁雄. 21世纪知识分子何为−论萨特和拉吕埃勒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研究,2022(1):160-167. doi: 10.3969/j.issn.1000-4769.2022.01.017
|
[13] |
李士芹.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阐释与宣传[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3):314-322.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21.03.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