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评价理论视角下非洲媒体中国精准扶贫的话语呈现研究

刘立华 孟凡荣

刘立华, 孟凡荣. 评价理论视角下非洲媒体中国精准扶贫的话语呈现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0(3): 78-8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10039
引用本文: 刘立华, 孟凡荣. 评价理论视角下非洲媒体中国精准扶贫的话语呈现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0(3): 78-8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10039
LIU Lihua, MENG Fanrong.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frican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3): 78-8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10039
Citation: LIU Lihua, MENG Fanrong.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frican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0(3): 78-8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10039

评价理论视角下非洲媒体中国精准扶贫的话语呈现研究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1003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编号:20&ZD14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立华(1972—),男,山东滨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孟凡荣(1998—),女,山东章丘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H0-05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frican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 摘要: 文章以评价理论为具体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话语呈现,发现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整体上持积极态度。三种态度资源中,判断类态度资源最多,鉴赏类次之,情感类最少。在情感类态度资源中,安全/非安全类情感表达最多;在判断类态度资源中,社会判断类远超于社会约束类;在鉴赏类态度资源中,价值类远超过反应和构成两类。在评价主体方面,非洲媒体较多情况下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同时也注重引入来自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专家学者、其他国家的观点作为支撑和补充。在评价的具体对象方面,对中国政府的评价最多,其次是对扶贫举措、扶贫成就、中国共产党的评价。此外,非洲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精神和能力的肯定,以及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社会价值和成就的认可。

     

  • 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国家对国际社会的依赖也不断增强,与之相关的国家的国际形象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形象是国家间基于社会互动而被赋予的一种身份表达,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综合认知与评价[1]36。良好的国际形象不仅能凭借自身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获得更多来自他国的认同,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该国家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够对国家自身的发展产生反哺作用。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正在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在这种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是其进一步拓展国际影响力、扩大开放、促进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中国实践在国际媒体上的话语呈现的考察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形象建构问题研究也因此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实施针对性帮扶的扶贫模式,其目标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脱贫。中国通过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消除了绝对贫困,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精准扶贫实践对世界治理贫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也因此受到全球各国尤其是非洲地区国家的广泛关注。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发展环境类似,中非贫困地区面临的境况类似,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在非洲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为非洲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今社会现实往往受到概念的调节,这意味着社会事件和社会实践都是经过了表征、识解、概念化或理论化的产物。社会现实也因此具有反身性,即人们如何看待、表征、解释和概念化它们是这些现实的一部分。在信息化的今天,媒体作为当今最及时有效的信息来源,是探究外部世界对中国形象认知的重要途径。同时,媒体作为国家形象的促销者和定型剂,对一国国际形象的构建可以产生导向和控制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话语呈现和话语表征在传递中国扶贫经验的同时,也在构建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以上现实需求和学术背景下,本研究以非洲主流媒体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尝试描述非洲相关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话语认知与话语态度,并分析由此而构建的中国形象。

    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虽然在学界有不同的表述,但其中态度和评价的分析模式无疑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一种有关媒体话语分析的重要的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着眼于语篇分析;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没有涉及到的是对评价意义的阐释——谈话者的感觉、他们做出的判断以及他们对各种现象或是经历的价值判定”[2]144。 20 世纪 90 年代,马丁等人创立了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推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人际意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评价理论旨在透过对语言中态度和评价的分析,对语言使用者立场、观点和态度进行评价性定位[3]212-228。这一评价不仅包含评估文本中所表达的态度,而且包括涉及的感情强度[4]22。评价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 [5]35-40。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

    由于评价理论在创立初期与媒体话语研究的密切关系,评价理论自诞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媒体话语研究。国外研究主要包括对西方主流媒体[67]、津巴布韦主流媒体[8]以及网络新闻语篇[9]的话语分析;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国内有关评价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这一理论模式的介绍[10]和相关的应用研究[11-17],国内学者多是借助评价理论对西方媒体和国内媒体中的态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中国经济形象的构建、中国游客形象的塑造、“一带一路”对外新闻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十九大开幕式报道中态度资源的分析、涉贫新闻中的态度资源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声音基调、新闻价值研究话语分析视角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从以上有关评价理论的研究特点来看,国内学者对非洲媒体的关注较少;从研究主题来看,涉及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话语态度研究还不是很丰富。本研究在以上文献基础上,试图借助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对非洲媒体有关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话语呈现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话语模式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动因做出解释。

