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Evaluation Resources in Psychiatrist’s Discourse 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from Ecolinguistics
-
摘要: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会话小型语料库,综合运用评价系统、生态语言学等理论,尝试探讨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评价资源的使用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借助消极判断、鉴赏等资源,医患之间形成相同的价值联盟和态度站位;借助二声、道义型情态、让步等介入资源,医生拓展了医患话语之间的对话性、协商性和主体间性;借助大量锐化聚焦等资源,医生强化了态度和介入的干预,引发患者积极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心理共鸣。这种基于“评价言语行为—积极情感/价值取向传递—诊疗干预”动态模型的探讨,有助于揭示评价系统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Abstract: Based 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 small self-built corpus from discourse o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the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mploy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evaluation resource in psychiatrist’ discourse 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from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theory and Ecolinguistics. The research results reveal, with the negative Judgement, appreciation etc, the psychiatrist forms the same value alliance and attitude stance with the Psychopath; with the engagement of the second voice projection, moral modality, concession etc, the psychiatrist expands the dialogicality, negotiability, inter-subjectivity in psychiatrist-psychopath discourse; With the sharp focus etc, the psychiatrist strengthens the intervention of attitude and engagement and triggers psychological resonance of the psychopath with positive emo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under the dynamic model of “evaluation of verbal behavior—transmission of positive emotion/value orientation—intervention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it contributes to reveal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fun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resources.
-
Key words:
- psychiatrist /
- discourse 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
- evaluation resources /
- Ecolinguistics
-
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最早提出“话语分析”。20世纪70年代,芭芭拉·科施、帕特里克·伯恩、巴列·朗等美国社会学家开创了医患话语分析研究的新领域[1]。此后,医患话语研究在西方学界一直备受关注且成果斐然。归纳起来,以往研究主要采用基于机构的“医学—社会学”方法和基于交际微观结构的语言学方法[2]。其中,语言学路径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语用学等视角展开,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医患话语中的微观话语结构、话语特征、话语策略和技巧、权力关系、语用因素等[3]2。就系统功能语言学而言,相关研究主要从概念、人际、语篇元功能、语境等维度展开,如马特斯[4]、马丁[5]、麦迪逊[6]、斯莱德[7]25等。目前,医患话语中关注患者话语特征及其功能变体与语境类型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话语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8],有关评价范畴的应用大多集中于法律、新闻、科技等语类[9]7。
生态语言学是由语言意识形态和生态问题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揭示任何特定语言及其环境(包括语言及其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话语分析是其主要研究范式之一[10]。作为医患机构话语宏观语类下的特殊次类,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具有不同于其他医患机构话语的特殊话语结构、话语特征、话语策略、话语资源、话语态度等[11]。话语分析将话语形式和意义视为统一体,而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社会符号资源意义潜势的理想范式[12]。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患者脑神经加工机制受损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后期的心理康复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13]。
