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5卷  第2期

社会学
社会性别、贫困与全球化
夏雪
2009, 25(2): 1-5.
摘要:
针对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与女性相对贫困的状况,本文从女性主义经典理论出发,阐述了女性贫困问题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发展。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把社会性别视角和全球化视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带给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结果,进而发现导致女性贫困的真正原因。
安置模式下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心理状况调查——以河南省“阳光家园”为例
谢启文
2009, 25(2): 6-9.
摘要:
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保障之后,心理健康便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阳光家园”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心理成长方面的特征,力图更加科学地完善”阳光家园”安置模式。
社会工作者助人行为的比较研究
李旭芳, 冯猛
2009, 25(2): 10-14.
摘要(321) PDF(10)
摘要:
社会环境影响着主体行为,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主体行为。但是,我们通过对上海市两个社工组织及其社工人员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内,作为行动主体的社会工作者却有着极为相似的行为取向,社会环境之于社会主体的关系解释在这里遇到了困难。重新审视两位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我们发现,社会工作价值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两位社工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本源,才使他们克服了组织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助人行为。
管理学 经济学
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
陈柳钦
2009, 25(2): 15-25.
摘要: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和协作力。政府作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配合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和完善地方专业市场;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等。
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黄攸立, 燕燕
2009, 25(2): 26-30.
摘要(170) PDF(13)
摘要:
通过对中国联通安徽分公司156名雇员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个人统计变量、内外控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三者间的关系。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内外控人格特质与员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即员工越内控,其整体满意度越高;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工作满意度与内外控人格特质及个人统计变量的回归关系。
政治学
从“缺乏自主”到“合作治理”——温州商会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前景
彭正波
2009, 25(2): 31-35.
摘要(217) PDF(12)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繁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其中温州商会作为在市场中自发形成的经济领域的社会组织,在推动温商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分析温州商会与政府的关系演化所经历的阶段,可以探索温州商会今后的发展之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例
张小明, 刘慧灵
2009, 25(2): 36-43.
摘要:
国内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渐显现,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区划壁垒、政区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因素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联动,对区域治理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面临着改革与重构的巨大压力与现实需求:即如何建设新的区域管理制度,来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划体制,消除其碎片化的负面因素,形成一个跨区域同时又是完全融合的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以消除内耗,达到区域间利益的平衡和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基于复合行政、区域管治、联合治理等理论基础,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实证分析,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地方政府间机构、制度、政策、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安排进行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最终建构起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的区域行政区划体制。
土地征收中的政府失灵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
武敏
2009, 25(2): 44-46.
摘要:
我国土地征收实践中,政府行为的局限性导致了政府失灵,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出发,分析了征地过程中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法学
关于被害人过错的法理探析
黎邦勇
2009, 25(2): 47-51.
摘要(225) PDF(14)
摘要:
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从而引发行为人合乎规律地作出侵害被害人,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有无及程度的行为。探究被害人过错的学理,首先需要厘清其概念,特别注意刑法学与犯罪学视野的区别;其次需剖析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之根据并据此分类。在具体判定中,则需根据被害人过错构造中的主客观内容,以社会相当性为标准进行考量。
试论逮捕程序的司法化改造
常传领, 沈强
2009, 25(2): 52-56,82.
摘要:
随着媒体对余祥林、胥敬祥等错案的曝光,使在审查逮捕环节上如何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冤错刑事案件的发生问题成为法律界,特别是全国检察系统的热点话题之一。鉴于我国现行逮捕程序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司法化改造,以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设计婴儿”的法律思考
田野
2009, 25(2): 57-61.
摘要(273) PDF(10)
摘要:
“设计婴儿”是指通过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对胚胎进行筛选,挑选出合适的胚胎植入母体孕育出生的婴儿。“设计婴儿”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威胁。“设计婴儿”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也对于法律提出了挑战。“设计婴儿”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值得探讨,比较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有条件的许可。
微软“黑屏”行为的法律界定与规制分析
郑瑞琨, 赵新
2009, 25(2): 62-65,112.
摘要:
微软“黑屏”事件引起了广泛争议。从学理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微软“黑屏”行为和后果的分析,本文认为其行为超越知识产权的合理范围,违反正当的行政司法程序,侵害电脑用户的财产权和隐私利益,滥用知识产权及其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予以规制,并据此建议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理论研究,为知识产权维权和其他利益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范。
文艺学
《后西游记》的文化批判性研究
宋珂君
2009, 25(2): 66-69.
