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4卷  第1期

社会学
政府与市场“双失灵”困局中的农地流转博弈特征分析
苑丰, 刘武芳
2008, 24(1): 1-5.
摘要(282) PDF(11)
摘要:
以河北省魏县S村粮食市场为例,考察了在政府与市场“双失灵”背景下农地流转过程中多维主体博弈的特征,提出建立依靠市场主导、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博弈框架与沟通机制,更好地兼顾各方的利益,不可顾此失彼。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
黄耀明
2008, 24(1): 6-9,39.
摘要(224) PDF(10)
摘要:
从1915年佛雷斯诺(Abraham Flexer)在其《社会工作是专业吗?》的论文中质疑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至今,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模式由追求专业化逐步走向了专业化的反思。在从经验取向迈向科学性的工程中,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重用。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由民间呼吁进入了官方话语的当下,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城镇社区发展中的社会资本重建——以中部某煤矿社区打工农民家庭的社区适应为例
郭燕, 周湘斌
2008, 24(1): 10-14.
摘要(187) PDF(10)
摘要:
社区发展是一个综合理念,不仅包括社区公共物品的增加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社区文化与价值观的培育以及一种和谐互动网络的建设。本文以我国中部某煤矿社区为例,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其发展中的社会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尝试对农民进入城镇社区后的社会资本的重建问题作出思考。
管理学 经济学
纺织服装业升级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区域生产网络的视角
鹿朋
2008, 24(1): 15-21.
摘要:
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具有典型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链特征的纺织服装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洲形成了各自的生产网络,产业链布局上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文章从区域化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纺织服装业在三大区域内生产网络形成过程和升级模式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参与区域纺织服装业生产网络构建的政府作用和政策选择,以及微观层面上纺织服装企业在区域生产网络构建中战略定位问题。
2007年中国股市与利率关系的研究
王立民, 王婷
2008, 24(1): 22-26.
摘要(221) PDF(11)
摘要:
文章对2007年央行连续加息后,中国股市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的上调会导致股市的下跌,但是在中国2007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经历了七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五次利率的上调,如此频繁的出台货币政策,股市却没有出现预期的下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一经济学一般规律在中国不适用的原因,并对这一规律进行了补充修正。
建设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研究
贺全龙
2008, 24(1): 27-32.
摘要(261) PDF(11)
摘要: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冲突事件,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基于项目管理的五种冲突处理方式在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冲突事件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首先描述了建设工程项目冲突事件在项目生命期各阶段的分布状态,然后通过二次调研和聚类分析,对冲突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并确定了建设工程项目冲突事件具有明显的多属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概念,构建了基于这一概念的项目管理新机制和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基于项目整体利益的冲突事件处理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中国城镇住宅财富效应的微观检验
刘旦, 姚玲珍
2008, 24(1): 33-39.
摘要:
在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上,文章构造了一个城镇居民资产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分阶段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住宅资产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城镇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住宅供给结构不合理和住宅市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城镇住宅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的重要原因。
政治学
“以民为本”与政府治理——近几年中国政府的惠民政策分析
赵秀玲
2008, 24(1): 40-46.
摘要(209) PDF(10)
摘要:
惠民政策是近些年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政府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其内在依据则是“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理念有一个形成过程,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必然结果。惠民政策主要有十大方面,其立足点和目标都是急人民所需,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惠民政策是一项历史性和革命性的举措,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它也存在着随意性、功利化的不足,应赋予其更多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内涵。
特征与功能:斯宾诺莎的自然法理论刍议
何俊武, 张蕾
2008, 24(1): 47-49,53.
摘要(204) PDF(10)
摘要:
斯宾诺莎根据自然学说的原理阐发了自然法理论。其自然法理论揭示出自然法具有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两大特征,理性主义体现在遵守自然法与服从理性之间是一致的,人文主义体现在自然法赋予人以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这样,自然法就成为了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和政治秩序的价值之维。
美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制度
张忠利
2008, 24(1): 50-53.
摘要(132) PDF(10)
摘要:
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扩展了它的边界,被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它指的是对公共部门的人和岗位的管理和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公共行政的主要部分。美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少有5种同时存在并且关系紧张的独立系统,其中每一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有不同的议程。它们是:公务员制度、集体制度、政治主管制度、职业化终身制度和职业化公共行政制度。职业化终身制度和职业化公共行政制度构成了美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制度。
法学
破产欺诈犯罪立法研究
行江, 王杨
2008, 24(1): 54-60.