鉴于此,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法,借助自建小型语料库,以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语言学、评价系统等理论,探讨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评价资源,尝试建构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评价资源的生态干预模式,这将有助于发现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独特语言风格,丰富生态语言学和临床语言学研究内容,完善生态话语分析、和谐话语分析的本土化研究。
一. 理论框架
一 评价理论
马丁在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基础上提出了语篇语义理论。语言被认为有词汇语法和语篇语义两个造意层级,前者关注小句意义发生潜势,后者关注超越小句的语篇意义发生潜势[14]。语篇语义系统是语篇中各次级系统语言要素的意义集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开放性、关联性、语境依赖性等特征,它涵盖概念、联结、评价、协商 、识别、格律等六大次级系统;其中,评价和协商是最能体现人际功能的语篇语义系统[15]8。
评价系统包括态度、介入、级差3个次级系统;其中,态度系统是核心成分。基于情感、道德、审美等语义域,态度又分为情感、评判、鉴赏3个系统。根据极性,态度存在积极和消极态度;根据实现方式,分为显性和隐性评价方式[16]52。介入关注态度来源,包括自言和借言两个系统;自言即单声,通常由断言实现,借言分为投射、情态与让步3个系统。级差包含语势与聚焦两个系统,前者描写强度、数量次范畴,后者描写典型性和精确性次范畴,两者之间是合取关系。
医患话语生产和理解是医患双方对意义协商的动态过程,要了解心理医生诊疗话语的本质,就有必要考察医患之间人际互动特征。对心理医生个体意库中关注“人”的评价资源进行考察,显然为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互动特征以及医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等范畴提供了一个窗口。
二 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新兴发展起来的语言学交叉学科,它认为语言是塑造生态意识或关系(包括医患和谐生态关系)的主要路径;意识形态既可借助语言表达,也可借助语言来改变或再造。目前,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有“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范式;前者强调用生态学等概念来审视社会语言学或心理语言学现象,后者关注语言在生态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尽管视角和侧重点都不同,但这两种范式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补关系[10, 17]。
本研究主要从生态语言学出发,将医生和患者的话语分别视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ies),探寻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生态环境”建构有所裨益的路径。故此,本文将彰显融合豪根、韩礼德两种研究范式以及积极/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对心理医生的诊疗话语展开研究,视心理咨询治疗话语与医患关系为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建构和谐医患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该医患机构语篇中的生态观念或体现生态观念的评价资源进行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的话语分析,发现有益于医患生态和谐关系建构的话语资源、话语形式、话语策略、话语情感等话语体系,该分析模式如图1[18]133[19]所示。
具体而言,该模式由三维框架组成:(1)口语/书面语篇;(2)话语实践(语篇生产和阐释);(3)话语社会文化实践。而话语维度这一性质又对应着话语分析三维度:(1)语篇的语言学生态描述(评级系统中态度、级差、介入等体现积极生态意义的社会符号系统);(2)话语过程和语篇之间关系的生态阐释(心理医生诊疗评价话语在特定语境下传递的积极价值或积极情感);(3)话语过程和社会过程之间生态关系的解释(对心理医生与患者之间生态关系的建构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该三维分析框架将语篇、话语实践、话语社会文化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其目的是分析探讨这些社会符号资源对心理医生与患者生态和谐关系建构的影响。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语料与问题
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指心理医生在门诊、病室等特殊场域下,就检查、诊断、治疗等基本语类所进行的以改善或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本研究将基于自建小型口语语料库,语料源于湖南省某市级二甲医院经验型心理医生(工作时长30年的副主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在征得医患双方及患者家属同意后,笔者在自然语境下,展开历时半年的录音语料收集,每次录音时长约10分钟,有效时长约15小时49分钟,共计转写为215 372个型符的语料库(其中医生为105 242型符,患者为110 130型符)。转写内容涉及会话时间、地点、患者年龄、性别、婚否、教育程度、病史病因以及医患双方的体态语等细节。
基于此,本文借用生态语言学概念,以批评/积极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为主要研究对象,融合生态哲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义、评价、语类等理论基础,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评价资源,挖掘心理医生建构医患和谐生态关系所使用的评价资源或策略,以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评价资源的使用和分布有何特征?