    本研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4月发布的2021年非洲各国GDP总量排行榜,选取了排名前十的5个英语国家,分别为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加纳与坦桑尼亚,以“China”为关键词,搜集了这5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共13个,详见表1)从2013年11月3日(即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21年12月31日的报道,再通过人工阅读,共筛选出112篇与中国精准扶贫有关的报道作为本文的研究语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侧重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非洲媒体话语中的态度呈现,媒体话语中的体裁因而在本研究中没有刻意区分。

    表  1  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主流媒体分布表
    国家报纸名称(英文)报纸名称(中文)
    尼日利亚The Punch《抨击报》
    The Nation《国民报》
    The Sun《太阳报》
    The Independent《独立报》
    The Leadership《领导报》
    南非South Africa Today《今日南非》
    Business Report《经济报道》
    肯尼亚Daily Nation《国民日报》
    The Standard《标准报》
    加纳Business and Financial Times《商业和金融时代》
    News Ghana《加纳新闻》
    坦桑尼亚The Citizen《公民报》
    The Guardian《卫报》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为了使研究更加聚焦,文本特征更加有利于人工识别,我们从筛选出的112篇语料中又随机选取 20 篇语料(详见表2),共14 145字,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总结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态度。定量研究采用AntConc语料库工具,对词汇频率、评价词汇、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进行统计,同时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作为分析框架,对数据进行人工的解读、识别和统计。定性研究按照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的分类框架标注语料的态度资源类别,以词汇为单位统计各种态度资源的占比,并对语料进行分析和举例说明。

    表  2  20篇新闻标题、发表日期、所属报纸和国家分布表
    国家 新闻标题 发表日期 报纸名称
    尼日利亚 China beats target by lifting 12.4m out of poverty in 2016 2017/02/28 The Sun
    Government Fights Poverty In Rural China 2017/06/2 The Leadership
    China Relocates Over 6,000 Minority As Part Of Anti-Poverty Push 2020/09/23 The Independent
    China’ s exit from poverty: Lessons for Africa 2020/12/22 The Nation
    Impoverished people of ‘poverty-free’ China 2021/01/25 The Punch
    南非 China Transfers More Funding To Mitigate Poverty 2017/07/13 South Africa Today
    Residents’ income surges after desert village in China’s Xinjiang relocated 2021/05/17 Business Report
    China improves education to alleviate poverty, number of dropouts falls from 600 000 to 682 2021/06/25 Business Report
    Mountainous Eastern China lifts residents out of poverty by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industries
    2021/08/31 Business Report
    肯尼亚 Africa has a lot to learn from China 2020/07/8 Daily Nation
    China’ ‘poverty eradication’ suggestive of next Africa policy, experts say 2021/02/17 Daily Nation
    Chinese countryside thinking out of the poverty box 2020/09/18 The Standard
    加纳 China moves to eliminate poverty by 2020 ...key lessons for Ghana 2018/03/14 Business and Financial Times
    China positions itself well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2016/03/11 News Ghana
    China’s war on poverty attracts stronger Assessment 2017/03/12 News Ghana
    坦桑尼亚 Chinese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Lessons for Sub-Saharan Africa 2020/10/8 The Citizen
    Xi expounds on ending absolute poverty 2021/02/16 The Citizen
    How China managed to eradicate absolute poverty among its people 2021/03/3 The Citizen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offers lessons for Africa 2021/01/4 The Guardian
    Xi leads fight against poverty 2021/03/4 The Guardian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   高频词汇

    评价意义可以由多个语法范畴甚至语法隐喻来实现,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甚至词组或句子等各种形式[18]306。本研究利用 AntConc 统计软件对 20 篇语料中出现的名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进行了统计,具体分布详见表3

    表  3  四种词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布表
    名词 次数 (助)动词 次数 形容词 次数 副词 次数
    poverty 317 has 135 poor 62 out 62
    China 216 is 118 rural 51 as 37
    people 108 have 72 Chinese 34 over 36
    million 68 said 58 impoverished 34 also 27
    government 55 was 58 local 26 not 26
    Africa 53 are 56 national 25 well 21
    development 52 be 52 new 24 now 20
    areas 48 were 42 economic 21 only 20
    alleviation 47 will 35 political 18 up 19
    year 47 can 34 central 15 when 1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表3可知,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多为表示积极和中立意义的词汇。名词development、alleviation以及副词well、up蕴含着向前发展、向上向好的含义,即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与发展紧密联系,推进贫困问题的解决,体现了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模式所获成就的肯定。形容词new则凸显了精准扶贫的进步与创新,说明非洲媒体对中国所创的脱贫之路是认可和赞赏的,形容词economic、political在新闻报道中也多次出现,体现出中国精准扶贫模式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效益。(助)动词方面,will是英语将来时的标志词,也可以表达意愿,在本语料中用来反映对中国精准扶贫未来的展望和期待;can表能力,在语料中大多用来体现中国在减贫脱贫工作中的能力和决心。

