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

田源

田源.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2): 113-118.
引用本文: 田源.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2): 113-118.
TIAN Yuan. On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Images in Chinese Anti-Japanese Poetr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4(2): 113-118.
Citation: TIAN Yuan. On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Images in Chinese Anti-Japanese Poetri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4(2): 113-118.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编号为16BZW130)的阶段性成果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田源(1987-),男,重庆人,文学博士,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

  • 中图分类号: I207

On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Images in Chinese Anti-Japanese Poetries

  • 摘要: 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既是侵华史的客观折射,又隶属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艺理论范畴。按照抗战时空的演进秩序,侵华日军形象被划分为日本军官形象、日本士兵形象和日本军队形象三类。抗战诗歌流露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侵华日军形象令“救亡”的时代呼声响彻现代诗坛。

     

  • [1] [法]达尼埃尔-亨利·巴柔.形象[A].孟华译.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53-184.
    [2] 陈独秀.新青年[J].新青年, 1916, 2(1):1-4.
    [3] 方土人.作为烈火而出现的——新诗歌[J].出版消息, 1933, (17):7-9.
    [4] 力扬.今日的诗[A].龙泉明编选.诗歌研究史料选[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35-41.
    [5] 林琪.关于抗战文艺[A].洛蚀文编.抗战文艺论集[C].上海:文缘出版社,1939: 1-7.
    [6] 周扬.抗战时期的文学[A].洛蚀文编.抗战文艺论集[C].上海:文缘出版社,1939: 72-84.
    [7] 祝秀侠.现实主义的抗战文学论[A].洛蚀文编.抗战文艺论集[C].上海:文缘出版社,1939:85-102.
    [8] [法]马·法·基亚.比较文学[M].颜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9] 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10] 陈汉平.抗战诗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5.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2]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3] 田间.“烧掉旧的,盖新的……”[J].七月, 1940, 5(4):186.
    [14] 谷非.前奏曲:仇敌底祭礼[J].流火月刊, 1931, 1(1):1-9.
    [15] [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张俊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6] 叶金.破路[J].文艺先锋, 1943, 3(4):39.
    [17] 芦芒.东海之歌[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5.
    [18] 罗泅.爸爸杀日本强盗去了[N].航程,1943-09-23.
    [19] 林同济.寄语中国艺术人[N].大公报·战国,1942-01-21.
    [20] 楼宇烈主编.东方文化大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21]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新诗选:第2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2] 陈辉.十月的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23] 谊社.第一年[M].上海:未名书店,1938.
    [24] 公木.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诗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25] 刘增杰.抗战诗歌[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6] 罗烽.垣曲街景[N].新蜀报·蜀道,1940-01-13.
    [27] 陈颂声,邓国伟.南国诗潮[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28] 转引自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编.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29] 厂民.伟大的慈心——给防空洞里的母亲们[J].现代文艺(永安), 1941, 3(6):227-230.
    [30] 甘运衡.战鸟:纪念四二九武汉空军大捷[J].烽火, 1938, (18):363.
    [31] 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2] 阿垅.人·诗·现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33] [法]让-马克·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A].孟华译.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40.
    [34] 苏光文.抗战诗歌史稿[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0
  • HTML全文浏览量:  60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2-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01
  • 刊出日期:  2021-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