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数字农业科技攻关:基础动力、目标任务与实现路径

覃玥 李明星 余可

覃玥, 李明星, 余可. 数字农业科技攻关:基础动力、目标任务与实现路径[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0(5): 119-12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00047
引用本文: 覃玥, 李明星, 余可. 数字农业科技攻关:基础动力、目标任务与实现路径[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0(5): 119-12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00047
QIN Yue, LI Mingxing, YU Ke. Digit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Basic Driving Force, Target Task and Realization Pat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5): 119-12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00047
Citation: QIN Yue, LI Mingxing, YU Ke. Digit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Basic Driving Force, Target Task and Realization Pat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5): 119-12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00047

数字农业科技攻关:基础动力、目标任务与实现路径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00047
基金项目: 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项目“遥感数字所科技攻关路径研究”(编号:2022ZZCX03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覃玥(1992—),女,四川射洪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明星(1992—),男,四川巴中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余可(199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中图分类号: S-01

Digit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Basic Driving Force, Target Task and Realization Path

  • 摘要: “数字农业”对于化解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困境等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较大差距,加快推进数字农业科技攻关就显得尤为迫切。就现实样态来看,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叠加为我国数字农业科技攻关提供了动力保障,同时也明确了其战略指向,即基于对现代农业普适价值的吸纳、对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对标,以及对我国社会实际需求的回应等,实现对农业技术、要素和制度的全方位重塑。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以补齐现实短板为面向,沿着健全组织体系、制定任务清单、强化联动协作和加快成果转化的基本路径有序推进。

     

  • [1] 卢钰,赵庚星. “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485-488,498. doi: 10.3969/j.issn.1000-2324.2003.04.007
    [2] 刘淑春,林汉川.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N]. 人民日报,2022-02-11(007).
    [3] 美团研究院. 从数字生活到数字社会:中国数字经济年度观察2023[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4] 于宏源,李坤海. 粮食安全的全球治理与中国参与[J]. 国际政治研究,2021,42(6):83-103,7.
    [5] 李云舒. 全球粮食安全敲响警钟[N].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04-12(04).
    [6] 许进杰. 生态消费:21世纪人类消费发展模式的新定位[J]. 北方论丛,2007(6):127-131. doi: 10.3969/j.issn.1000-3541.2007.06.031
    [7] 陈诗波. 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思考——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粮食增产增效的路径选择[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7):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70124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课题组,韩俊,徐小青,等. 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动向与特点[J]. 发展研究,2012(6):7-9. doi: 10.3969/j.issn.1003-0670.2012.06.003
    [9] 卞瑞鹤.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与“十三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J]. 农村·农业·农民(版),2015(12):24-27.
    [10] 郭振海. 数字农业发展及金融实践[J]. 中国金融,2021(8):42-44.
    [11] 张柏杨,刘佳颖,朱睿博. 数字农业发展:国际经验、减排效应与金融支持——基于成都的案例分析[J]. 西南金融,2022(1):28-39. doi: 10.3969/j.issn.1009-4350.2022.1.xnjr202201004
    [12] 周清波,吴文斌,宋茜. 数字农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2018,30(1):1-9. doi: 10.12105/j.issn.1672-0423.20180101
    [13] 张耀一. 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0):93-98.
    [14] 田娜,杨晓文,单东林,等. 我国数字农业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4):210-213.
    [15] 赵卫利,刘冠群,程俊力.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启示[J]. 世界农业,2011(5):71-73. doi: 10.3969/j.issn.1002-4433.2011.05.018
    [16] 董艳,贾雯晴,王正阳,等. 全球数字农业创新分析及对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21,40(6):10-16.
    [17]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0(2):33-41.
    [18] 雷丽芳,潜伟,吕科伟. 科技举国体制的内涵与模式[J].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21-1927,2096.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20.11.001
    [19] 樊春良. “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是什么?[J]. 民主与科学,2010(4):37-42.
    [20] 唐皇凤,徐植. 新型举国体制的科学内涵、独特优势与运行机制优化[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83-93.
    [21] 刘建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演化及其制度逻辑[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10):3-16.
    [22] 金观平. 健全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N]. 经济日报,2022-09-11(01).
    [23] 张宇,郑崇辉,姜言彬. 科技创新中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3,45(1):7-13.
    [24] 李冉,刘文祥. 新型举国体制:生成逻辑、时代特点与价值意义[J]. 上海经济研究,2022(12):27-34. doi: 10.3969/j.issn.1005-1309.2022.12.003
    [25] 王守宝.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0.
    [26] 何磊. 国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模式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08(11):57-61.
    [27] 张冬平,黄祖辉. 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业科技关系透视[J]. 中国农村经济,2002(11):48-53.
    [28] 王雅鹏,吕明,范俊楠,等.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2):161-167.
    [29] 陈祺琪.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30] 庄赟,王俊伟. 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农业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4):501-512.
    [31] 农业部: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升至57.5%[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7):29.
    [32] 王茹俊,王丹.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及其推进路向[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01):11-18.
    [33] 朱立志. 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19):13-16.
    [34] 杨舒.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N]. 光明日报,2021-11-22(01).
    [35] 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J]. 新农业,2020(18):9.
    [36] 许竹青.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0,35(6):19-25. doi: 10.3772/j.issn.1009-8623.2020.06.004
    [37] 陈忠明,郭庆海,姜会明. 居民食物消费升级与中国农业转型[J]. 现代经济探讨,2018(12):120-126. doi: 10.3969/j.issn.1009-2382.2018.12.018
    [38] 谢富纪.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制度体系支撑[J]. 人民论坛,2021(14):20-23. doi: 10.3969/j.issn.1004-3381.2021.14.004
    [39] 顾超. 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历史经验——以国家超导攻关为例[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9):1084-1090.
    [40] 王利民,刘佳,季富华.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5):138-1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700361
    [41] 唐华俊. 强化数字农业科技创新[J]. 中国合作经济,2020(3):10-11.
    [42] 陈芳,胡喆,温竞华,等.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N]. 人民日报,2022-05-31(01).
    [43] 胡瑞,沈祖贤,宾朋.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基于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7-79.
    [44]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J]. 旗帜,2022(2):58-59.
    [45] 刘戒骄,方莹莹,王文娜.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逻辑与关键要义[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89-101.
    [46] 林承勇,何勇,杨敬. 农业科技攻关体制机制问题调查及政策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991-5992,5996.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4.18.10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8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0-18
  • 刊出日期:  2024-07-0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