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Corpus and Its Pedagogic Application: A Case Analysis of Text-image Typology in “China-US Focus” Website
-
摘要: 在网站的多模态分析中,作为语料的图片可用于构建多模态教学图库,发挥更大的后续教学科研价值。文章基于对公共外交观点类网站中美聚焦网的功能语言学图文类别分析,提出构建面向多课程、多场景、多用途的多模态教学图库系统,并阐述了图库数据的采集、分类规划和呈现方式,同时对图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索实现模态合理选择的方法和路径,构建有效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多选模式。Abstract: In multimodal analysis of websites, the picture data can be further exploited as forming a picture bank which may play a new rol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he paper sets out to analyse the illustration types based on functional linguistic analysis of metafunctions, and then tries to construct a multi-course, multi-setting and multi-purpose pedagogic picture bank.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ll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data and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multimodal-stimulated classroom teaching.
-
Key words:
- China-US Focus /
- multimodal corpus /
- functional linguistic /
- text-image typology /
- multimodal teaching
-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们回信[1],肯定了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年来为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学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切切勉励和殷殷嘱托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启智润心、催人奋进,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是办好北京科技大学、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和重要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切实推动回信精神在学校落实见效、落地生根。
一. 深切领会回信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战线牵挂于心、念兹在兹,先后走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考察调研,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高校师生代表回信,还多次通过出席会议、座谈交流等不同方式,真情关爱师生、温情勉励师生、深情寄语师生。特别是在今年五四前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亲切回信、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出席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讲话,集中体现了他尊师重教、导学爱生的深沉情感,也承载着党和人民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托。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科大老教授的回信,是总书记两年内给北科大师生的第二封回信,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充满期待,彰显出对学校70年来办学成绩、积极贡献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对北京科技大学各项事业的殷切关心。
回信擘画了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方向和建设路径。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高度。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每当出席涉及教育重要会议、每到学校视察调研、每次给师生致信回信都必谈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问题,多次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北京科技大学要“坚持特色,争创一流”[1],这一重要论述深切阐明了立足基本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论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之举,明确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的至要举措,同时也为北京科技大学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融注了力量。
回信提供了培养新时代钢铁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深化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中将高校视为人才的第一培养地、聚集地、创新地和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等。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因钢而生、依钢而兴、靠钢而强”的鲜明办学特色,明确指出学校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代国家的新征程上,钢铁工业依然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钢铁事业发展急需要培养一批传承钢铁精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在这其中被誉为“钢铁摇篮”的北京科技大学将承担更加艰巨的育人使命。学校必须牢牢把握优势特色,努力培养更多“比钢还硬、比铁还强”的新时代钢铁青年,让“钢铁精神”代代传承,为“钢铁强国”梦想接续奋斗。
二. 及时有效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回信精神
将回信精神纳入理论学习全过程,迅速掀起学习热度。总书记回信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需要深入学习品读。首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全校师生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首要任务,有机结合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出席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一体贯通总书记2020年给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精神,第一时间学习、第一议题传达、第一任务推动,形成党委引领学、党员干部带头学、专家学者辅导学、全体师生踊跃学的浓厚氛围,确保学习传达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人。其次,要贯通理论学习机制,及时制定印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工作方案,将回信精神贯穿个人自学、专家导学、集体辩学、全体践学的“四学”机制,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师生党支部学习、纳入教职工理论学习、纳入学生班团会、纳入各级干部师生教育培训活动,做到同学同研、同行同讲,相融相促、互补互进,分层分类、全员覆盖。
以回信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强化落实力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和关键举措,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回信精神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2]。首先,要整体性谋划,将回信精神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全校所有育人项目、育人载体、育人资源、育人平台,构建措施扎实有效、工作科学有序、保障坚强有力的育人新格局和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高水平的育人新机制,抓实抓好回信学习。其次,要制度性推进,以“政策制度建设、思政队伍建设、协同机制建设”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方法导向,扎实推进“共识攻坚”“融入攻坚”“协同攻坚”“评价攻坚”四项攻坚行动,重点实施“科教协同”“以文化人”“实践立行”“管服结合”“关爱学子”五类“星火北科”树人计划,持续完善课程、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网络、实践、组织、心理、资助“十大育人”体系,切实将回信精神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让回信精神落地落细、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将回信精神浸入干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落实效度。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是一次生动的“大思政课”和一座丰厚的育人“富矿”,必须深入挖掘回信中的教育资源与思政元素,扎实有力做好干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要引导干部自觉站在践行“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聚焦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强化传承北科大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真正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为民情怀、学出责任担当。第二,要引导教师深刻领会北科大老教授“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品质和感人事迹,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感,提振干事创业精神气,努力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先生”。第三,要引导学生从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弘扬“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让“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为国奉献、钢筋铁骨”成为北科大青年的自觉追求和笃定信仰。
三. 扎实推动回信精神落实见效、落地生根