    2   话语主体与评价对象

    本研究统计出了非洲主流媒体 20 篇新闻报道中涉及到的话语主体和评价对象,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  4  话语主体与评价对象提及频次分布表
    评价对象 评价主体
    中国政府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扶贫举措 扶贫成效 中国制度 贫困问题 其他
    非洲媒体26922956383717
    中国政府(官员)1551553723331
    中国共产党10010000
    中国人民700156010
    专家学者33002001
    其他国家00005000
    其他媒体10000000
    总计4364014109746111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4可知,评价主体方面,非洲媒体做评价主体的评价资源最多,为421个,说明非洲媒体在对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同时为了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增强说服力,非洲媒体也注重引入其他评价主体和声音来对精准扶贫进行评价,包括来自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专家学者、其他国家的观点等。评价对象方面,对中国政府的评价最多,为436个,其次是对扶贫举措、扶贫成效、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分别为109、74、40个,非洲媒体对中国政府的评价主要是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扶贫工作中的办事能力、精神品质方面进行,对中国共产党则主要是对其领导方式、政策和理念等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可以看出,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举措表现出强烈关注。

    3   评价资源

    本研究参考评价系统中态度系统,统计出了非洲主流媒体 20 篇新闻报道中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使用情况,详见表5

    表  5  态度子系统资源类型分布表
    类型积极词汇/个消极词汇/个
    情感229
    判断41849
    鉴赏18328
    总计6238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5可知,在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的20篇报道中,表达积极态度的词汇有623个,占态度系统的87.87%,远高于消极词汇,说明整体而言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持积极态度。三种评价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判断系统,占65.87%,其次是鉴赏系统和情感系统。为了报道的客观性以及增强说服力,新闻中更多地使用判断和鉴赏资源,而主观性和情感色彩较重的情感资源则较少出现。

    1   高频词汇

    英语的实义词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等。新闻报道的宗旨是为读者传递信息,与有关的人物、地点、事件等密不可分,因而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占很大比例。形容词和副词作为修饰性成分,一般用来说明人和事物的特征。形容词和副词往往带有个人判断及观点,因而与名词相比出现频率较低。(助)动词的时态和情态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客观性有关。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式是最能体现时效性的时态,这种时态会让读者感觉事件正在发生,过去式虽然在强调时效性上不如现在式,但增加了新闻的描述性和真实感。至于情态动词,情态可视为评论或态度,由于情态动词一般暗含着个人主观性,频繁使用会相应地削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详见例(1)。

    (1) The development means nearly all Chinese folks can now complete basic education, have a meal and a roof over their heads, as well as access to medical care.

    单词“development”在20篇语料中出现了52次,例(1)是其中一例。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推动了减贫事业的发展,这一发展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得到了教育、粮食、住房、医疗保障。在新闻报道中,“development”多次出现,说明精准扶贫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作为正面词汇,也可以体现出非洲媒体对精准扶贫模式的积极态度。

    单词“economic”在20篇语料中出现了21次,例(2)是其中一例。在这里,非洲媒体特别指出,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命运。非洲媒体多次从经济层面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其更加关注精准扶贫带来的经济效益,详见例(2)。

    (2) In the 1980s, China was home to the largest population living in extreme poverty. In just under three decades, it has turned around its economic fortunes, lifting millions out of poverty.

    例(3)非洲媒体在报道中引用的李克强总理的原话。情态动词“will”在这里表意愿和打算,是中国政府对未来扶贫工作的期望和计划,体现出了中国政府对减贫脱贫事业的积极态度和坚定追求,详见例(3)。

    (3) We will do more to support areas affected by extreme poverty, and the central budget’s newly-enlarged poverty reduction funds and related transfer payments will be weighted toward these areas.

