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gical Evolution of Strict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and the Practical Rou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
摘要: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管党治党中的生动实践,蕴含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新时代的十年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发展,不断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的十年。全面梳理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演进,深刻认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进一步明晰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是坚定不移把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要求。Abstract: Strict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is a sensible choice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It originates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the party in the past century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party’s tradition of self-revolution. Last decade marked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strict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and witnesse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s, generating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Understanding the logical evolution of strict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the demand of promot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in the effort of anti-corruption.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论述,同时提出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也担负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责任。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中,对高校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等提出殷切希望。思考研究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 文献综述
梳理已有的关于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文献研究,主要聚焦在研究探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和需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崔春花和丁贞栋[1]认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保证,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认为要从解决认识到位、方向到位、效果到位、监督到位、保障到位、担当到位六个方面深入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朴立红和吴琼[2]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新时代下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需求,保证高校可以全面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及双高计划的重要需求。认为高校在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中存在重要制度缺失、制定程序不规范等为问题,并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构建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要科学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依法追究责任并规范追究程序几个方面来建设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王福全等[3]认为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不够系统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全面从严治党与高校业务工作融合不够深入几个方面。提出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要从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和创新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努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在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时间为线,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逻辑演进进行梳理,以问题为导向对更好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 研究问题与分析
一 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演进
1 文献文本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演进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方针。我们党在初期虽然没有确切提出过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等相关概念,但已经将从严治党的理念贯穿管党治党实践过程中。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并鲜明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严明的纪律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对党的建设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党鲜明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出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思想,将“从严治党”明确为政党治理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新命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从严治党”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共有五次出现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内容。总纲部分首次写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化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并且将党的建设四项基本要求丰富为五项,全面从严治党单列一项。在具体的条文部分,十九大党章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八条,分别阐明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任务和党组的任务时,也都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2021年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纳入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分析不同时期党的文献文本,可以看出关于从严治党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总结历史上党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并领导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宝贵经验,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2 新时代十年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演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加强政治巡视,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毅然决然,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梳理十年来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形势,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的演进逻辑。
十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反腐败斗争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表1所示。2013年,党中央首次在“形势依然严峻”后面加上“复杂”二字,2014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2015年,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鲜明指出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2016年,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明确“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2017年,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界定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2017年10月,十八届七中全会作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论断,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2020年,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2021年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表 1 反腐败斗争形势演进时间 会议 提法 2013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首次在“形势依然严峻”后面加上“复杂”二字 2014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 明确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2015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 鲜明指出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 2016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 明确“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2017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 界定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2017年 中共十八届七中全会 作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论断 2018年 中央政治局会议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2020年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 2021年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2022年 党的二十大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十年来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二 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部署下,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洗礼,高校党委管党治党责任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办学治校工作取得新成效,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依然严峻。
1 公开曝光的高校违纪违法案例分析
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教育部网站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来看,高校的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经统计,自2019年截至统计之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公布的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案例共有57个,教育部网站共发布了有关高校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有30个。经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还普遍存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够到位,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够,压力传导不到位,作风建设不够扎实,一些重点领域还存在廉洁风险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执行政治纪律方面,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担当不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高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存在偏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而不实,逐利倾向严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有市场,文多会多表格多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基层负担仍然偏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禁而不绝,既有旧病复发、久治不绝,违规发放津补贴和福利、铺张浪费办校庆等反弹压力大,又有花样翻新、隐形变异,有的高校驻京办“改头换面”,有的以培训会议之名行吃喝旅游之实,有的通过物流快递、电子手段方式收送礼品钱物,有的违规使用校友会等单位受赠款物搞超标准公务接待。执行组织纪律方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仍未完全落实到位,执行民主集中制有欠缺,“一言堂”“一霸手”问题和“名为集体领导、实则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存在,有的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当成摆设,个人擅自决定重要项目、重大支出。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不到位,任人唯亲、跑官要官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小圈子”“小山头”,大搞裙带关系、师承关系,污染政治生态。有的领导干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如实回复组织谈话函询,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时有发生。执行廉洁纪律方面。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仍不够健全,一些高校非主业领域腐败风险突出。有的干部纪律法治观念淡薄、侥幸心理严重,贪恋权力带来的好处,搞以权谋私、利益输送,轻则吃吃喝喝、收受礼品礼金,重则贪污公款、收受贿赂,构成职务犯罪。执行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方面,有的领导干部疏于履行管理职责,导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高校“衙门习气”、官气严重,对下级请示事项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消极应付。执行生活纪律方面,有的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甚至在升学、就业、经商办企业等方面主动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教师师德严重失范,败坏教育形象。
2 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词频分析研究
