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法益的宪法基础

申伟 刘蕾

申伟, 刘蕾. 论法益的宪法基础[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5): 645-65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41
引用本文: 申伟, 刘蕾. 论法益的宪法基础[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5): 645-65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41
SHEN Wei, LIU Lei. The Constitutional Basis of the Legal Interest: A Review of the Sub-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5): 645-65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41
Citation: SHEN Wei, LIU Lei. The Constitutional Basis of the Legal Interest: A Review of the Sub-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5): 645-65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41

论法益的宪法基础—兼及《刑法》分则之检视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041
基金项目: 2023年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工作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编号:GSJC2023-01-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申伟(1980—),男,湖北咸丰人,法学博士,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蕾(1998—),女,云南昭通人,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 中图分类号: D914

The Constitutional Basis of the Legal Interest: A Review of the Sub-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 摘要: 法益概念是自然法世俗化和自由主义作用于刑法(学)后的产物,其创设意在划定刑事可罚性之界限,以此限制公权力、保障人权。然而,法益的发展历程却始终存在着价值空洞化、概念精神化等弊端,导致其沦为立法者扩张刑罚权之工具。现今刑事立法之正当性检验仍离不开法益,然单纯依靠传统的法益概念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宪法的实质法治国精神、最高的法律效力以及高度开放与包容的性质决定了,法益只有依附于宪法才能真正发挥出法益保护原则之规范效力。故文章先通过梳理法益理论发展历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法益保护原则失效之成因;然后证立唯有以宪法为基础方可振兴法益保护原则;进而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以基本权为核心重塑法益体系;最后,通过以宪法为导向的法益理论检视我国现行刑法分则条文。

     

  • [1] 杨兴培. 中国刑法领域“法益理论”的深度思考及商榷[J]. 法学,2015(9):3-15.
    [2] E. 博登海默. 法理学[M]. 邓正来,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3] 郑永流. 法哲学是什么?[J].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1998(00):1-52,387.
    [4] 阿敏·英格兰德. 通过宪法振兴实质的法益理论[C]//马寅翔, 译. 赵秉志, 帕夫利克. 当代德国刑事法研究.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7: 94-95.
    [5] 林山田. 刑法通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 克劳斯·罗克辛. 德国刑法学总论[M]. 王世洲,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7] 钟宏彬. 法益理论的宪法基础[D]. 中国台北: 元照出版公司, 2012.
    [8] 克努特·阿梅隆. 德国刑法学中法益保护理论的现状[J]. 日高义博,姚培培,译. 中德法学论坛,2017(2):17-37.
    [9] 舒洪水,张晶. 近现代法益理论的发展及其功能化解读[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9):16-23.
    [10] 李斯特. 德国刑法教科书[M]. 徐久生,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6.
    [11] 许玉秀. 当代刑法思潮[M].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
    [12] 杨萌. 德国刑法学中法益理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述评[J]. 学术界,2012(6):214-224+289.
    [13] 许内曼. 法益保护原则——刑法构成要件及其解释之宪法界限之汇集点[C]//何赖傑, 译. 许玉秀, 陈志辉. 不疑不惑献身法与正义: 许内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 中国台北: 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227-248.
    [14] 蔡英. 人权视野中的罪刑法定原则[D].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15] 切萨雷·贝卡里亚. 论犯罪与刑罚[M]. 黄风,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6] 周漾沂. 从实质法概念重新定义法益:以法主体论述为基础[J]. 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12,41(3):981-1053.
    [17] 林倍伸. 论妨害公务罪: 以法治国家中的公务概念为核心[M]. 台北: 元照出版公司, 2017.
    [18]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法益保护与规范效力的保障:论刑法的目的

    J]. 陈璇,译. 中外法学,2015,27(2):548-559.
    [19] 埃里克·希尔根多夫. 德国刑法学 从传统到现在[M]. 江朔, 黄笑岩, 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0] 陈子平. 刑法总论[M]. 台北: 元照出版公司, 2012.
    [21] 克劳斯·罗克辛. 刑法的任务不是法益保护吗?[J]. 樊文,译. 刑事法评论,2006(2):146-165.
    [22] 林来梵. 宪法学讲义[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23] 黎敏. 德国宪法学的实证主义转向及其根本问题[J]. 比较法研究,2019(2):188-200.
    [24] 雷达,郑旭江. 法秩序统一视野下“个人信息”的认定−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切入[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310-319.
    [25] 陈璇. 法益概念与刑事立法正当性检验[J]. 比较法研究,2020(3):51-72.
    [26] 克劳斯·罗克辛. 对批判立法之法益概念的检视[J]. 陈璇,译. 法学评论,2015,33(1):53-67.
    [27] 郑贤君. 作为客观价值秩序的基本权−从德国法看基本权保障义务[J].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11(2):35-45.
    [28] 杨承烨. 论国家之基本权保护义务——以德国宪法法学之发展为中心[M]. 台北: 元照出版公司, 2017.
    [29] 韩大元, 王建学. 基本权与宪法判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30] 陈志龙. 法益与刑事立法[M]. 台北: 台湾大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1992.
    [31] 孙国祥. 论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及其边界[J]. 法学研究,2018,40(6):37-52.
    [32] 屠振宇.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J]. 中外法学,2007,19(1):40-50.
    [33] 卡尔·施米特. 宪法学说[M]. 刘锋,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34] 陈志龙. 诽谤罪与言论自由之界限−二个宪法权利冲突: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冲突[J]. 月旦法学教室,2002,2(12):12-13.
    [35] 唐煜枫. 论诽谤罪成立之宪法限制[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110-115.
    [36] 王姝,陈通. 我国刑法对法益保护前置化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2017,51(3):161-180.
    [37] 陈历文. 刑法立法观之争的反思与出路[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3):346-35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3
  • HTML全文浏览量:  245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10
  • 刊出日期:  2023-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