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转变

步凡

步凡. 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转变[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4): 77-82.
引用本文: 步凡. 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转变[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4): 77-82.
BU Fan. From the Kiss of Salome to the Tear of Mothers——The Female Images of Irish Drama Mirro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25(4): 77-82.
Citation: BU Fan. From the Kiss of Salome to the Tear of Mothers——The Female Images of Irish Drama Mirro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25(4): 77-82.

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转变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步凡,女(1982-),山东济南人,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三系,2007级英美文学博士生

  • 中图分类号: I206.6

From the Kiss of Salome to the Tear of Mothers——The Female Images of Irish Drama Mirro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 摘要: 王尔德在《莎乐美》中,塑造了奔放热情,具备浓厚唯美主义色彩的莎乐美形象。以田汉为代表的中国剧作家,将莎乐美改造为艺术的代言人,与传统和因袭决裂。中文话剧《莎乐美》成为新罗曼主义精神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唯美主义的先锋。与此同时,作为“文学研究会”一员的李建吾的作品,更多受到辛格等人的影响,描写下层妇女的苦难生活,突出“母亲们”面对艰辛命运的抗争,集中刻画民众的生活状况。从莎乐美到流泪的母亲的转变,反映出中国文学在借镜爱尔兰文学形象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民族性,与时代氛围、话语主体相契合,把女性声音逐渐纳入民族国家的话语之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2
  • HTML全文浏览量:  65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08-1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