2. 心理医生是如何借助评价资源与策略以建构医患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
二 分析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心理咨询与治疗语篇中心理医生评价话语资源的使用和分布特征。从语料收集筛选到统计分析共计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语料收集筛选。通过田野调查,将录音转写为文字语料,分别筛选医患双方字符,选取有效语篇80篇。第二步语料标注涵盖自动标注、手动标注、校验标注等环节。自动标注环节将整理和校对好的自建小型语料库保存为TXT文件,形成生语料库。参照现有汉语评价词汇表[20]111-116编写情感、评判、鉴赏等态度元语言编码表,存为INI文件,将语料与编码导入BFSU Qualitative Coder 软件实现自动标注后形成RTF标注文件。手动标注环节需要编写介入和级差的元语言编码表。校验标注的目的在于修正失误并确保结论源于语言描述本身。第三步是语料信息统计,借助Antconc软件以及Microsoft软件搜索引擎对该熟语料库中各类评价语义项进行检索,然后根据各类评价资源出现频率绘制Excel表格。第四步利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上述各项检索结果。
三. 结果与讨论
一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态度资源
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语类图示结构的形式标识表征为“医生定向^病史采集^诊断治疗^(注意提醒)”[11]。统计结果显示,在态度次系统中,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判断、情感、鉴赏三类评价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总体呈现出如表1所示的两个主要特征。
态度资源 语类阶段 医生定向 病史采集 诊断治疗 注意提醒 合计 百分比/% 消极判断 41 540 102 13 696 51.3 消极情感 3 151 20 4 178 13.1 消极鉴赏 0 65 11 3 79 5.8 积极判断 13 86 74 64 237 17.5 积极情感 1 17 15 11 44 3.2 积极鉴赏 1 53 38 30 122 9.0 就态度资源而言,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消极态度(953次,占70.3%)远高于积极态度(403次,占29.7%)。情景语境(语域)从话语范围、基调、方式3个方面框定意义关系配置[21]。心理咨询与治疗会话特殊场域决定了医生诊疗话语是基于对患者临床观察和症状识别,消极态度频繁出现主要由患者临床心理和行为状况所触发,大多围绕心理障碍社会约束和社会评价如“正常性、恰当性、能力性、可靠性”等范畴展开。因此,判断资源出现频率最高(933次,占68.8%),其中消极判断696次,积极判断237次;其次是情感(222次,占16.4%)和鉴赏(201次,占14.8%)。整体上,医生诊疗话语中态度韵以消极判断为主,积极鉴赏和情感被“背景化”。
就语类阶段而言,医生总体上在每一个语类阶段都较少使用显性评价资源,情感态度或价值站位大多以隐性方式来表征。病史采集和诊断治疗阶段各类态度使用较为频繁,其中诊断治疗阶段各种消极和积极评价交替使用,主要是该阶段语义域需要医生对患者展开诊断陈述以及心理与药物治疗;注意提醒阶段以积极态度为主要表征方式。伴随着话语发生,这些持续生成的态度资源所形成的态度韵相互耦合,如波浪般扩散到整个医患语篇。其中,病史采集又是诊断治疗的关键,因此该阶段出现大量消极判断资源,它体现出医生基于个体意库资源中心理障碍症状学知识,对患者的情感思维、言语行为等病症做出的准确分类、判断,如“情感冷漠、思维被夺、反应迟钝、胡言乱语、被害妄想、言语贫乏、行为怪异、缄默、木僵”等,如例(1)所示。
