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析

刘长军 王东宇

郑鸿升. 论奥基夫/法尔利《阿拉丁或神灯》的特点和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5): 113-120.
引用本文: 刘长军, 王东宇. “大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2): 181-18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05
ZHENG Hong-sheng. O'Keeffe/Farley's Aladdin; or, The Wonderful Lamp: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36(5): 113-120.
Citation: LIU Chang-jun, WANG Dong-yu.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rxism in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2): 181-18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05

“大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析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20005
基金项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与智库建设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的方法论研究”(编号:6661603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长军(1976—),男,河南商丘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东宇(1999—),女,河北抚宁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G641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rxism in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既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其根本的理论支撑。“大思政课”强调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后者对破解人才培养的“单向性”弊端具有重要意义。“大思政课”所倡导地发挥好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之间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后者对于从大局观念等方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大思政课”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大思政课”与环体之间所呈现的矛盾关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很好地阐释。“大思政课”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可以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阐释清楚。总体看,“大思政课”建设既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更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大思想课”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创新发展。

     

  • [1]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22-08-18)[2022-09-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 2019-08-15(001).
    [5]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28)[2021-06-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7] 孙佳佳,杜冰. 一般系统论视域下通信原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建构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112-118.
    [8]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9]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10]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11] 习近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2] 习近平.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4.
    [13]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14] 范丽丽. 纵横比较: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法[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113-118.
  • 期刊类型引用(10)

    1. 李艳迪.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华章. 2025(04): 108-110 . 百度学术
    2. 陈文静,齐敏.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新生代. 2025(03): 4-10 . 百度学术
    3. 郑梅萍,杨林香. 从大思政课视角深刻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1): 68-76 . 百度学术
    4. 白亮,孟兆磊,赵雨霄.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实验室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3): 53-60 . 百度学术
    5. 鲍雅静,张萌,金华,李贺.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大思政”育人途径探索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 2024(14): 113-116 . 百度学术
    6. 邓研. “大思政课”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大学思政课的多维向度. 大学. 2024(36): 49-52 . 百度学术
    7. 赵英杰,张雷.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核心要义及时代启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5): 523-530 . 百度学术
    8. 张甜. 生成·路径·展望:“大思政课”研究述评. 当代教研论丛. 2023(11): 96-100 . 百度学术
    9. 邹华. “大思政课”建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创新路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6): 137-143 . 百度学术
    10. 李谦. 涉农高校系统化推进耕读教育路径研究. 智慧农业导刊. 2023(24): 145-14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29
  • HTML全文浏览量:  388
  • PDF下载量:  51
  • 被引次数: 1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23
  • 刊出日期:  202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