摘要(230) PDF(10)
摘要:
破产欺诈犯罪是破产犯罪中最严重、最典型的犯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很多国家都做了规定。在我国大陆,破产欺诈犯罪可以适用的罪名是刑法第162条妨害清算罪,和《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的虚假破产罪。通过考察国外立法,以期对我国立法完善有所帮助。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
赵言荣
2008, 24(1): 61-64,71.
摘要(193) PDF(10)
摘要:
改革完善我国调审合一的诉讼制度,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重新构建,必须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调解主体,二是如何看待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三是如何保障法院调解的正当性。本文在对此三个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的法院调解制度设计。
工作场所电子邮件监视与雇员隐私权保护
田野
2008, 24(1): 65-71.
摘要(190) PDF(11)
摘要:
工作场所雇主对雇员进行电子邮件监视正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针对邮件监视行为,雇主和雇员都有正当而相互冲突的利益存在。欧洲在个人数据和雇员电子邮件隐私保护方面比较进步,相关经验值得借鉴。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雇主管理权与雇员隐私权作适当的平衡,雇主对雇员的邮件监视应遵守比例原则,监视不得毫无限制、无处不在,即使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仍应适当保留雇员与工作无关的个人邮件的隐私空间。
文艺学
关于《红楼梦》悲剧“三论”商榷
朱兵
2008, 24(1): 72-77.
摘要(209) PDF(13)
摘要:
文章对近年来红学界以及《红楼梦》影视传播中出现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指出“无端拔高”论、“钗黛合一”论、“等量齐观”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但其实质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把错误的观点当真理,就会发生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论郝经对文学理论之“法”的新认识及其实践意义
郭鹏
2008, 24(1): 78-84,100.
摘要:
文章认为与前人相比,郝经的法论有着独特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他取消了前人法论中的规则性和约束性,非常尊重作家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创作中必须的自由抒写,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文章梳理了前代关于法的各种类型的理论内涵,旨在凸显郝氏理论的独特性和实践意义,并详细分析了郝氏法论的理论本质,为全面了解郝经的文学思想和中国古代关于法的文学主张提供参照。
《诗经》与先秦两汉劝谏文化
赵长征
2008, 24(1): 85-92.
摘要(246) PDF(10)
摘要:
在上古时,国家政治结构中血缘的纽带比较重要,劝谏主要是以“直谏”的形式出现的。《诗经》里就有许多贵戚之卿直谏君王的作品。“献诗”和“采诗”是《诗经》干预政治的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血缘纽带松弛,君主专制加强,直谏越来越危险,人们越来越推崇讽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汉代《诗经》学,形成了“美刺讽喻说”的方法论。这种理论把《诗经》中所有的篇章都附会于历史和政治,把很多本来没有讽谏用意的的诗篇,都解释成了谏书。“美刺讽喻说”对中国后来的诗歌创作、诗歌评论的影响都很深远。从政治史的角度来理解它形成的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模式:加的夫语法
黄国文
2008, 24(1): 93-100.
摘要(524) PDF(62)
摘要: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由多个有机部分组成,文章介绍和讨论的是该理论中的“加的夫语法”。文章的内容包括:加的夫语法的建构者福塞特个人情况、福塞特的学术研究、加的夫语法的形成和出版物、福塞特与韩礼德的关系、加的夫语法的主要成员以及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
加的夫语法的若干问题探索
廖楚燕
2008, 24(1): 101-107.
摘要:
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组成部分,加的夫语法与悉尼语法的根本原则和理论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两种模式各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特点。文章简单介绍了加的夫语法的核心理论,并简要探讨了其中几个问题,旨在使更多的学者了解这一语法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与悉尼语法的关系和异同。
加的夫语法对悉尼语法的扩展:例证阐释
何伟, 彭漪
2008, 24(1): 108-116.
摘要(242) PDF(17)
摘要: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内部的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这两种主要模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章从功能句法和语义两个层次,通过对两种模式在四个方面异同的阐释,旨在说明加的夫语法在句法结构的描述以及对形式层和语义层的区分上是对悉尼语法的一种扩展。文章讨论的扩展主要体现在加的夫语法对“主要动词延长成分”表达意义的充分关注和说明项的扩充识别,对词组单位界定标准的不同处理和对相关单位的不同概括,对助动词类型的基于意义的更为明确的区分,以及对语气系统网络的进一步语义化等四个方面。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王红阳
2008, 24(1): 117-121,134.
