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德育教育”之说的规范性探析

于晨芳 张荣伟

于晨芳, 张荣伟. “德育教育”之说的规范性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2): 211-21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62
引用本文: 于晨芳, 张荣伟. “德育教育”之说的规范性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2): 211-21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62
YU Chen-fang, ZHANG Rong-wei. Exploring the Discourse Dilemma of “Edu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2): 211-21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62
Citation: YU Chen-fang, ZHANG Rong-wei. Exploring the Discourse Dilemma of “Edu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2): 211-21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62

“德育教育”之说的规范性探析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62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 FJWTZD21-02)”;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一般课题 “中外经典教育电影中的优秀教师形象比较研究”(编号:BHA18013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于晨芳(1992—),女,河北保定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荣伟(1969—),男,安徽蚌埠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G640

Exploring the Discourse Dilemma of “Edu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 摘要: 长期以来,“德育教育”一词不仅一直富有争议,而且经常出现在日常话语、期刊书籍甚至各类政策文件之中。为究其根源,文章在考察“德育教育”之说的规范性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规范“德育教育”之说的重要意义,最后指出必须谨慎使用“德育教育”,并自觉区分其在现行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和理论话语中的具体内涵和实际所指。

     

  • [1] 熊元翰. 监狱学附监狱律[M]. 北京: 安徽法学社, 1913.
    [2] 柳明元. 关于几个常用教育术语的错用与纠正[J]. 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版),1986(3):116.
    [3] 孟庆旭. 漫议“德育教育”[J]. 山东教育,1995(Z2):35.
    [4] 陈侠. “德育教育”一词不妥[J]. 群言,1991(9):33.
    [5] 杨进波. “德育教育”的提法有严重的语法错误[J]. 教育与职业,1992(7):38.
    [6] 杨秀生. “德育教育”说法不妥[J]. 语文学习,1994(7):38-39.
    [7] 罗文明. “德育教育”提法不妥[J]. 福建教育,2003(9B):7.
    [8] 王星. “德育教育”提法商榷[J]. 今日教育,2005(10):21.
    [9] 石苇. 我国高校民乐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实践路径和策略建议[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4):396-402.
    [10] 张荣伟,于晨芳. 试论“体育教育”的话语困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4(5):98-105.
    [11] 何萍. “德育”“德育教育”不容混淆[J]. 咬文嚼字,2007(3):42-43.
    [12] 许志才. “德育教育”一词有失规范[J]. 新闻战线,2005(5):73.
    [13] 许志才. “德育教育”提法可以休矣[J]. 教育,2006(1):63.
    [14] 黄向阳. 德育原理[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5] 韩丹. 谈体育概念的源流演变及其对我们的体育认识和改革的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10,31(4):1-8.
    [16] 吴俊升. 德育原理[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17] 张小丽. “德育”“智育”“体育”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形成考论[J]. 教育学报,2015,11(6):107-114.
    [18] 夏征农, 陈至立. 大辞海(教育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19] 胡厚福. 德育原理[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
    [20] 霍红颖,李勇. 中西“德育”概念的比较−贝雷迪比较四步法在中西“德育”概念比较中的应用[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3):83-87.
    [21] 张澍军. 德育哲学引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2] 李道仁. 德育本质问题的探讨[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6):105-110.
    [23] 李明洁. 语病百讲[M]. 上海: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8.
    [24] 郑文贞, 余纲, 李良华. 语病汇析[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25] 泽田允茂. 思维的逻辑[M]. 郑春瑞, 译. 北京: 春秋出版社, 1989.
    [26] 郑述谱. 对开展术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术语,2009,11(6):25-29.
    [27] 张浩. 思维发生学[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
    [28] 郑述谱. 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 外语学刊,2012(5):102-10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6
  • HTML全文浏览量:  161
  • PDF下载量:  3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15
  • 刊出日期:  202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