经过对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中管高校反馈意见及教育部党组2021年第一轮、第二轮巡视高校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将所有意见进行重点词频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查找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问题包括:有的高校加强政治建设有不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决策部署存在差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够到位,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规律把握不够精准。有的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薄弱,校风学风建设有短板,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有的高校在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不足,党委主动担当作为不够,在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等职责上存在差距。有的高校在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不足,不同程度存在风险隐患。有的在深化从严管党治校有不足,责任压力传导还不到底,一些下属单位问题反映较多,科研、基建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校办企业、合作办学、附属医院等领域廉洁风险比较突出。有的高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单位发生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的在加强班子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不足,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到位。
表 2 巡视反馈意见重点词频统计序号 词汇 词频 序号 词汇 词频 1 两个责任 34 12 附属医院 10 2 廉洁风险 33 13 作风建设 10 3 监督 26 14 四风 9 4 官僚主义 23 15 管党治校 8 5 形式主义 23 16 采购 7 6 主体责任 19 17 八项规定 7 7 重点领域 18 18 非主业 6 8 基建 14 19 坚持严的主基调 6 9 压力传导 12 20 资产 4 10 后勤 12 21 招标 4 11 廉政风险 10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能力还不够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仍有薄弱环节,理解把握“国之大者”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不够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仍不够完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仍有盲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二是党建基层基础夯得还不够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还不够均衡,有的基层党支部特别是高校教师、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作风建设堤坝筑得还不够牢。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象牙塔”内“官气”十足、近亲繁殖、攀附结交等官僚主义现象同样值得高度警惕。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压力不小,个别党员干部甚至在十九大之后还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无敬畏之心。四是制约权力笼子织得还不够密。高校招生考试、财务管理、校办产业、基建后勤、附属医院、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尚未得到有效管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一些高校非主业领域逐利化痼疾犹存。五是纪律规矩底线守得还不够严。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还不够经常,警示教育成效不够突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不够强,违规违纪甚至违法问题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80后甚至90后年轻干部刚参加工作就违纪破法,让人痛心。六是管党治校责任压得还不够紧。一些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有力,对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比较薄弱,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还不够到位。有的党委书记缺乏敢抓敢管的底气和勇气,班子成员还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各级纪检组织专责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斗争精神、监督能力亟待提升。
三. 政策建议
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演进逻辑与学校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根基。政治建设的重点在于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政治方向,将党中央的意志贯穿于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要体现政治站位。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政治建设与高校职责使命深度融合,深刻把握高校“国之大者”,以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高校的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落实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系统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巩固拓展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尤其是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要强化政治引领。要把党中央对高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有力实践,在推动高校建设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方面面体现政治担当。要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对政治担当的诠释,将政治引领的要求具象化、实体化。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们的回信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由院士领衔主讲、面向全校学生的“大国钢铁”公开选修课,让学生“知钢懂钢”、增强“钢铁强国”的使命担当,让“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为国奉献、钢筋铁骨”成为北科大青年的自觉追求和笃定信仰[4]。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基层党组织众多,具有鲜明特色,要聚焦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探索推进这一制度有效执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要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纵深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主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抓好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打造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党委通过“举旗定向、培根铸魂、组织强基、实践立行”四项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凝聚力、先锋战斗力,着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聚焦严守安全底线,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压实意识形态责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专题党课、辅导报告、校园巡讲、网络巡礼等多种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建成全国首家“数字马院”,将数字VR技术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5]。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强化高校党委政治责任,加强学校论坛、讲坛等管理,立足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教材编写、审查等各环节管理,严把高校教师选聘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关,强化高校教师授课纪律。要紧盯重点领域、敏感节点,及时化解风险、维护稳定。
四是加强纪律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聚焦一体推进“三不腐”,推进“清单化责任分解、系统化责任落实、一体化监督检查、精准化责任追究”四大工作机制,不断夯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强化严的氛围[6]。要纠树并举,深化作风建设,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在高校不断凝聚充盈。要压实压紧管党治党两个责任。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党组织书记要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领域、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负责。高校纪检部门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不断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推进纪检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充分发挥专责监督作用。要严格精准监督执纪问责。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密切关注教育系统“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坚决整治“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持续释放越往后盯得越紧、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要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有力有效用好问责利器,不断提高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水平。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一体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案件警示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要创新廉洁文化建设方式方法。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构建“重廉−学廉−尚廉−守廉”的“四阶递进”工作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
五是健全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工作的贯通协同。要坚持依规管党治党,要聚焦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要严格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高校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强化上级党组织监督,做实做细同级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以有效监督切实把“关键少数”管住用好。要强化对年轻干部的监管,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要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对于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特别是非主业领域存在的廉政风险要高度重视。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并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监督。针对高校招生、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寻租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规范权力运行。要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构建配置科学、权责协同、运行高效的监督网络。要强化政治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要加强巡察工作,持续巩固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成果,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 结语
高校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也理应成为高校的自觉担当。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既要服从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逻辑,也要立足高校特点,在深刻把握党建工作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高校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负新时代新征程的召唤,不负党和人民的期许。
-
表 1 反腐败斗争形势演进
时间 会议 提法 2013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首次在“形势依然严峻”后面加上“复杂”二字 2014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 明确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2015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 鲜明指出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 2016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 明确“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2017年 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 界定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2017年 中共十八届七中全会 作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论断 2018年 中央政治局会议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2020年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 2021年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2022年 党的二十大 提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表 2 巡视反馈意见重点词频统计
序号 词汇 词频 序号 词汇 词频 1 两个责任 34 12 附属医院 10 2 廉洁风险 33 13 作风建设 10 3 监督 26 14 四风 9 4 官僚主义 23 15 管党治校 8 5 形式主义 23 16 采购 7 6 主体责任 19 17 八项规定 7 7 重点领域 18 18 非主业 6 8 基建 14 19 坚持严的主基调 6 9 压力传导 12 20 资产 4 10 后勤 12 21 招标 4 11 廉政风险 10 -
[1] 崔春花,丁贞栋. 关于高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20(10):129-132. [2] 朴立红,吴琼. 浅谈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J]. 法制与社会,2020(10):151-152.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72 [3] 王福全,孟令红,太佳良,等. 新时代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探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9-11. [4] 武贵龙.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20(4):144-148. [5] 于成文,李洁. 突出“四个攻坚”行动增强“三全育人”工作实效[J]. 北京教育(高教),2022(4):66-69. [6] 戴井岗. 新时代高校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2021(8):35-39. 期刊类型引用(3)
1. 孙亚东. 高等学校深化贯通“纪巡财审”协同监督的建设探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2): 56-62 . 百度学术
2. 杨智祯.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增强政治功能研究.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4(11): 40-43 . 百度学术
3. 韦小双,陆毅. “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党委巡察的价值意涵、监督重点及方法路径.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04): 59-6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88
- PDF下载量: 71
- 被引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