(1) 1. D:→你肯定是症状不好,家人才送来,不仅仅是冒呷药。
2. P:我就是没吃药他们就送我来哒,我冇得病嘞!
3. D:你现在不正常的状况大家都看得到,情感冷漠,不理人,也不和别人交流,对吧?有时自言自语,一个人笑,脾气特别暴躁,动不动就打家里人。
4. P: 是的。
5. D: 脑子里还喜欢胡思乱想,疑心特别重,是不?
6. P: 是的,我怀疑邻居害我。
例(1)发生在病史采集语类阶段,从“不好、不正常”的显性“铭刻”(inscribe)评价,再到“暴躁、胡思乱想”,医生诊疗话语中基于患者言语行为的消极判断和鉴赏资源层层展开。同时,借助概念意义“致使”(provoke)的隐性评价,如“不理人(社交淡漠)、一人笑(行为紊乱)、打家人(认知缺失)”等消极判断、鉴赏的示例化表征,使得医生诊疗话语的心理干预不断加强,通过患者的正确评价从而引起其心理的共鸣,体现出医患之间相同的价值联盟和态度站位,患者开始意识到症状严重性与治疗紧迫性。病史采集期间,这些显性和隐性评价资源形成的统一消极语义韵不断旗示医生的积极治疗态度,它有助于成功说服患者,营造医患同盟的和谐生态氛围。
二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介入资源
介入系统是在语义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形成,它聚焦话语意义协商方式的主观赋码,表明话语中说话者态度或不同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其目的就是解读不同话语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主体间的语义潜势或定位策略[16]99。介入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说话者的站位或态度。自言表现手段单一,通常意味着对协商性、对话性、互动性的忽视;而借言则暗示其他声音或立场的客观性出现,且表现手段多样化(如投射、情态、让步等)[15, 22]。因此,我们将主要对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多声资源进行考察,旨在解释、阐释、分析医生如何借助介入资源来产生意义、协商态度,实现与患者相同的价值站位以及建构和谐医患生态关系。
1 投射资源
投射是多声介入手段之一,是指说话者延伸或压缩与话语中其他声音或立场的对话空间[23]703。说话者对所投射的命题内容进行态度介入或调节时,包含“一声、二声、三声”三类子系统,它们是言语交际中所依据的介入原则和选择资源[24]。一声指说话者借助自己的观点或思想对人或事进行评价;二声指说话者借助第二或三人称来表达观点或思想;三声指说话者借助所在群组共享的观点或思想来发声;后两种介入是为所投射内容的真实态度服务。通过对语料附码统计,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投射资源,详见表2。
一声 二声 三声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我觉得 19 3.3 你觉得 149 25.6 就是说 46 7.9 我跟你说 18 3.1 你知道 42 7.2 比如说 15 2.6 我告诉你 14 2.4 你晓得 33 5.7 在医学上 13 2.2 我问你 12 2.1 你有没有觉得 30 5.2 也就是说 6 1.0 我感觉 7 1.2 你看 28 4.8 那就是说 5 0.9 我希望 7 1.2 你认为 22 3.8 医学上说 5 0.9 我记得 5 0.9 你是觉得 10 1.7 就是港 4 0.7 我跟你讲 3 0.5 你说 10 1.7 也就是讲 4 0.7 我看到 3 0.5 你现在觉得 8 1.4 比如港 4 0.7 我看 3 0.5 你记得 8 1.4 一般来说 2 0.3 我估计 2 0.3 你感觉 7 1.2 那也就是说 2 0.3 我看见 2 0.3 你自己觉得 6 1.0 按理来说 2 0.3 我就说 2 0.3 你听见 6 1.0 比方说 1 0.2 我说 2 0.3 你还觉得 5 0.9 或者就是说 1 0.2 我提醒 2 0.3 你想 5 0.9 等于说 1 0.2 从总体上看,多声投射使用较高,出现频次依次为二声(369次,占63.5%)、三声(111次,占19.1%)、一声(101次,占17.4%)。这表明在医患会话中,心理医生更倾向借助多声资源,尤其是二声(如你觉得,149次,占25.6%)来隐性介入到自己诊断治疗的观点或想法中。一方面,医生把话题主观化进行介入换位,将态度、观点间接地传递给患者,提高了对方的参与度,提升了会话的对话性、互动性、协商性。另一方面,它弱化了医生的权势地位,让患者更有认同感、尊重感、亲切感等,使整个会话氛围显得更为礼貌、平等和轻松,如例(2)所示。
(2)1. D:→医学上这叫思维被洞悉感。就是说,你这些症状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表现,还有被害妄想,你觉得是不是这样?所以要系统治疗啊!