    2   话语主体与评价对象

    在新闻报道中引入多重声音(多个话语主体)可以增加语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为意义的磋商建立基础。非洲媒体在对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进行报道时,不仅直接在新闻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同时引入其他话语主体,例如专家学者、其他国家或媒体、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等来间接传达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转述其他话语主体声音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即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忠实地再现他人的原话,而间接引语只转述了原话的命题内容。在引述别人的观点、言论时,通常要交代它们的来历,大体可分为两种交代方式: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和非具体明确的消息来源。相比之下,非具体明确的详细来源容易导致的后果是,读者由于不了解消息来源,无法判断消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详见例(4)。

    (4) “They (Chinese governments) looked ahead. Their philosophy is that of the future and on that they deserve credit. In Africa, we have tried to adapt philosophies but we have not done well implementing them,” said Dr. Elias Mokua,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Loyola Centre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例(4)是专家学者对中国政府做出的评价。在这个例子中,罗耀拉媒体和通信中心执行主任埃利亚斯·莫库博士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各级政府的评价,认为它们具有“前瞻意识”,它们的工作理念“面向未来”“值得称赞”,这些词汇都表现出莫库博士认可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表现。在对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进行报道时,非洲媒体直接引用莫库博士的原话来传达和佐证自己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以此来体现报道的客观公正。

    例(5)是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原话的一部分,是中国政府官员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扶贫志愿者的评价。王克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脱贫攻坚战中各尽其职、无私奉献,推动了减贫脱贫事业的发展。这一评价塑造出了勤勉为公、恪尽职守的党和政府形象。非洲媒体在这里采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引入中国政府官员的声音,有利于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说服力,详见例(5)。

    (5)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officials including first Party secretaries and resident working teams, grassroots officials and Party members, and volunteers have worked with diligence and a spirit of dedication in support of the poor, fulfilling their mission and their pledge to the people.

    例(6)是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直接评价。非洲媒体指出,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不仅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而且具有“全球意义”,这是对精准扶贫工作效果和意义的积极评价,体现的是非洲媒体的肯定态度,详见例(6)。

    (6) The end of poverty in China despite been a milestone and epochal, acquires immense global significance and more especially for Africa, where poverty remains the most existential and potent threats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3   评价资源

    (1)情感类态度资源的体现

    情感是主体对事物、现象的主观情绪体验,是最明显最主观的评价方式,也是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建立联盟的最佳方法之一。情感系统是态度系统的核心,也被看作是基本系统,因为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判断或欣赏[19]8。情感系统可分为高兴/非高兴(happiness/unhappiness)、满意/非满意(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安全/非安全(security/insecurity)三组对照。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的报道中,情感类资源的具体分布统计结果,详见表6

    表  6  情感类资源分布表
    情感类型积极词汇/个消极词汇/个
    高兴/非高兴11
    满意/非满意64
    安全/非安全154
    总计22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表6可知,安全/非安全类情感资源最多,占情感类资源的61.29%,高兴/非高兴类最少,占6.45%。由此可以看出,非洲媒体在报道中国的精准扶贫时,更加关注在脱贫攻坚中人民是否有信心和安全感,而由于表达个人高兴/非高兴的评价资源主观性最强,因而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次数最少。情感类态度资源体现在例(7)中。

    (7)“I like (happiness+) the big screen in our classroom. The teachers who give classes to us via the screen sing very well. Many students in urban areas take online classes together with us,” said Long Xinyu,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in Huayuan county,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central China’s Hunan province, who is excited (satisfaction+) about Internet-based online courses.

    例(7)中的like是高兴/非高兴的评价资源,excited是满意/非满意的评价资源,均是正面的显性词汇。小学生通过like和excited表达对教学屏幕以及网络课程的喜爱之情,通过屏幕和网络,民族地区的学生可以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也是最稳定、最可持续的脱贫方式,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因而中国政府在推动全面脱贫的事业中,始终把教育的精准脱贫看作一项基本任务。民族地区教学设备的升级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减贫脱贫工作成效明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政府在贫困治理中的善治能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履行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例(8)中的believe属于安全/非安全的评价资源,是正面的显性词汇。脱贫攻坚涉及到贫困地区多个方面的民生工程,因而需要在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同时坚持大扶贫格局,通过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这体现出中国政府扶贫观念和工作的全局性和先进性。

    (8) This (poverty elimination), the ministers believe (security+), can be made possible through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healthcar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creating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private businesses to thrive, among others.

