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民法典》物权编物权行为独立性解释论

朱祖飞 康铭

朱祖飞, 康铭. 《民法典》物权编物权行为独立性解释论[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4): 486-50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50
引用本文: 朱祖飞, 康铭. 《民法典》物权编物权行为独立性解释论[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4): 486-50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50
ZHU Zufei, KANG Ming. Interpreting the Independence of Real Right Act in the Civil Cod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4): 486-50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50
Citation: ZHU Zufei, KANG Ming. Interpreting the Independence of Real Right Act in the Civil Cod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4): 486-50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50

《民法典》物权编物权行为独立性解释论—基于域外立法中物权行为独立性表现形式的借鉴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50
基金项目: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度司法案例研究课题“诉源治理视角下保障性住房建筑物区分所有纠纷案例研究”(编号:2021SFAL02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祖飞(1969-),男,浙江省苍南县人,湖北大学法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康铭(1997-),男,山东滕州人,温州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D923

Interpreting the Independence of Real Right Act in the Civil Code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Expression Form of Real Right Act in Foreign Legislation

  • 摘要: 物权行为独立性的表现形式为物权意思表示的独立性,纵观域外立法,物权意思的表现方式呈多样化状态,但都需以特定的形式作出,这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中物权行为的独立存在提供了可借鉴的解释方法。文章认为《民法典》物权编采取了多样化的物权变动模式,解释论视角下《民法典》物权编中物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亦是多样化。即在“公示生效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当事人之间独立的物权合意通过行为人的“交付”以及“申请登记”表现出来;在“公示对抗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当事人独立的物权合意将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予以客观化,其与当事人的债权合意存在同一合同文本之中。

     

  • 图  1  “三类合同”中的物权合意与债权合意图

  • [1] 葛云松. 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55(6):102-118.
    [2] 谢在全. 民法物权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3] 陈卫佐. 处分行为理论之正本清源[J]. 政治与法律,2015,242(7):105-122.
    [4] 王轶. 民法典编纂争议问题的类型区分[J]. 社会科学文摘,2020(8):65-67.
    [5] 孙小礼. 马赫和他的思维经济原则[J]. 哲学研究,1986(10):29-36.
    [6] 杨震,申建平. 物权行为理论探源−以罗马法为中心[J]. 学术交流,2002(5):47-50.
    [7] 卡尔·拉伦茨. 法学方法论[M]. 黄家镇,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8] 王泽鉴. 民法总则[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9] 朱庆育. 物权行为的规范结构与我国之所有权变动[J]. 法学家,2013,141(6):62-80,175.
    [10] 王轶. 物权变动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董学立. 论《物权法》确立的物权变动新模式[J]. 法学论坛,2011,26(4):54-64.
    [12] RASKIN M. The law and legality of smart contracts [J]. Georgetown Law Technology Review, 2017, 1:305-341.
    [13] 宋旭明,崔静静. 区块链上与链下物之多重买卖的法律效力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2):77-88.
    [14] 吕睿智. 何以合法: 对智能合同可行性的追问[EB/OL]. (2022-09-08)[2023-05-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10616.1535.006.html
    [15] 苏永钦. 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6] 孙宪忠. 再谈物权行为理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1(5):125-135,207.
    [17] 孙宪忠. 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J]. 法学研究,1996(3):80-92.
    [18] 杨代雄. 法律行为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19] 鲍尔·施蒂尔纳. 德国物权法(上册)[M]. 张双根,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
    [20] 孙宪忠. 论物权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1.
    [21]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2] 葛云松. 物权行为理论研究[J]. 中外法学,2004(6):702-741.
    [23] 杨代雄. 抵押合同作为负担行为的双重效果[J]. 中外法学,2019,31(3):762-779.
    [24] 陈华彬. 物权法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
    [25] 季境. 物权变动立法模式在我国的修正及其完善[J]. 法律适用,2015,350(5):34-39.
    [26] 常鹏翱. 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以瑞士法为考察对象[J]. 环球法律评论,2010,32(2):99-111.
    [27] 孙宪忠. 中国物权法总论(第四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8.
    [28] 康德. 判断力批判[M]. 李秋零,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9] 邓晓芒.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8.
    [30] 康德.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 沈叔平, 译; 林荣远, 校.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31] 于海涌. 论绝对物权行为理论之建构−对萨维尼物权行为理论的矫正[J]. 法商研究,2006(4):55-63.
    [32] 黄立. 民法总则[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33] 佟柔主编. 中国民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1.
    [34] 邱聪智. 民法总则(上)[M]. 北京: 三民书局, 2005.
    [35] 谢怀栻,程啸. 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 法学研究,2002(4):89-95.
    [36] 梁慧星. 中国物权法研究(上)[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37] 张俊浩. 民法学原理[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38] 田士永. 物权行为理论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9] 崔建远主编. 合同法(修订本)[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40] 陈华彬. 民法物权论[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41] 蔡立东,姜楠.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的发包方同意[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04):19-27,171.
    [42] 王利明. 物权法研究·下卷(修订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43] 王洪亮. 动产抵押登记效力规则的独立性解析[J]. 法学,2009,336(11):88-98.
    [44] 庄加园. 动产抵押的登记对抗原理[J]. 法学研究,2018,40(05):76-94.
    [45] 崔建远. 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6]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7] 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8.
    [48] 章正璋. 他物权设立合同之性质及特殊性问题研究[J]. 学术界,2020,261(2):136-141.
    [49] 梁慧星. 民法总论(第五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7.
    [50] 陈永强. 中国民法处分行为之多元模式[J]. 法治研究,2020,130(4):16-27.
    [51] 潘运华.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理念与民法典规范[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2):208-214.
    [52] 韩新磊. 物权变动混合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151-160.
  • 加载中
图(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8
  • PDF下载量:  3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30
  • 刊出日期:  2023-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