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特许经营活动致第三人损害时特许人之责任形态

吴志宇

吴志宇. 论特许经营活动致第三人损害时特许人之责任形态[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0(2): 94-10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30066
引用本文: 吴志宇. 论特许经营活动致第三人损害时特许人之责任形态[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0(2): 94-10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30066
WU Zhiyu. On the Franchisee’s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Franchising Activities to Third Part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2): 94-10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30066
Citation: WU Zhiyu. On the Franchisee’s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Franchising Activities to Third Part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2): 94-10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30066

论特许经营活动致第三人损害时特许人之责任形态—以司法裁判为视角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3006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违约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编号:17BFX08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志宇(1997—),男,福建福州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On the Franchisee’s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Franchising Activities to Third PartiesA Judicial Perspective

  • 摘要: 在确定特许人与受许人侵权行为形态时,特许人对受许人的控制是关键。当特许人为保护其品牌而管理受许人,则不存在控制受许人防止其侵害第三人的义务;而当特许人超出保护品牌必要对受许人的日常经营存在控制时,存在控制义务。当特许人未尽控制义务,受许人侵权,一般构成竞合侵权,由受许人承担侵权责任,特许人承担补充责任,责任范围则以过错程度为限。当特许人直接参与受许人的日常经营时,经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丧失了竞合侵权的特征,特许人与受许人的侵权行为形态应被认为是基于一致意思行为的共同侵权,二者承担连带责任。当特许人与受许人违反物的控制义务时,二者具有共同过错,构成违反共同义务的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此外,特许人和受许人使用同一标识是商业模式使然,不应仅以此要求特许人为受许人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

     

  • [1] 周悦丽. 特许经营合同规制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杨立新. 中国侵权行为形态与侵权责任形态法律适用指引—中国侵权责任法重述之侵权行为形态与侵权责任形态[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13-27. doi: 10.3969/j.issn.2095-3275.2013.05.002
    [3] 徐伟. 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之质疑[J]. 法学,2012(5):82-91.
    [4] 郭辉. 共同危险侵权责任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5] 张平华. 《民法典》多数人侵权体系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J]. 东南学术,2020(5):37-46.
    [6] 王利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7] 伍再阳. 意思联络是共同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J]. 现代法学,1984(2):27-29.
    [8] 程啸. 侵权责任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9] 张新宝. 侵权责任法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张铁薇. 共同侵权行为人对受害人的连带赔偿责任[J]. 郑州大学学报,2006(3):52-56.
    [11] 朱奕奕. 共同侵权认定论[D].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12] 王利明. 侵权责任法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 叶金强. 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J]. 中国法学,2010(1):63-77.
    [14] 张定军. 论共同侵权的“共同性”要件—规范目的与制度功能的视角[J]. 法治研究,2018(4):10-26.
    [15] 王利明.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6] 李中原. 论民法上的补充债务[J]. 法学,2010(3):78-91.
    [17] 李中原. 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制度[J]. 中外法学,2014(3):676-693.
    [18] 张民安. 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研究 兼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J]. 中外法学,2006(6):669-693.
    [19] 杨立新. 侵权责任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20] ISABEL H M. Duty to protect,duty to control and the duty to warn [J]. Canadian Bar Review,2003(3):645-680.
    [21] 郝延婷,王敏. 特许经营合同终止后被特许人善意使用特许人商业标识的合理期限[J]. 人民司法,2018(2):100-104. doi: 10.19684/j.cnki.1002-4603.2018.02.023
    [22] 缪劲翔,陈小红. 控制义务与《侵权责任法》[J]. 法律适用,2011(12):25-29.
    [23] 刘海安. 过错对无过错责任范围的影响——基于侵权法的思考[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4] 李耕坤. 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以《公司法(修订草案)》第十九条的理解展开[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49-458.
    [25] 杨立新. 论竞合侵权行为[J]. 清华法学,2013(1):119-133. doi: 10.3969/j.issn.1673-9280.2013.01.009
    [26] 张新宝.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J]. 法学杂志,2010(6):1-5. do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0.06.010
    [27] 王竹. 侵权责任分担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数人分担的一般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8] 邬砚. 侵权补充责任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29] SISK G C. Comparative fault and common sense [J]. Gonzaga Law Review,1994(1):29-52.
    [30] HARRIS B E. Apparent agency—An extension of the deep pocket theory [J]. South Carolina Law Review,1971(5):826-838.
    [31] BONNIE M & LUND E C. Franchisor liability under an apparent authority theory [J]. American Journal of Trial Advocacy,2000(1):75-92.
    [32] 崔建远. 民法总则应如何设计民事责任制度[J]. 法学杂志,2016(11):23-34.
    [33] 卡尔·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下册)[M]. 王晓晔,邵建东,译. 法律出版社,2003.
    [34] 崔建远. 论外观主义的运用边界[J]. 清华法学,2019(5):5-17.
    [35] 亨利·马瑟. 合同法与道德[M]. 戴孟勇,贾林娟,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2
  • HTML全文浏览量:  65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1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2
  • 刊出日期:  2024-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