    例(9)中的doubt属于安全/非安全类态度资源,是显性的负面词汇。中国于2021年宣布通过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实现全面脱贫,但是一些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主要原因是世界银行在2008年设定的国际贫困线标准是一人一天1.25美元,约等于603先令,而中国采取的贫困线标准是一人一天252先令,远低于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因而他们不认可中国的贫困线标准,也不认可中国的脱贫成就。但他们忽略了中国人口基数大、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居民收入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以发达国家的贫困线标准来要求中国的减贫脱贫事业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现实情况是中国的贫困线标准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来确定的,总体来看,是高于世界银行的极端贫困标准的,也高于2015年联合国确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标准。

    (9) There are those who doubt (security-) the achievement and critics have pointed to the fact that Beijing, an upper middle-income country, adopted a lower poverty line of Sh252 a day, instead of the World Bank recommendation of Sh603 a day for these categories of countries.

    (2) 判断类态度资源的体现

    判断指的是人们对于行为的态度,包括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社会评判从个体出发对个体行为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才干、是否坚强做出正面或负面的判定,可分为行为规范(normality)、做事才干(capacity)、坚韧不拔(tenacity)三个角度,社会约束则从以道德、法律和宗教条文为基础,从伦理道德或社会规约的角度对个体的行为作出表扬或谴责性的评价,分为真实可靠(veracity)和正当性(propriety)两个角度。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的报道中,判断类资源的具体分布,详见表7示。

    表  7  判断类资源分布表
    判断类型 积极词汇/个 消极词汇/个
    行为规范13
    做事才干34026
    坚韧不拔731
    真实可靠15
    正当性314
    数量总计4184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7显示,在判断类态度资源中,社会评判类远远超过社会约束类。由此证明,非洲主流媒体在对中国精准扶贫举措进行评价时,绝大部分是从做事才干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赞扬或批评,而涉及真实性和正当性的并不多,详见例(10)。

    (10) A total of 10.21 million impoverished women had received skills training (+capacity), and 11.2 million children had benefited from nutritional improvement projects for impoverished areas (capacity).

    例(10)是判断类评价资源中对做事才干的评价,属于隐性评价。贫困地区的妇女得到技能培训,贫困地区的儿童的食物营养得到改善和保障,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脱贫事业中取得的成就,体现了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模式的认可。

    例(11)中的successful是对做事才干的评价,是正面的显性评价。中国精准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村民通过创办微型企业和扩大生产成功摆脱贫困,successful是非洲媒体对村民努力和成就的认可。例中的diligently是对坚韧不拔的评价,是积极的显性评价。该句中的“势头”指的是人们通过工作而不是依靠政府援助来摆脱贫困。为了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决心,基层干部保持干劲、勤奋工作, diligently是非洲媒体对基层干部工作精神的肯定评价。

    (11) Apart from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uccessful villagers (+capacity) and favourable policies, a legion of grassroots officials, including many assigned to villages from towns and counties, are working diligently (+tenacity) to boost this momentum.

    例(12)中的painstaking implementation是对坚韧不拔的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定国安邦的重要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所面临主要任务的不同而不断调整贫困治理的方式。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词汇painstaking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艰难、敢于制胜的斗争品质,是非洲媒体对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12) CHINA has declared victory over extreme poverty following painstaking implementation (+tenacity) of carefully designed decades-long poverty reduction programs.

    除了以上表示肯定的判断资源以外,语料中也有对中国行为的负面评价,详见例(13)。动词boasted是正当性的评价资源,但是这里充当的是显性的负面评价。报道中用带有贬义词汇的“吹嘘”对中国宣布完成全面脱贫的行为进行评价,而这一评价也将在无形之中影响到新闻读者,在他们心中构建起一个骄傲自满的中国形象。同时,unsuccessful是对做事才干的否定性评价。在此之前,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等途径发布了关于减贫成就的相关数据,但国际社会却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数据是人为处理过的。该报道因此声称,“虽然中国宣布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但却无法成功提供经过验证的数据。”这一态度体现出对中国政府做事才干的否定和质疑。

    (13) Having boasted (-propriety) about successfully eradicating poverty that was plaguing the country for over four decades, China has found itself unsuccessful (-capacity) in backing up the claim with verified data.

