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ploma Screening
-
摘要: 作为教育的符号象征物,高等教育文凭是大学毕业生劳动能力的一种信号标识,且用人单位时常以该信号标识来推测大学生求职个体与工作岗位之间的适配度。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严峻,加之文凭筛选信号的部分“失灵”,高等教育文凭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再次引人注目。文章通过分析高等教育文凭的筛选假设及其实然作用边界,揭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从微观层面理性辨别高等教育文凭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以期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纾解提供些许思考。Abstract: As a symbol of educat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diploma is a signal indicating the labor 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ers often use this signal identification to infer the suitability of job-seeking individuals and job position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coupled with the partial "failure" of diploma screening sign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er education diploma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 again striking.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creening assump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diploma and its actual boundary, reveals the real problems such as abnormal subjective spirit, lack of sense of significanc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rationally identifies the rol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diploma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micro level,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to mitigat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
[1] 教育部.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EB/OL]. (2022-05-17)[2022-12-19].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53/mtbd/202205/t20220517_628223.html. [2] 范皑皑. 文凭膨胀: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与选择[J]. 教育学术月刊,2013(4):16-23. [3] 李荷,郑印皙. 难以逾越的高墙:韩国的高校分层与就业机会不平等[J]. 社会学研究,2022,37(3):115-137,228-229. [4] 刘保中,张月云. 高等教育分流与大学生就业机会差异[J]青年研究,2022(2):41-51,95. [5] 杨中超,岳昌君. 学历、专业对高校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2016,37(10):65-77. [6] 张晓昕. 教育、非正规就业与劳动者工资收入——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9):31-45. [7] 周蓉. 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生态视域下的新常态及其应对[J]. 当代青年研究,2022(2):94-101. [8] 齐鹏.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态[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4):56-57. [9] 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 学校社会学[M]. 汪凌,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张继平,董泽芳. 从筛选假设理论看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特点[J]. 教育与经济,2016(1):27-32. [11] 曲恒昌,曾晓东. 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 孙百才,赵宏斌. 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研究生就业:文凭筛选视角[J]. 高教探索,2007(3):23-25. [13] 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EB/OL]. (2021-12-22)[2023-02-25]. 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2/detail.html. [14] 于忠宁. “教资热”为何热度持续攀升[N]. 工人日报,2022-10-12(006). [15] 李桂风,龙慧琼. 谈理性对待高等教育文凭——基于筛选理论的视角[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4):255-256. [16] 王阳阳. 文凭主义下教育的异化与批判——读兰德尔·柯林斯的《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18(2):232-246. [17] 彭拥军,陈乐. 大学生精英形象起伏的逻辑[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04-110. [18] 熊丙奇. 考研热折射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学历社会”问题[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7(2):23-25,58. [19] 李彬,白岩. 学历的信号机制:来自简历投递实验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20,55(10):176-192. [20] 贺慧星,邓志伟. 弗洛姆对教育异化的伦理批判[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2):57-63. [21] 项贤明. 教育过程中人的异化及其扬弃[J]. 社会科学战线,1997(1):244-254. [22] 威廉·德雷谢维奇. 优秀的绵羊[M]. 林杰,译.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23]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 郑作彧,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4] 阿兰·德波顿. 身份的焦虑[M]. 陈广兴,南治国,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5] 田铁杰,冮勇,李春光. 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与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关系[J]. 现代教育管理,2012(8):115-119. [26] 吴晨映. 大学生就业中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2):33-34. [27] 林龙飞,高廷雷. “躺平青年”: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J]. 中国青年研究,2021(10):78-84. [28] 史立伟,史娇洁,陈瀚. 站起来:社会支持视角下“躺平”青年“复健”实践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6):713-721. [29] 周超. 大学生就业能力“亚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109-111. [30] 田圣会. 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证研究[D]. 武汉大学,2010:49. [31] 李丹萍.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升学成最大风险因素[N]. 中国青年报,2023-03-27(004). [32] 程猛,康永久. “物或损之而益”——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4):83-91. [33] 尹兆华.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174-180. [34] 杨文杰,范国睿. 学校教育制度的革故与鼎新——伊万·伊利奇“去学校化社会”思想及其影响论析[J]. 教育研究,2023,44(1):89-102. [35] 钟云华,黄小宾.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价值向度与实现路径[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55-66. [36] 皮埃尔·布迪厄.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 包亚明,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7] 王唯聪,张春兰,杜思佳. 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学习适应的影响探析——基于对洛阳市新市民子女的调查[J]. 学理论,2015(26):40-42. [38] 钟云华. 学生贷款的社会流动效应研究:基于资本转化的视角[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9] 王建华. 优绩主义与高等教育的未来[J]. 教育研究,2022,43(6):99-111. [40] DT财经,智联招聘. 你满意现在的工作吗?这有一份《2020年轻人理想工作报告》[EB/OL]. (2020-11-28)[2023-05-08]. https://www.sohu.com/a/434933494_232663.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5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