锚定行业特色,积极推动学校“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承载着“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办学使命[3]。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学校“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期望继续“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 [1],这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首先,要坚持特色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凝练优化建设方向,以更高标准全面推进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建设,持续巩固提升优势科领先地位,同时以一流学科带动学科集群发展,全面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其次,要着力建设特色高地,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探索组建跨学科的钢铁生产全流程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和国家智库,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北科智慧。
聚焦教师这个关键,努力建设一支“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精神作为北科大教师精神风范,将其融入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积极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大力培育弘扬高尚师德,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育德育人育才能力,引导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其次,要建好高层次教师队伍,坚持引育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延揽钢铁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加盟学校,同时长期稳定支持在钢铁冶金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和突出业绩的优秀青年教师,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产业一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行业能力,努力培养和汇聚一批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责任意识强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抓住学生这个根本,接续培养一批“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职责。首先,要深挖“钢筋铁骨”内涵,深化以“大国钢铁”公开课、学科论坛、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主的三个层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组建学生党员、辅导员和校友宣讲团,开展老教授精神系列寻访活动,邀请学校老教授、两院院士、优秀校友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更多学生争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其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冶金、矿业、材料等相关学科专业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更加充分发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为钢铁行业关键核心领域培养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并努力将其锻造成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
1) 本文所涉中美聚焦网指网址为http://cn.chinausfocus.com/,后续涉及的有关网站的介绍性信息也来源于此网址及其他媒体公开报道。2) 网页源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3) 网页源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20191217/41673.html。4) 图片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finance-economy/20180720/30681.html。5) 图片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culture-history/20180123/25419.html。6) 文章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finance-economy/20161003/9446.html。7) 文章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20180126/25577.html。8) 图片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finance-economy/20180809/31525.html。9) 图片引自http://cn.chinausfocus.com/energy-environment/20190201/36315.html。10) 文摘引自https://www.chinausfocus.com/magazine/v19c/#p=1。 -
图 1 中美聚焦网站主页②
图 2 网站内容页页面示例③
图 3 教学图库分类
图 4 指涉类示例④
图 5 部分指涉示例⑤
图 6 强化主旨类⑧
图 7 为什么太空能够成为中美合作的下一个机会⑨
-
[1] BOLITHO R & ROSSNER R. Language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M].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2020. [2] 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Hodder Education, 2001. [3] 李战子,陆丹云. 多模态符号学: 理论基础, 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 外语研究,2012(2):1-8. doi: 10.3969/j.issn.1005-7242.2012.02.001 [4] JEWITT C. The move from page to screen: the multimodal reshaping of school English[J]. Visual Communication, 2002, 1(2):171-195. doi: 10.1177/147035720200100203 [5] JEWITT C.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ase of “ability” in UK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C]// BHATIA V K, FLOWERDEW J & JONES R H. Advances in Discourse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149-162. [6] REDMAN L. Knowing with New Media: A Multimodal Approach for Learning [M]. Singapore: Palgrave Macmillan, 2018. [7]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9,30(4):15-20. [8] LI Z Z.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multimod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the role of English in a teenager’s life[J].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2009, 1(1):265-276. doi: 10.1515/css-2009-0024 [9] CASTELLS M. Communication Power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10] CHITTY N. Development is communication: self-reliance, self-development, and empowerment[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1992, 9(1):21-41. doi: 10.1016/S0736-5853(05)80161-3 [1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 ) [M]. London: 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4/2000. [12] LEMKE J L. Texts and Discourses in the Technologi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13] KNOX J S. Punctuating the home page: image as language in an online newspaper[J].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2009, 3(2):145-172. [14] CAPLE H & BEDNAREK M. Double-take: unpacking the play in the image-nuclear news story[J]. Visual Communication, 2010, 9(2):211-229. doi: 10.1177/1470357210369863 [15] 郑瑶菲. 云计算环境下的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 教育信息技术,2013(3):35-37. doi: 10.3969/j.issn.1671-3176.2013.03.010 [16]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2003(5):1-7. doi: 10.3969/j.issn.1005-7242.2003.05.001 [17] DJONOV E, KNOX J S & ZHAO S. Interpreting websites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a social-semiotic, multimodal approach [C] // SMEYERS P, BRIDGES D, BURBULES N C, et al.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Interpretati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5: 315-345. [18] 顾曰国,张永伟. 静态图像库的信息检索与知识本体[J]. 当代语言学,2013(2):214-229. 期刊类型引用(4)
1. 范冰冰,李战子. AIGC辅助的多模态话语教学路径研究.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5(02): 47-57 . 百度学术
2. 郑志恋,洪芷妍. 高中英语教材插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分析与意义阐释.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4(04): 31-36 . 百度学术
3. 刘承宇,刘豪妍. 国际学生硕士学位论文“讨论”部分的批评体裁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2): 172-178 . 百度学术
4. 李战子. 评价理论在国际传播语境中的应用与拓展. 外语研究. 2022(02): 1-6+11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