    (3)鉴赏类态度资源的体现

    鉴赏涉及到人们对于事物价值的评估,可分为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三个角度,反应是指我们对事物的反应、该事物是否吸引我们,构成是指事物的均衡性和复杂性,价值是指该事物是否创新、真实、及时等。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的报道中,鉴赏类资源的具体分布,详见表8

    表  8  鉴赏类资源分布表
    鉴赏类型积极词汇/个消极词汇/个
    反应159
    构成2313
    价值1456
    总计1832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表8可知,价值类评价资源占比最多,占鉴赏类资源的71.56%,其次为构成和反应。这说明非洲媒体在报道中国的精准扶贫时,更关注精准扶贫的价值和影响,而非对该工作模式的反应以及平衡关系,例(14)~(16)表示肯定的案例的分析。

    (14) China’s poverty relief trajectories and triumph (+valuation) might be a tough (-composition) act to follow, having been made possible by a disciplined party, unwavering in its historic mission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and an abiding commitment (+valuation) to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例(14)中的triumph是价值类鉴赏资源,是正面的显性词汇,非洲媒体认为中国在攻坚脱贫战中取得胜利,表现了对中国减贫脱贫的工作模式和成就的认可和赞扬。该句中的tough是构成类鉴赏资源,非洲媒体指出中国的脱贫之路以及在脱贫事业中取得的成就都是异常艰难的,虽然是负面词汇,但在这里却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该句中的an abiding commitment是价值类鉴赏资源,属于正面的显性词汇,在非洲媒体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时,坚定不移地奉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例(15)中的prompt属于价值类鉴赏资源,是正面的显性词汇。减贫脱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新增贫困居民以及返贫居民,对于这些人口,中国政府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帮扶,体现出精准扶贫工作的稳定性和坚定性,以及非洲媒体对中国政府善治能力和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肯定。

    (15) Poverty-relief policies will remain unchanged for those already lifted out of poverty while the battle goes on, and the newly poor and those who slip back into poverty will receive prompt (+valuation) support.

    例(16)中的important contributions是价值类鉴赏资源,是显性的积极词汇,体现了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工作社会价值的认可和赞扬。中国实现全面脱贫是全球减贫脱贫事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国在减贫领域的创新做法,为人类减贫提供了中国建议、中国方案,对于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6) China, whose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nearly one-fifth of the world’s total, has achieved the poverty reduction goals of the U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 years ahead of schedule, and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valu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通过对非洲主流媒体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基本持积极态度,少数持消极态度。社会现实中社会实体(人、事件、实践、制度)与它们的信念/观念和表征之间的关系既是认知的,又是因果的;既是表征和解释的问题,又是因果的问题;既是可以批评的认识论关系,又是需要解释的存在论关系。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非洲媒体话语中的肯定态度表征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在扶贫实践中的正面形象。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逐渐获得非洲相关媒体的认可;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非交流日益频繁,加深了互相了解,中国真诚支援非洲并与其开展经贸合作[20]15,推动了中非关系以及非洲经济发展,因而非洲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表现出认可和赞扬,以肯定态度建构中国的扶贫形象。

    但应该看到的是,非洲媒体对中国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也存在质疑、否定甚至批评。这既是因为非洲内部国家众多、历史文化与政治体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同时又叠加了相关西方媒体中中国负面形象的影响 [20]15, 非洲媒体话语中因而出现了中国在扶贫工作中的消极形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倡导语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坚持通过语言改变世界。[21]726本研究在这一视角下,以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20篇报道为语料,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入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非洲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模式的态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非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精准扶贫的报道中积极态度资源多于消极态度资源。为了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说服力,三种态度资源中判断类最多,情感类和鉴赏类较少,其中,情感类资源中,安全/非安全类最多。判断类资源中社会评判资源多于社会约束,社会评判中对做事才干的评价最多。鉴赏类资源中价值类评价远远超过反应和构成。在评价主体方面,非洲媒体较多情况下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同时也注重引入来自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专家学者、其他国家的观点作为支撑和补充。评价对象方面,对中国政府的评价最多,其次是对扶贫举措、扶贫成效、中国共产党的评价。此外,通过定性分析,本研究发现,非洲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对中国精准扶贫模式成就和社会价值的认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贫困治理中“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以及善治能力的肯定,对中国人民脱贫攻坚决心和毅力的赞扬。然而,非洲国家众多,各个国家之间发展水平不同,与中国关系也各不相同,单个国家对中国扶贫形象的构建可能与整体不同,因而有必要在今后针对一个非洲国家的主流媒体进行分析,以便更细致地探究该国对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态度和对中国形象的构建。首先,要重视非洲主流媒体作用,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在传播、展现、诠释中国国家形象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中非媒体合作,引导非洲媒体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其次,中国国家形象是由官方、民间、媒体、学界、非洲、中国、西方等多元的行为主体共同建构而成 [22]31,因而应积极开辟更多中非民间话语沟通渠道,打造多层次的中非话语对话平台,构建好中国国家形象。最后,考虑到非洲国家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各异的情况,中国应借鉴精准扶贫所倡导的“精准”理念,根据非洲各国对华的态度和关注的重点,建立一国一策的话语传播机制,推动中国话语的精准传播。

