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刑事与监察证据衔接下的法解释学检视

赵伟中 卫跃宁

赵伟中, 卫跃宁. 刑事与监察证据衔接下的法解释学检视[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6): 706-71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50017
引用本文: 赵伟中, 卫跃宁. 刑事与监察证据衔接下的法解释学检视[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6): 706-71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50017
ZHAO Wei-zhong, WEI Yue-ning. On the Legal Dogmatics of the Coherence of Evidence between Supervision Law and Criminal Procedure Law[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6): 706-71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50017
Citation: ZHAO Wei-zhong, WEI Yue-ning. On the Legal Dogmatics of the Coherence of Evidence between Supervision Law and Criminal Procedure Law[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6): 706-71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50017

刑事与监察证据衔接下的法解释学检视—以《监察法实施条例》为中心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050017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专项课题“监察权的刑事诉讼属性研究”(编号:ZFZX00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伟中(1996-),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监察法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卫跃宁(1964-),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研究基地、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

  • 中图分类号: A81

On the Legal Dogmatics of the Coherence of Evidence between Supervision Law and Criminal Procedure LawCentered on the Regula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Law

  • 摘要: 为准确理解职务犯罪案件证据的衔接与适用,需要运用法解释学的方法对该条例加以检视,《监察法实施条例》的出台标志两法在证据衔接上迈向新的台阶。进行解释前,应当明确主观论的法解释学立场。《监察法实施条例》在证据衔接上有其自洽的逻辑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三种类型:证据准入规范类型、证据取得规范类型以及证据排除规范类型。证据准入规范涵盖的证据种类均可进入刑事诉讼作为证据使用,其中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创设了双向衔接规范;证据取得规范不包含证明标准规则;证据取得规范从积极方面规定了证据收集、取得方法应当“对标”刑诉法;证据排除规范则从消极方面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监察人员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

     

  • [1] 陈光中,邵俊.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 中国法学,2017(4):23-36.
    [2] 朱孝清.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制度的巩固与发展[J]. 法学研究,2018,40(4):3-19.
    [3] 卞建林. 配合与制约: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J]. 法商研究,2019,36(1):15-22.
    [4] 魏昌东. 监督职能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第一职能: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兼论中国特色监察监督系统的规范性创建[J]. 法学论坛,2019,34(1):25-36.
    [5] 魏德士. 法理学[M]. 丁晓春, 吴越,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3.
    [6] 博登海默. 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 邓正来,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7] 焦宝乾. 历史解释与目的解释的区分难题及其破解[J]. 法商研究,2021,38(5):74-87.
    [8]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1.
    [9] 杨仁寿. 法学方法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10] 拉伦茨. 法学方法论[M]. 陈爱娥,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11] 李勇.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问题研究−“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之提出[J]. 证据科学,2018,26(5):563-576.
    [12] 朱孝清. 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衔接中的若干争议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1):3-16.
    [13] 张硕. 监察案件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体系:法理解构与实践路径[J]. 政法论坛,2020,38(6):115-126.
    [14] 冯俊伟. 《监察法》实施中的证据衔接问题[J]. 行政法学研究,2019(6):85-95.
    [15] 姚莉. 《监察法》第33条之法教义学解释−以法法衔接为中心[J]. 法学,2021(1):64-77.
    [16] 施鹏鹏. 证据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0.
    [17] 汪海燕. 审判中心与监察体制改革−以证据制度为视角[J]. 新疆社会科学,2018(3):118-124.
    [18] 易延友. 刑事诉讼法: 规则 原理 应用[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9.
    [19] 熊晓彪. 刑事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之异同[J]. 法学研究,2019,41(4):191-208.
    [20] 董坤. 监察与司法衔接中的证据问题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7):117-125. doi: 10.3969/j.issn.1004-3926.2021.07.015
    [21] 雷磊.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J]. 法学研究,2013,35(1):66-86.
    [22] 陈卫东,简乐伟.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问题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83-88. doi: 10.3969/j.issn.1007-905X.2010.01.022
    [23] 赵飞龙. 非法口供的比较与述评[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96-102.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19.06.012
    [24] 孙国祥. 监察对象的刑法主体身份辨析[J]. 法学,2019(9):3-14.
    [25] 刘艳红. 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的审查与排除−以《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衔接为背景[J]. 法学评论,2019,37(1):172-18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8
  • PDF下载量:  3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5-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1-11
  • 刊出日期:  2022-12-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