摘要:
《后西游记》是一部深刻反省人类文明发展与衰退规律的小说。它以佛教徒西游求取“真解”为线,对迫害、打击佛教的儒家主流文化进行了嘲笑和批判,并指出出现这种文化迫害的社会根源,在于佛教传承发展过程中,信徒自身出现的贪腐现象和对佛教真实理念的根本背离;而一切文化陷入困境之源,则大多关乎人类内心深处的“贪嗔痴”。
《文章缘起》的真伪问题
杨赛
2009, 25(2): 70-75.
摘要:
四库馆臣说《文章缘起》为伪作的四条理由均不充分,后人因之附会的一些理由更不能成立。山堂考索本《文章缘起》是张绩的增补本,张绩对《文章缘起》作过个别注释,并可能从梁代的物原论中补入了三十四种文体。除非能够举出更有力的证据,否则,《文章缘起》中的大部分内容仍可认定为任昉所作。
《花月痕》百年研究述评
徐刚
2009, 25(2): 76-82.
摘要(284) PDF(11)
摘要:
自《花月痕》刊行以来,百余年的研究史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作者的生平和《花月痕》的成书过程。其中以魏秀仁的生卒年和小说的写作时间为焦点;二、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这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晚清民国时对《花月痕》的多样评价到五六十年代为一种单一视角所取代,新时期以后,其思想和艺术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解读,伴随着九十年代后新的理论视角的引入,以《花月痕》为代表的晚清文学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其研究也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语言学
语义化的英语语气系统网络(Ⅰ)
罗宾·福塞特
2009, 25(2): 83-98.
摘要(245) PDF(12)
摘要:
文章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中国学者介绍经过语义化的英语语气系统网络,其二是说明以新的语气系统网络替代之前旧的语气系统网络的重要性。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一至四章,通过介绍本文的研究方向,回答关于语气系统的三个问题,回顾早期对语气系统的语义化描述,并阐释影响语气系统语义化进程的因素,从而说明第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由较长的第五章实现,它和附录一起构成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经过语义化的语气系统网络。
妙语的语法根源
李力
2009, 25(2): 99-103.
摘要:
语法根源是语言学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本文首先介绍Taylor[1]提出的语言的范畴化,然后以实证说明妙语类典型分布在不同的语言中,如英语和汉语妙语。分析英汉妙语的差异有助于揭示语法根源的本质特征,如在英语妙语中,在一定情境中要达到幽默会意应选择特定的语法结构、语法路向和语法构式;而在汉语妙语中,由于认知差异,在以上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语法根源。我们认为,娱悦产生的真正源泉不仅在于妙语体验者能够消解旧感知和新现实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妙语体验者能够依据其特有的体验来解释该语法根源。
广告语篇中人称代词的关系建构功能——英汉对比分析
李桔元
2009, 25(2): 104-108.
摘要:
人称代词作为一个语言学范畴,已经从语法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得到研究。从话语分析的视角看,人称代词隐含着人际意义和态度意义。它们在广告语篇中的使用具有关系建构的功能。本文通过对两个广告语篇(中英各一个)中人称代词的考察,发现英汉广告语篇中人称代词多使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它们具有建构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亲密关系的作用,这种关系是通过模拟个人化实现的。同时,英汉广告语篇在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存在差异。
唐诗《春晓》英译文的语篇衔接探讨
张晓春
2009, 25(2): 109-112.
摘要(300) PDF(15)
摘要:
从文献上看,许多中国学者对中国古诗的英译文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被用来分析诗歌以及诗歌的英译文,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功能分析法。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的几种英译文作了语篇功能分析,主要分析了各种英译文的衔接系统。其目的是:(1)通过语言学分析来解释汉英翻译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比如“对等”、“相似”以及“三美”;(2)透过分析帮助我们揭示译文和原文以及各种译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在新闻播报中的体现
朱珊
2009, 25(2): 113-117.
摘要(258) PDF(11)
摘要:
本文以一篇英语新闻的播报为例对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进行了研究,播音员对于三个包含列举的名词短语所使用的不同语调模式,说明播音员不仅充分理解了新闻稿的逻辑语义关系,而且成功地把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通过语调传达给了听众,在语篇和听众之间充当了积极的的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
well、now、then的话语标记功能
毛浩然, 吉灵娟
2009, 25(2): 118-121.