  • 表  1  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主流媒体分布表

    国家报纸名称(英文)报纸名称(中文)
    尼日利亚The Punch《抨击报》
    The Nation《国民报》
    The Sun《太阳报》
    The Independent《独立报》
    The Leadership《领导报》
    南非South Africa Today《今日南非》
    Business Report《经济报道》
    肯尼亚Daily Nation《国民日报》
    The Standard《标准报》
    加纳Business and Financial Times《商业和金融时代》
    News Ghana《加纳新闻》
    坦桑尼亚The Citizen《公民报》
    The Guardian《卫报》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篇新闻标题、发表日期、所属报纸和国家分布表

    国家 新闻标题 发表日期 报纸名称
    尼日利亚 China beats target by lifting 12.4m out of poverty in 2016 2017/02/28 The Sun
    Government Fights Poverty In Rural China 2017/06/2 The Leadership
    China Relocates Over 6,000 Minority As Part Of Anti-Poverty Push 2020/09/23 The Independent
    China’ s exit from poverty: Lessons for Africa 2020/12/22 The Nation
    Impoverished people of ‘poverty-free’ China 2021/01/25 The Punch
    南非 China Transfers More Funding To Mitigate Poverty 2017/07/13 South Africa Today
    Residents’ income surges after desert village in China’s Xinjiang relocated 2021/05/17 Business Report
    China improves education to alleviate poverty, number of dropouts falls from 600 000 to 682 2021/06/25 Business Report
    Mountainous Eastern China lifts residents out of poverty by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industries
    2021/08/31 Business Report
    肯尼亚 Africa has a lot to learn from China 2020/07/8 Daily Nation
    China’ ‘poverty eradication’ suggestive of next Africa policy, experts say 2021/02/17 Daily Nation
    Chinese countryside thinking out of the poverty box 2020/09/18 The Standard
    加纳 China moves to eliminate poverty by 2020 ...key lessons for Ghana 2018/03/14 Business and Financial Times
    China positions itself well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2016/03/11 News Ghana
    China’s war on poverty attracts stronger Assessment 2017/03/12 News Ghana
    坦桑尼亚 Chinese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Lessons for Sub-Saharan Africa 2020/10/8 The Citizen
    Xi expounds on ending absolute poverty 2021/02/16 The Citizen
    How China managed to eradicate absolute poverty among its people 2021/03/3 The Citizen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offers lessons for Africa 2021/01/4 The Guardian
    Xi leads fight against poverty 2021/03/4 The Guardian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四种词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布表

    名词 次数 (助)动词 次数 形容词 次数 副词 次数
    poverty 317 has 135 poor 62 out 62
    China 216 is 118 rural 51 as 37
    people 108 have 72 Chinese 34 over 36
    million 68 said 58 impoverished 34 also 27
    government 55 was 58 local 26 not 26
    Africa 53 are 56 national 25 well 21
    development 52 be 52 new 24 now 20
    areas 48 were 42 economic 21 only 20
    alleviation 47 will 35 political 18 up 19
    year 47 can 34 central 15 when 18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话语主体与评价对象提及频次分布表

    评价对象 评价主体
    中国政府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扶贫举措 扶贫成效 中国制度 贫困问题 其他
    非洲媒体26922956383717
    中国政府(官员)1551553723331
    中国共产党10010000
    中国人民700156010
    专家学者33002001
    其他国家00005000
    其他媒体10000000
    总计43640141097461119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态度子系统资源类型分布表

    类型积极词汇/个消极词汇/个
    情感229
    判断41849
    鉴赏18328
    总计62386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情感类资源分布表