2. P:那我该怎么治疗呢,医生?
例(2)发生在诊断治疗阶段,医生利用多声“医学上(三声)、就是说(三声)、你觉得(二声)”,来隐藏对命题内容“患者症状与病情”客观、真实的评判。假借外部声音间接指出患者病情的严重性——“思维被洞悉、典型性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等,以间接介入的方式将自己的态度观点传递给了患者,表明自己态度观点的客观性和言据性,强化了与患者的沟通协商,顾全了患者的面子,激发了患者内心其他声音与立场的出现,为患者支持、接受“患病需要系统治疗”的命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与患者的价值联盟,拉近了与患者的情感距离。
2 情态资源
情态是多声介入的重要体现方式,它既是一个拓扑性的语法范畴,也是介于肯定与否定两极之间不确定的语义系统,是拓展、丰富话语主体间性和协商性的重要评价系统,是对提议或命题做出评估或判断的语言资源[15]59。系统功能语法中情态系统包含类型(认知型和道义型)、取向(主观和客观、显性和隐性)、赋值(高、中、低)等范畴[23]182。其中,类型包括情态化(认知型情态)与意态化(道义型情态),认知型情态包含概率和频率,表现为可能性阶和通常性阶;道义型情态包括义务和意愿,表现为责任阶和倾向性阶。鉴于投射资源已涉及取向维度,下面我们将主要以赋值和类型为考察维度,统计结果详见表3。
道义型 认知型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要 539 41.3 肯定 69 5.3 会 106 8.1 总是 43 3.3 可以 96 7.4 一定 32 2.5 不要 60 4.6 老是 27 2.1 应该 47 3.6 经常 26 2.0 能够 41 3.1 可能 26 2.0 能 40 3.1 不可能 24 1.8 不能 28 2.1 大概 9 0.7 不能够 20 1.5 老 4 0.3 得 14 1.1 不一定 4 0.3 不会 13 1.0 也许 3 0.2 不愿意 10 0.8 时常 2 0.2 愿意 9 0.7 有时 2 0.2 必须 9 0.7 偶尔 2 0.2 受制于社会语境,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情态资源相对较少,共计出现 1 305次;就类型而言,道义型情态出现1 032次,占79.1%,认知型情态出现273次,占20.9%。就赋值而言,中低值道义型1 023次,占78.4%;高值道义型9次,占0.9%。中低值认知型70次,占5.3%;高值认知型203次,占15.6%。从分布看,这些情态资源主要出现在病史采集和诊断治疗阶段,从类型和赋值选择上,大多使用道义型的中、低值情态表征,即表示责任、意愿的情态动词,如“要、会、可以、应该、能够、得”等。中低值情态资源旨在营造平等、友好、轻松的谈话氛围,道义型情态凸显了医生客观、公正的站位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如例(3)所示。
例(3) 1. D:→不行,还得呷氯氮平,它可以改善睡眠和思维,虽然有些作用,效果还可以。你目前主要靠药物,有情况可以和医生多聊,要适当运动,好不?
2. P: 我睡眠还是蛮好,就是一下子说话很乱(思维障碍)。
情态资源的契合点就是在命题或提议内中性的语义价值上补充或添加一层人际意义,让话语表达更显形象、生动[25]。医患会话中,心理医生经常使用道义型、中低值的情态动词来“传情达意”。借助这些情态动词反复示例化表征,不仅让医生诊疗话语中的命题或提议的判断更加客观化,也让自身“声音”更具开放性、协商性、说服性、公正性等人际意义,同时也使自身观点或建议更容易被患者信任和接受。而患者也在与医生“多声”对话碰撞中做出更为理性的价值站位与态度判断,从患者反应看,医生的介入获得了患者心理的共鸣。
3 让步资源
评价理论将让步系统纳入介入次级,扩展、丰富了让步系统的语义内涵以及人际功能。作为表示借言的一种介入资源,让步资源暗含不同立场或声音的存在,它借助对命题或提议话语的反预期而引入不同声音,即自言的前命题和因让步资源而引出的借言后命题之间形成了两种或以上声音的对话,让步资源运用表明说话者基于听话者声音的考量以达到“以退为进”的效果[11][16]56-58。通过附码标注,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让步资源,详见表4。
类别 还是 但是 反正 不管 当然 不然 无非 不过 毕竟 即使 频次 281 115 47 8 6 4 3 2 2 2 百分比/% 59.8 24.5 10.0 1.7 1.3 0.9 0.6 0.4 0.4 0.4 统计显示,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让步语言资源有10种,出现470次,体现了医生典型性编码取向的三种让步资源分别为“还是”(281次,占59.8%)、但是(115 次,占24.5%)、反正(47次,占10.0%)。借助上述让步资源,医生不断探测、跟踪患者预期,调整态度意义表达,柔化否定或批评话语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让话语传输一种反预期的声音或立场,不断建构医患双方的情感绑定和价值联盟,提高了话语的主体间性、客观性和协商性,如例(4)所示。
例(4) 1. D:→你以为没问题就不吃药吧!但是,在国际上精神分裂症都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反正要靠药物去维持,就是说,基本每天还是要呷药,晓得不?