摘要:
话语标记是为进行中的话语提供语境坐标的语言手段,well、now和then等话语标记具有连贯和指别功能,并在不同语境坐标中呈现出其话语标记功能的复杂性。作为语境坐标的话语标记有助于增强话语连贯,但话语标记不是必不可少的连贯手段。well、now和then等话语标记可视为多功能的语境线索。
历史学
汉代的北斗信仰考
张黎明
2009, 25(2): 122-126.
摘要(310) PDF(10)
摘要:
北斗崇拜是两汉时期人们信仰世界的一大内容,不管是文献资料还是出土文物都能清楚地说明这一事实。问题在于为什么崇信北斗,通过梳理材料,大体可知汉代北斗信仰中最有代表性的观念主要有两点,一是北斗为“帝车”,是上天之主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地上人君的象征;二是北斗为司命帝君,人死后归于北斗门下,其司职类似于后世的地狱阎罗。其中,北斗司命帝君的身份较少被人论及,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对道教北斗本命神信仰影响最大的。同时,搞清楚这一点,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人对身后世界的想象。
乡土情境中的异域信仰——近代中国天主教民的信仰特征
李勇, 刘丽敏
2009, 25(2): 127-130.
摘要:
文章以近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天主教民为对象,将教民在日常生活及义和团运动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的信仰状态与行为状态结合起来考察,从宗教信仰的形成、发生及其对教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天主教民的信仰特征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耙梳和剖析,由此揭示中西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在中国下层社会冲突、离合与熔融的过程。
陈云的农业水利思想
王瑞芳
2009, 25(2): 131-135.
摘要: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较早认识到了水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多次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建国以后的若干国家重大水利决策和水利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强调水利对农业非常重要,把发展水利作为恢复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随后,他将水利视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鼓励和支持群众性的兴修水利运动,坚持依靠兴修水利发展中国农业的正确道路;而他晚年对水的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对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学
女大学生择业压力研究
谷忠玉, 王英会, 关英
2009, 25(2): 136-142.
摘要(271) PDF(12)
摘要: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女大学生择业压力进行量化分析,从女大学生择业的内部资源压力和外部环境压力两方面剖析影响女大学生择业的一些的主客观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遭遇问题的对策。
弹性化:大学课程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时永春
2009, 25(2): 143-146.
摘要(302) PDF(13)
摘要:
随着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课程管理制度也相对僵化。根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国外大学课程管理的经验,本文在讨论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需求的、更具弹性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
硕士研究生的选课倾向与制度改革
刘静静, 郭德侠
2009, 25(2): 147-152,163.
摘要:
研究生选课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其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对硕士研究生选课现状的调查发现,影响硕士研究生选课倾向的因素主要来自课程、教师和个人。因此,学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大选择教师的自由度、安排灵活的上课时间、规范选课流程、加强选课指导、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完善导师制度、强化研究生之间的正面影响等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哲学 科学学
法国相遇牛顿——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杨庆余
2009, 25(2): 153-157.
摘要:
18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并与君临大陆的笛卡儿哲学相遇,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数学和哲学相分离的牛顿思维的优势;他们在崇拜笛卡儿天才的同时却把笛卡儿学说的废墟踩在了脚下。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们继承了牛顿的遗产,并在牛顿《原理》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分析力学》和《天体力学》;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波兰尼与库恩的优先权之争
钱振华, 张慧兰
2009, 25(2): 158-163.
摘要:
在科学哲学领域,波兰尼和库恩皆以科学家身份的成功转型而蜚声学术界,且都以科学哲学的社会—历—史转向而扬名。相似的学术背景使得他们具有相同的学术视野,许多人甚至认为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是波兰尼的翻版。他们也由此尝试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面对库恩所获得的巨大声誉以及其对待自己理论的模棱两可的态度,波兰尼同库恩展开了优先权的争夺。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与伦理评价
潘建红, 刘加顺
2009, 25(2): 164-168.
摘要(271) PDF(10)
摘要:
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转基因作物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成果,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潜在风险,其潜在风险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这两个方面。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伦理评价是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需要,其伦理原则包括福利原则、实质等同原则、遗传稳定性原则和知情选择原则等。
论马尔库塞的人道化技术世界
刘晓玉, 林志森
2009, 25(2): 169-172.
摘要:
马尔库塞的人道化技术世界充分体现了一个西方学者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具体地指明了和谐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多角度地审视和谐社会的内涵,对我们今天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