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人格、方法与身份:抽象的人与知识分子现实性的遗失

尹江铖

尹江铖. 人格、方法与身份:抽象的人与知识分子现实性的遗失[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6): 613-62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60120
引用本文: 尹江铖. 人格、方法与身份:抽象的人与知识分子现实性的遗失[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6): 613-62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60120
YIN Jiang-Cheng. Personality, Method, Identity: “Person in Abstract” and the Stray of Intellectual Realit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6): 613-62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60120
Citation: YIN Jiang-Cheng. Personality, Method, Identity: “Person in Abstract” and the Stray of Intellectual Realit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6): 613-620.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60120

人格、方法与身份:抽象的人与知识分子现实性的遗失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60120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19年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教学研究”(编号:19JDSZK09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尹江铖(1989—),男,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D613

Personality, Method, Identity: “Person in Abstract” and the Stray of Intellectual Reality

  • 摘要: 作为思想观念生产者的知识分子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论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和对“现实的人”的揭示关系到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问题,对当代知识分子意义重大。知识分子如果从“抽象的人”出发则易丧失其现实性,沦落为“抽象的知识分子”,从而深陷人格迷梦,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谋求人格成就和人类解放;更易误入方法迷途,由脱离现实的纯粹思辨走向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僭越;致使身份迷失,因不明分工的阶级根源而导致职业自负并丧失阶级意识。新时代知识分子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识自我并开展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成就理想人格;立足现实进行思辨和批判;追求真理而不迷失自己的阶级归属,在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 [1] 左路平. 建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经验与未来趋向[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62-368.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21.04.003
    [2] 爱德华·W·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M]. 单德兴,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02.
    [3] 张建华. 俄罗斯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辨析[J]. 北方论丛,2009(1):95-99. doi: 10.3969/j.issn.1000-3541.2009.01.024
    [4] 陈占彪. 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及身份认同[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4): 112-119.
    [5] 章牧. 略论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9(1): 12-15.
    [6] 章牧. 试论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J]. 理论与改革, 2001(5): 107-110.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8] 托马斯·索维尔. 知识分子与社会[M]. 张亚月, 梁兴国,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3.
    [9] 许纪霖. 世代、阶级和惯习: 知识分子研究的新路径[J]. 江淮文史, 2019(5): 160-168.
    [10] 许纪霖. “少数人的责任”: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 近代史研究, 2010(3): 73-90, 3.
    [11] 李小宁. 中国知识分子: 一个特殊问题及其消解[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1): 27-30.
    [12] 黄其洪,袁雄. 21世纪知识分子何为−论萨特和拉吕埃勒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研究,2022(1):160-167. doi: 10.3969/j.issn.1000-4769.2022.01.017
    [13] 李士芹.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阐释与宣传[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3):314-322.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21.03.0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3
  • HTML全文浏览量:  167
  • PDF下载量:  5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6-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1-21
  • 刊出日期:  2022-12-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