摘要(311) PDF(12)
摘要:
文章主要是讨论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并把加的夫语法放进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的大框架中审视。文章从“语法”与“语言学”的差异入手,明确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接着概述了韩礼德创建的语言学理论发展所经过的四个阶段,表明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是从一个句法理论发展成现在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文章最后说明了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从属关系。
历史学
图书馆学的兴起及其对民国学术研究之促进
左玉河
2008, 24(1): 122-127.
摘要: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是伴随着在清末民初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化过程而逐渐引入并创建起来的。图书馆学兴起后,各地图书馆为学术研究提供和编写的各种目录、引得、索引等,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者;图书馆学界编撰的各种辞典、索引等基本工具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工具。图书馆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术之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必要的辅助学科。
英日对待新国际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与中国裁军问题的态度
张北根
2008, 24(1): 128-134.
摘要:
在对待新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和中国裁军问题上,英国对日本使用了又打又拉的方针:一方面要求日本不要单独对华借款,并主要针对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皖系政权的统治支柱国防军,要求日本同意新银行团对华贷款的条件之一是裁减中国北南多余的军队,同时反对日本将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英国对日本又有所让步,同意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日本对英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施展谋略单独对北京政府借款。并要求英美法同意逐渐裁减中国所有军阀的军队,而不是只针对国防军,最后的态度甚至变为竭力保持国防军,而裁减其他军阀的军队。坚持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对英美也所有让步,同意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
论国共两党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不同认知
成锐航
2008, 24(1): 135-139.
摘要(129) PDF(12)
摘要:
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国家重建、经济发展等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围绕上述四个问题,国共两党形成了各自关于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不同思路。关于民族独立问题,国民党始终都不能将反对帝国主义坚持到底,而中国共产党则坚定而又彻底地反帝和追求民族独立;关于社会解放问题,国民党是试图在保存封建制的基础上实行现代化,因而无法真正实现社会解放,而中共则认为必须采取革命的手段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民、实现社会解放;关于国家重建问题,国民党坚持通过一党专制、个人独裁达到建立有权威的政府的目的,而中共则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重建方案;关于经济发展问题,国民党坚持的是有利于官僚资本发展的政府全面控制经济的模式,而中共则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方案。二者的不同主张最终决定二者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同命运。
教育学
大学生资助政策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楼世洲, 邬敏燕
2008, 24(1): 140-144.
摘要:
我国自80年代末开始构建的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确保每一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等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对贫困大学生资助行运的不断深入,现行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健全贷款担保机制、加大违约惩罚力度、强化助学资助的教育功能、建立学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使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朝着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方向发展。
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及其启示
杨晓明, 金龙, 张艳
2008, 24(1): 145-148.
摘要:
英国大学已普遍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2005年有了政府组织的英国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测评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经历的看法以及各种预期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校发展、监测教学质量、指导未来新生选校学习的重要手段。
从“独白”者到“对话”者——艺术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谷霞
2008, 24(1): 149-153.
摘要:
现代教师角色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独白”者。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角色出现了危机。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从“独白”者转换为“对话”者。而要真正实现这种角色转换,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从“独白”者成为倾听者、“对话者”;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哲学 科学学
可能性:后现代道德自由的实现领域
朱海林
2008, 24(1): 154-159.
摘要:
后现代道德自由以“无主体”、“无限制”、“无选择”为特征,是一种摆脱了一切外在规定,真正不受任何限制的彻底自由。这种自由在现实性领域是无法实现的。后现代主义者把自由从现实性领域抽出来并归结为可能性,试图在可能性领域,通过实施所谓“去中心化”、“去正当化”、“去因果化”以及绝对的相对化等策略来摆脱各种主客观条件对自由的限制,从而达到道德自由的理想境界。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之争——玛莎·努斯鲍姆伦理理论化思想述评
杨豹
2008, 24(1): 160-164.
摘要:
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不仅是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而且同样存在于德性伦理学内部。玛莎·努斯鲍姆是当代著名德性伦理学家。她的德性伦理理论化的主张具有代表性。研究玛莎.努斯鲍姆的伦理理论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站在伦理学的前沿,把握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王常柱
2008, 24(1): 165-168.
摘要(224) PDF(10)
摘要: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儒家道德哲学: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伦理之径
郭卫华
2008, 24(1): 169-172.
摘要: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国为适应现代化要求而提出一项文化战略。这项文化战略的实施首先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儒家道德哲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它所建构的注重人伦秩序的伦理精神和强调个体道德自觉的道德理念,对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同时,这一文化战略又为儒家道德哲学向现代化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