2. P:嗯。(患者一直否认有病并拒绝吃药)
例(4) 发生在诊断治疗阶段,“但是、反正、还是”等让步资源表明,一方面医生知晓患者在心理调节、服药等方面的认知错误,并愿意承担这种期待责任。另一方面,医生并未满足患者的期待,而是借助让步资源的协商,引发出一种相反的转折关系,这种反预期显然与患者身心康复目标保持一致。上述让步介入潜意识地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并转换预期的价值站位,而医患之间的声音相悖也在这种反预期中得以缓和,体现出“一种矛盾和谐的场景”。
三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级差资源
级差变量等级意义模式兼具拓扑学和类型学视角。它跨越评价体系,关注态度和介入的级差变量(三者之间均为合取关系),运作于基于强度/数量的分级和根据划分范畴界类的原型性/精确性分级的两个刻度轴[16]136。语势(提升和降低)和聚焦(锐化与柔化)具有两个方向并表示高低不等的语义值。作为一种受语类目的驱动的话语策略,说话者通常借助级差语义值将自身立场自然化,如在语篇中策略性分布、借助语义值强化/弱化事件、借助不同表达方式和意义触发,将听话者关注点吸引至自己期望之所,表明与其他群组成员之间价值站位的亲疏远近[26]。通过附码统计,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级差资源的使用状况,详见表5。
语势 聚焦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都 297 14.9 也 305 15.3 好 79 4.0 自己 243 12.2 多 76 3.8 好像 68 3.4 很 75 3.8 有点 59 3.0 最 59 3.0 再 48 2.4 那么 57 2.9 主要 47 2.4 些 53 2.7 真的 36 1.8 一些 52 2.6 特别 36 1.8 一点 51 2.6 总 34 1.7 这么 44 2.2 像 32 1.6 点 36 1.8 具体 26 1.3 太 32 1.6 那么 21 1.1 蛮 30 1.5 其实 17 0.9 比较 30 1.5 差不多 17 0.9 越 23 1.2 比如 10 0.5 结果显示,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级差资源出现频次较高,以聚焦变量(999次,占50.1%)为主,它的频次略高于语势资源(994次,占49.9%),这种语言传达态度的机制与规律也是由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特殊场域所决定。尤其在病史采集和诊断治疗语类阶段,面对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求助者这一特殊人群,有经验的医生通常会借助对人或事物所作的加剧化(sharpening)描述,或者语势的上扬/下降这一特殊评价策略来有意识地调节意义的传递。这些级差资源主要涉及患者病因/情的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质”和“量”的赋值因素,因此出现频次较高。医生需要借助语势和聚焦不断对医患之间立场和态度进行“染色”或“调音”,从而赋予概念或人际意义特定的力度或聚焦度,不断激活心理疾病患者大脑中的态度评价,推动医患主体间性在诊断治疗立场和价值联盟上达成一致,如例(5)和(6)所示。
(5) 1. D:→其实每次你好起来很好,真的蛮好。给我的感觉好了特别贤惠。就是不能发病,不要想太多了,想太多了也不行啊!不能什么事都塞在脑子里,晓得不?
(6) 1. D:→现在,你主要呷护脑、护肝的一些药,还有精神科药物,主要是利培酮,这种药效果比较好,自己要记哒,回去后也不能停,再也不能沾酒哒,听见吧?
