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辩论主义视角下民事自认的“审判拘束效”

乔芳娥 王发财

乔芳娥, 王发财. 辩论主义视角下民事自认的“审判拘束效”[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6): 789-79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70071
引用本文: 乔芳娥, 王发财. 辩论主义视角下民事自认的“审判拘束效”[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6): 789-79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70071
QIAO Fang-e, WANG Facai. The “Trial Restraint Effect” of Civil Self-Admi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gumentalism[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6): 789-79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70071
Citation: QIAO Fang-e, WANG Facai. The “Trial Restraint Effect” of Civil Self-Admi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gumentalism[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3, 39(6): 789-79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70071

辩论主义视角下民事自认的“审判拘束效”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70071
基金项目: 甘肃省法制文化研究所研究课题“法院参与诉源治理的多元角色与职能定位”(编号:GSFYSKT20221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乔芳娥(1994-),女,甘肃陇南人,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王发财(1989-),男,甘肃静宁人,甘肃省纪委监委四级主任科员

  • 中图分类号: D925.1

The “Trial Restraint Effect” of Civil Self-Admi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gumentalism

  • 摘要: 自认对法院具有拘束效是辩论主义下自认制度效的核心与关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在法规范层面确认自认具有非“审判拘束效”。对此,真实发现的追求、虚假诉讼的预防、诉讼模式的掣肘及自认证据化的现状等为此理论形成的“中国理由”。随着法规范的不断完善及法官认识的不断深化,上述论述理由发生动摇甚至站不住脚。相反,自认撤销规则的变化、撤销规则的严格限制及实践运行中自认对象泛化等表明自认事实对法院审查认定活动具有拘束效的观点应当得到承认。为充分贯彻辩论主义的实质内涵,自认对象应严格限定在主要事实方面,为最大限度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自认成立场域不应局限于正式庭审,同时应当统一以“真实”为中心构建自认撤销和推翻机制。

     

  • [1] 张锦. 新证据规则下法官查明事实职权活动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2):147-156. doi: 10.3969/j.issn.1000-5110.2021.02.015
    [2] 段文波. 我国民事自认的非约束性及其修正[J]. 法学研究,2020,42(1):100-116.
    [3] 张卫平. 民事证据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7.
    [4] 霍海红. 诉讼时效中断证明责任的中国表达[J]. 中外法学,2021,33(2):369-385.
    [5] 常怡. 比较民事诉讼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6] 沈德咏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5.
    [7] 廖浩. 自认证据化:表征、法理辨证与矫正路径[J]. 南大法学,2021(2):58-75.
    [8] 张卫平. 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J]. 政法论坛,2001(4):87-96.
    [9] 王亚新, 陈杭平, 刘君博.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0] 奚晓明, 杜万华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适用解答[M].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5.
    [11] 李浩.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主要问题[J]. 证据科学,2020,28(3):302-314.
    [12] 陈锦红. 论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完善[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6):45-50.
    [13] 张卫平. 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对一种民事审判理念的自省[J]. 法学研究,2001(4):70-79.
    [14] 宋朝武.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 中国法学,2003(2):113-123.
    [15] 沈维琼. 诉讼中的调解与当事人自认−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7条的法律思考及价值评价[J]. 法律适用,2003(5):30-32.
    [16] 张卫平. 自由心证原则的再认识:制约与保障−以民事诉讼的事实认定为中心[J]. 政法论丛,2017(4):14-21. doi: 10.3969/j.issn.1002-6274.2017.04.002
    [17] 任品杰. 论二元制模式下民刑虚假诉讼程序衔接[J].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2):146-156.
    [18] 傅向宇. 虚假自认效力的辩论主义回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1):140-149,175-176. doi: 10.3969/j.issn.1004-9428.2018.01.010
    [19] 占善刚,徐莹. 自认的审判排除效−《民诉法解释》第92条第3款之初步探讨[J]. 证据科学,2017,25(6):674-683.
    [20] 贺卫方. 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以宋代判决为基本依据兼与英国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1990(6):203-219.
    [21] 邱星美,张红娇. 论民事诉讼自认制度之限制性规则[J]. 法律适用,2013(3):57-61.
    [22] 曹忠,刘耀国. 论自认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 政治与法律,2004(3):139-142.
    [23] 吴杰. 论民事诉讼自认的辨识[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2):126-128.
    [24]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 最高人民法院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理解与适用[M].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20.
    [25] 李喜莲,肖文. 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的实践乱象与规范对策[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2):50-58.
    [26] 高桥宏志. 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 林剑锋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
    [27] 冉博. 《民事证据新规》视野下自认制度审判排除效的再探讨[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177-185.
    [28] 霍海红. 论“重大误解且与事实不符”的自认撤销组合事由−从《民事证据规定(2019)》第9条再出发[J]. 现代法学,2021,43(1):61-7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4
  • HTML全文浏览量:  152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03
  • 刊出日期:  2023-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