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适应性发展

臧伟伟 谢悦

臧伟伟, 谢悦.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适应性发展[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1): 80-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065
引用本文: 臧伟伟, 谢悦.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适应性发展[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1): 80-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065
ZANG Wei-wei, XIE Yue. The Adaptiv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Echel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1): 80-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065
Citation: ZANG Wei-wei, XIE Yue. The Adaptiv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Echel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2, 38(1): 80-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065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适应性发展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1090065
基金项目: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编号:2020MSA32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臧伟伟(1983−),女,河南漯河人,北京科技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教授

    谢悦(1993−),女,内蒙赤峰人,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G645

The Adaptiv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Echel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 摘要: 为促进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心理适应和成长,进而促进高校学术梯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借鉴生态系统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高校学术梯队部分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团队合作良好的学术梯队中,研究生更倾向于通过融入和合作的方式谋求自我成长和梯队发展。研究将研究生的发展置于学术梯队生态系统之中,建构了研究生成员、导师成员及梯队系统共同促进和发展的内部作用模型,并着重指出研究生对于学术梯队维持和发展模式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其融入与合作。

     

  • 图  1  梯队生态系统各部分付出−收益关系图

    表  1  研究生成员在梯队生态系统中的发展途径

    途径内容
    融入与梯队成员的日常交流
    与梯队某个成员建立积极关系
    承担梯队赋予的使命
    探索梯队中自己的位置
    认同梯队运行的理念
    合作觉察和尊重自身和其他成员的个性化需求
    适度拓展自我选择的空间
    兼顾个人的发展与导师、梯队的发展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梯队生态系统各部分的付出

    付出内容
    导师成员付出必要科研劳动、非必要科研劳动、事务性劳动、关系维护
    研究生成员付出必要科研劳动、非必要科研劳动、事务性劳动、关系维护
    学术梯队付出梯队内外部资源、环境
    下载: 导出CSV
  • [1] 李梦. 简论我国高校学术梯队的建设[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6):99-100. doi: 10.3969/j.issn.1672-5409.2017.06.043
    [2] 李丽娜.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评论,2018(12):103-106.
    [3] 罗微. 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策略初探[J]. 科技管理研究,2008(6):407-408.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08.06.146
    [4] 方阳春,金惠红. 包容型领导风格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2014,33(4):53-57. doi: 10.3969/j.issn.1002-980X.2014.04.009
    [5] 曹云飞. 快乐指数对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 以科研团队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61-164.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35
    [6] 朱学红,阳超群,谭清华,等. 心理契约破裂对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9):172-181.
    [7] 王凤辉,朱影,谷春栋.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战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05(8):110-112.
    [8] 井润田,胡思瑶. 角色采择和领导-成员关系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14,35(2):62-69.
    [9] 秦安安. 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持续创新能力的组织模式研究及启示−基于国家科技奖励获奖团队的质性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2021(4):72-75.
    [10] 陶林. 近20年来国内关于研究生压力的研究综述[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36-42.
    [11] 匡跃辉. 论生态规律[J]. 科学新闻,2008(15):46-48.
    [12] 陆玲. 企业群落与企业群落学[J]. 生态科学,2001,20(Z1):162-164.
    [13] 戴维∙谢弗.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五版)[M]. 陈会昌, 等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92-95.
    [14] 李耘涛,刘妍. 高校科研型团队学术生态系统机制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146-149.
  • 加载中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05
  • HTML全文浏览量:  167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1-22
  • 刊出日期:  2022-02-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