例(5) 发生在诊断治疗阶段,医生通过提升语势“很、蛮、都”以及聚焦“也、真的、再”等增加了对主题意义“心理治疗”的积极情感和判断,强化了患者心理的情感认同。例(6)发生在注意提醒语类阶段,医生通过锐化聚集资源“主要、自己、比较、也”等反复强化的语言形式标识,加大了对命题“坚持吃药和戒酒”的投入,不断强化与患者的价值认同。这种标记型语言体现明显的重复与强调意义,它对该酗酒型心理障碍患者起到提醒、告诫等人际功能,表明医患之间诊疗价值联盟和相同站位的紧密程度。
已有研究表明,评价理论态度、介入、级差三个次级系统的介入,能够让某种情感在听话者大脑中的杏仁体激活(心理认知)[27]。心理咨询与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话语(变体)传递出的病史、病症、病情等内容,心理医生不断进行临床评估、诊断、治疗。基于态度和介入资源,不断借助级差资源附码诊疗话语意义变量,建构非常规的语言标识形式,不断变化其语言形式(语言变体),实现强化或锐化其态度或概念意义的话语功能,努力尝试让患者认同其所接收到的积极情感或价值取向,从而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激发与患者理念与情感的共鸣。整个诊疗语篇中,心理医生反复借助“评价言语行为→积极情感/价值取向传递→诊疗干预”动态干预模式(如图2所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对患者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构建医患和谐生态关系的语类目的。
四. 结语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理医生既是可靠诊断的实施者,也是有效治疗的执行者;医生诊疗话语的本质及其在医患群组中所扮演的角色由生态因素所决定[28]33-34。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切入,以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的评价资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态度、级差、介入等资源的使用分布特征(消极评价为主且集中在病史采集和诊断治疗阶段)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消极评价、多声介入、锐化聚焦等评价资源对医患生态关系的影响。
研究显示,借助消极判断、鉴赏等资源,医患之间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联盟和态度站位;借助二声、道义型情态、让步等介入资源,医生拓展了医患话语之间的对话性、协商性和主体间性;借助锐化聚焦等策略,医生强化了态度和介入资源的干预,引发患者积极情感/价值取向的心理共鸣。通过揭示医生评价诊疗话语传递出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立场,拓展了评价资源的研究范围如话语资源、方式、功能等范畴,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医患话语分析的跨学科研究。而基于“评价言语行为—积极情感/价值取向传递—诊疗干预”动态模型的探讨,则有助于揭示评价语言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医患生态和谐关系建构,减少医患矛盾发生。
-
图 1 心理医生诊疗评价话语生态分析三维模式图
图 2 心理医生动态诊疗生态干预模式图
表 1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态度资源分布表
N=1 356 态度资源 语类阶段 医生定向 病史采集 诊断治疗 注意提醒 合计 百分比/% 消极判断 41 540 102 13 696 51.3 消极情感 3 151 20 4 178 13.1 消极鉴赏 0 65 11 3 79 5.8 积极判断 13 86 74 64 237 17.5 积极情感 1 17 15 11 44 3.2 积极鉴赏 1 53 38 30 122 9.0 表 2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投射资源分布表
N=581 一声 二声 三声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我觉得 19 3.3 你觉得 149 25.6 就是说 46 7.9 我跟你说 18 3.1 你知道 42 7.2 比如说 15 2.6 我告诉你 14 2.4 你晓得 33 5.7 在医学上 13 2.2 我问你 12 2.1 你有没有觉得 30 5.2 也就是说 6 1.0 我感觉 7 1.2 你看 28 4.8 那就是说 5 0.9 我希望 7 1.2 你认为 22 3.8 医学上说 5 0.9 我记得 5 0.9 你是觉得 10 1.7 就是港 4 0.7 我跟你讲 3 0.5 你说 10 1.7 也就是讲 4 0.7 我看到 3 0.5 你现在觉得 8 1.4 比如港 4 0.7 我看 3 0.5 你记得 8 1.4 一般来说 2 0.3 我估计 2 0.3 你感觉 7 1.2 那也就是说 2 0.3 我看见 2 0.3 你自己觉得 6 1.0 按理来说 2 0.3 我就说 2 0.3 你听见 6 1.0 比方说 1 0.2 我说 2 0.3 你还觉得 5 0.9 或者就是说 1 0.2 我提醒 2 0.3 你想 5 0.9 等于说 1 0.2 表 3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情态资源分布表
N=1 305 道义型 认知型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要 539 41.3 肯定 69 5.3 会 106 8.1 总是 43 3.3 可以 96 7.4 一定 32 2.5 不要 60 4.6 老是 27 2.1 应该 47 3.6 经常 26 2.0 能够 41 3.1 可能 26 2.0 能 40 3.1 不可能 24 1.8 不能 28 2.1 大概 9 0.7 不能够 20 1.5 老 4 0.3 得 14 1.1 不一定 4 0.3 不会 13 1.0 也许 3 0.2 不愿意 10 0.8 时常 2 0.2 愿意 9 0.7 有时 2 0.2 必须 9 0.7 偶尔 2 0.2 表 4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让步资源分布表
N=470 类别 还是 但是 反正 不管 当然 不然 无非 不过 毕竟 即使 频次 281 115 47 8 6 4 3 2 2 2 百分比/% 59.8 24.5 10.0 1.7 1.3 0.9 0.6 0.4 0.4 0.4 表 5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主要级差资源分布表