    情感类型积极词汇/个消极词汇/个
    高兴/非高兴11
    满意/非满意64
    安全/非安全154
    总计229
    下载: 导出CSV

    表  7  判断类资源分布表

    判断类型 积极词汇/个 消极词汇/个
    行为规范13
    做事才干34026
    坚韧不拔731
    真实可靠15
    正当性314
    数量总计41849
    下载: 导出CSV

    表  8  鉴赏类资源分布表

    鉴赏类型积极词汇/个消极词汇/个
    反应159
    构成2313
    价值1456
    总计18328
    下载: 导出CSV
  • [1] 管文虎. 国家的国际形象浅析[J]. 当代世界,2006(6):36-38. doi: 10.3969/j.issn.1006-4206.2006.06.015
    [2] MARTIN J R. 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 in English [C] // HUNSTON S & THOMPSON G. 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OUP,2000:142-175.
    [3] THOMSON E A,WHITE P R R & KITLEY P. “Objectivity” and “hard news” reporting across cultures:comparing the news report in English,French,Japanese and Indonesian journalism [J]. Journalism Studies,2008,9(2):212-228. doi: 10.1080/14616700701848261
    [4] 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New York:Continuum,2003.
    [5] MARTIN J 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8.
    [6] BIROT S. Evaluation in media reporti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BBC,CNN and AI Jazeera reports [D]. Liverpool: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Liverpool,2008.
    [7] CHALIMAH C. Evaluating attitudes in news text:appraisal in critical discourse study Evaluating attitudes in news text:Appraisal in critical discourse study[C] // Fourth Prasasti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Linguistics. Prasasti:Atlantis Press,2018:54-59.
    [8] SABAO C. Arguments for an appraisal linguistic discourse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objectivity” in “hard” news reports [J]. African Journalism Studies, 2016,37(1):40-63. doi: 10.1080/23743670.2015.1095776
    [9] ENGELBRECHT A. An appraisal theory approach to news reports on rhino poaching in South Africa [J]. Language Matters, 2020,51(1):86-112. doi: 10.1080/10228195.2019.1701266
    [10] 刘世生,刘立华. 评价研究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2):134-141,160.
    [11] 马嫣. 从态度系统看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的构建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0(3):101-107.
    [12] 钱建伟,LAW R. 基于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积极话语分析——以关于中国游客的评论性新闻报道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6(6):167-171.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16.06.034
    [13] 董丹. 评价理论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J]. 外国语文,2019,35(4):17-23. doi: 10.3969/j.issn.1674-6414.2019.04.003
    [14] 蒋国东,陈许. 对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2017,34(5):6-9.
    [15] 吴让越,赵小晶. 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和谐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研究[J]. 外语学刊,2022(2):36-41.
    [16] 邱晴. 新闻话语的构建、预设及站位——评价系统视角下的新闻报道[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4):236-241.
    [17] 郇昌鹏. 新闻价值研究的话语分析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2016(5):45-51,94.
    [18] 房红梅. 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J]. 现代外语,2014,37(3):303-311,437.
    [19] JAKAZA E & VISSER M. “Subjectivity” in newspaper reports on “controversial” and “emotional” debates:an appraisal and controversy analysis [J]. Language Matters, 2016,47(1):3-21. doi: 10.1080/10228195.2015.1060513
    [20] 刘文宇,毛伟伟. 非洲报纸媒体中中国形象的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2020,37(2):9-15,55.
    [21] 程实,王勇.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观[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6):722-728.
    [22] 李洪峰. 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构建与传播:挑战与应对[J]. 对外传播,2021(3):27-31.
  • 期刊类型引用(4)

    1. 郑洁,袁传有. 语篇语义视域下涉外警务应急救援沟通话语研究.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08): 33-41 . 百度学术
    2. 孙野. 基于评价理论的泰国媒体中的成都城市形象研究——以《曼谷邮报》为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24): 60-63+150 . 百度学术
    3. 廉莹,罗峥,沈浩,马宁,董雪璠. 数据驱动融合与创新:新闻传播学领域大数据研究综述(2013年-2023年). 信息传播研究. 2024(06): 24-41 . 百度学术
    4. 张振克,景义博,蒋文嘉. 国内外非洲贫困研究述评. 中国非洲学刊. 2024(04): 121-140+14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72
  • HTML全文浏览量:  88
  • PDF下载量:  35
  • 被引次数: 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1-09
  • 刊出日期:  2024-04-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