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s analysi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Teaching Reform at UniversitiesA Survey Based on Front-line Teachers
-
摘要: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走在世界前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大学教学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大学教学改革现实状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一线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落实执与政策倡导存在较大差距;教师普遍忽略教学改革的学术价值,未将教学改革放到与科学研究同等位置;计入考核绩效的教学工作量与教学改革实际投入不匹配;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内涵和观念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受限于高校相关政策和个人兴趣,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行动意愿不高。为了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校要营造教学改革文化,尊崇教师对人才培养的敬业精神;要落实教学改革在职称条件中的认可机制;要强化对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奖励激励;要改善管理职能,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实施范式转型,让一线教师确立以“育人”为归旨的教育原点。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requires high quality and high-level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is a key link to achieve this goal. This study adopts the synergic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the reality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ont-line teach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big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advocacy policy. Besides, the academic value of teaching reform are generally ignored, and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so important as academic research.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work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teaching reform. Moreover, a general cognitive bias still exists in teachers’ conception of teaching reform due to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their personal research interests. Therefore, teachers’ awareness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reform are generally low.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First, it is urgent to create a culture of highlighting teaching reform and respecting teachers’ dedication to talent cultivation. Second, it is significant to implement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Third,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s for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eaching reform. Fourth, it is indispensabl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build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Fifth, it is important to transform the paradigm and let teachers establish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
表 1 研究样本的人口特质及基本信息情况分布表
变量 样本特征 百分比/%
教龄5年及以下 37.9 6~10年 17.9 11~15年 20.1 15~20年 10.3 20年及以上 13.8
职称助教 9.8 讲师(助理研究员) 48.2 副教授(副研究员) 33.9 教授(研究员) 8.1
类型科研型教师 5.8 教学型教师 33.0 教学科研型教师 61.2 学科 理工类 68.3 人文社科类 31.7 表 2 调研对象参与教学改革情况表
变量 样本特征(项数) 百分比/%
每3年主持或者参与完成
教学改革项目数量0 37.1 1 37.9 2 12.9 3 8.0 4 2.2 ≥5 1.9
教学投入占全部教学
科研精力比例全部 16.1 3/4 23.2 1/2 36.2 1/4 12.7 ≤1/5 7.9 不确定 3.9 表 3 教师对本科教学改革的认知情况表
% 序号 题目\选项 1 2 3 4 5 1 我认为大学的本位是人才培养,上好课是教师的本分,科研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9.8 13.3 14.5 35.7 26.7 2 我认为学术研究是学者的天职,过多的教学任务影响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 22.8 32.9 16.1 22.1 6.1 3 我认为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好教学也会好,反之亦然。 0.9 11.2 22.1 42.6 23.2 4 我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必须主动开展本科教学改革。 0.2 2.3 13.1 38.9 45.5 5 我在自己的本科教学中愿意主动尝试开展教学改革。 6.8 10.4 13.6 33.0 36.2 6 我感觉我的同事们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对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的重视程度。 6.8 7.2 20.0 33.9 32.1 7 我觉得开展本科教学改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和团队的支持。 2.3 8.7 15.9 28.4 44.7 8 我认为所在学校对本科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 7.7 12. 7 21.7 26.7 31.2 9 我认为所在学校目前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合理程度。 3.6 9.5 42.5 30.8 13.6 10 我认为我所在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8.6 13.1 38.0 26.7 13.6 11 我认为学校教师职称晋升与教师积极开展本科教学改革有很高的相关度。 13.6 13.6 37.1 24.4 11.3 表 4 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分布情况表
% 序号 影响因素 1 2 3 4 5 因素分类 1 大学教师职业责任 2.3 3.2 14.5 37.5 42.5 内因 2 大学教师职业态度 2.7 3.6 15.8 39.4 38.5 内因 3 学生发展需要 1.8 3.2 18.6 39.8 36.6 外因 4 教学相长主要途径 1.8 3.6 21.3 41.6 31.7 外因 5 学校教学文化认可 1.8 4.1 21.7 39.4 33.0 外因 6 个人兴趣所致 1.4 3.6 21.7 43.4 29.9 内因 7 大学教师职业理想 2.3 4.1 22.6 38.0 33.0 内因 8 适应社会变化发展 2.3 3.5 22.2 40.3 31.7 外因 9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 1.9 5.9 23.5 34.8 33.9 内因 10 有团队一起协作 2.3 5.4 22.6 38.9 30.8 外因 11 响应国家教改战略 2.7 4.5 23.5 42.1 27.2 外因 12 有领导大力支持 3.2 5.9 23.5 36.2 31.2 外因 13 教学辅助条件变化 1.80 4.1 24.0 50.2 19.9 外因 14 考核需要 3.6 4.9 26.3 38.5 26.7 外因 15 用人单位人才反馈 3.2 3.6 28.5 40.3 24.4 外因 16 职称晋升必要条件 6.3 4.5 26.3 36.7 26.2 外因 17 领导要求 2.7 6.8 32.1 38.0 20.4 外因 18 有项目经费可花 4.1 5.9 34.8 35.3 19.9 外因 表 5 鼓励和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措施情况表
序号 鼓励措施 百分比/% 1 职称晋升时有对教学改革工作的考虑 42.7 2 加大教学改革奖励额度 21.0 3 加大立项经费的支持额度 14.3 4 岗位评定时优先考虑 11.3 5 年度考核时优先考虑 8.9 6 其他 1.8 -
[1] 桑锦龙. 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发展主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6):7-12. [2] 吴岩.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22,351(11):21-29. [3] 张志勇,袁语聪.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刍议[J]. 教育研究,2022,43(10):34-43. [4] 吴岩. 顶天立地 久久为功—深化新教改 打造新形态 提高新质量[R]. 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 2022-02-25. [5] 蒋宗礼. 积极迎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科学高效培养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22,382(6):4-7,13. [6] 李国仓. “内卷”抑或“躺平”:高校激励治理中的教师工作投入选择[J]. 江苏高教,2022,262(12):107-114. [7] 道格拉斯·C诺思.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杭行, 译. 上海: 格致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8] 刘华东. 本科教育如何跳出上级热、教师冷怪圈?[N]. 光明日报, 2019-11-5(13). [9] 杨仁树. 因材施教应才培养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129. [10] BOYER E 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for the Professoriate[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1990. [11] NEUMANN R. Researching the teaching-research nexus:A critical review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6, 40(1):5-18. doi: 10.1177/000494419604000102 [12] 陈遇春,李厚. 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组织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1,255(11):63-65. [13] 克拉克·克尔. 大学之用(第五版)[M]. 高铦, 高戈, 汐汐,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14] 刘尧. “教学本位”的前提是“教师本位”−从浙江大学设立“E津贴”谈起[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105-108. [15] 林蕙青,管培俊,张军,等.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笔谈)(之二)[J]. 中国高教研究,2022,352(12):1-10. [16] 韩震. 高等教育要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7): 卷首.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10
- HTML全文浏览量: 369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