N=1 993 语势 聚焦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类别 频次 百分比/% 都 297 14.9 也 305 15.3 好 79 4.0 自己 243 12.2 多 76 3.8 好像 68 3.4 很 75 3.8 有点 59 3.0 最 59 3.0 再 48 2.4 那么 57 2.9 主要 47 2.4 些 53 2.7 真的 36 1.8 一些 52 2.6 特别 36 1.8 一点 51 2.6 总 34 1.7 这么 44 2.2 像 32 1.6 点 36 1.8 具体 26 1.3 太 32 1.6 那么 21 1.1 蛮 30 1.5 其实 17 0.9 比较 30 1.5 差不多 17 0.9 越 23 1.2 比如 10 0.5 -
[1] HERITAGE J & MAYNARD D W.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e study of Physician-patient interaction:30 years of research [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6,32(2):351-374. [2] CORDELLA M. The Dynamic Consultation:A Discourse Analytical Study of Doctor Patient Communication [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 [3] 梁海英. 医患会话中医生诊疗话语个体化意义建构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4] MATHERS M. Some evidence for distinctive language use by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J]. Clinical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2005,19(3):215-225. [5] MARTIN J R & Rochester S R. The art of referring:the speaker’s use of noun phrases to instruct the listener [C] // WANG Z H.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 R. Martin. Vol. 2. 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2010:9-34. [6] MATTHIESSEN C M I M. Applying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 healthcare contexts [J]. Text & Talk,2013,33(45):437-466. [7] SLADE D,MANIDIS M,MCGREGOR J, et al. Communicating in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s [M].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15. [8] 高一虹,陈向一. 心理咨询与治疗话语分析[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9] 彭宣维. 评价文体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0] 黄国文. 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 中国外语,2016,13(1):9-12. [11] 旷战. 个体意库、身份建构与情感绑定——基于精神科医患会话的个案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7. [12] 旷战,李淑晶. 精神科医患会话语类结构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1):8-15. [13] 黄国文. 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73-89. [14] MARTIN J R. Meaning matters:A short hist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J]. Word,2016,62(1):35-58. doi: 10.1080/00437956.2016.1141939 [15] 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New York:Continuum,2007. [16] MARTIN J 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17] 李淑晶.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评价资源分析——以环境新闻语篇为例[D]. 重庆:西南大学,2019. [18] FAIRCLOUGH N.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M]. 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5. [19] 张德禄,张珂. 多模态批评(积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探索[J]. 外语教学,2022,43(1):1-8. [20] 彭宣维. 语言与语言学概论:汉语系统功能语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1] 高生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新解[J]. 外语学刊,2013(6):1-5. [22] 王振华,路洋. “介入系统”嬗变[J]. 外语学刊,2010(3):51-56. [23] HALLIDAY M A K. Hallway ’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4. [24] 王振华. 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 开封:河南大学,2003. [25] 李战子. 从语气、情态到评价[J]. 外语研究,2005(6):14-19,80. [26] 岳颖. 评价理论中“级差”的语篇功能研究概述[J]. 外语学刊,2012(1):84-88. [27] 王振华,李佳音. 高危话语与极端活动:基于评价性语言的心理实现性讨论[J]. 当代修辞学,2021(2):49-88. [28] GARNER M. Language:An Ecological View [M]. Bern:Peter Lang,2004. 期刊类型引用(1)
1. 何伟,田怡.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法国际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5): 65-7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