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赋、颂二体混称、连称的表现和原因

杨化坤

杨化坤. 赋、颂二体混称、连称的表现和原因[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4): 82-87.
引用本文: 杨化坤. 赋、颂二体混称、连称的表现和原因[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4): 82-87.
ZHENG Rui-kun, SUN Cha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tockhold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Public Compan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37(5): 553-559.
Citation: YANG Hua-kun. The Phenomenon and Causes ofthe Mixture and Conjunction of Fu and Song[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4(4): 82-87.

赋、颂二体混称、连称的表现和原因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化坤(1985-),男,安徽怀远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 中图分类号: I206.2

The Phenomenon and Causes ofthe Mixture and Conjunction of Fu and Song

  • 摘要: 赋、颂是产生于汉代的两种文体,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由于颂在古代可以作为诵的假借字,而赋也被认作是“不歌而诵”,因此人们常常以颂称赋。东汉之后,赋的颂扬功能加强,更造成了赋、颂的混称。同时它们文体的同源性及地位的相似性,也是造成二者并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赋颂”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时,除了偏指赋体外,还有两种含义,即泛指有韵之文,及特指赋、颂二体。

     

  • [1] [南朝梁]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 [南朝梁]萧统.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元]祝尧.古赋辨体[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6]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8] [清]浦铣.历代赋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9] 侯文学.《汉志》“诗赋”内涵辨析[J].学术交流,2012,(2):159-164.
    [10] 郄文倩.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1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2]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3]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4]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 《韩非子》校注组编,周勋初修订.韩非子校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16]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7] 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8] 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9] 王京州.陶弘景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0]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1]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2] [南朝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3]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4]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5] 叶幼明.辞赋通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6] 袁津琥.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7]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6.
    [28]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9]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0] [明]焦宏.国史经籍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1] [清]孙梅.四六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2]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期刊类型引用(6)

    1. 杜燕. ST科迪强制退市案例研究. 现代商业. 2024(04): 121-124 . 百度学术
    2. 杜金蔚. 中小股东的权益行使——以中远海控为例.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02): 15-17 . 百度学术
    3. 杨颖. 双重股权结构下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困境与出路——以《公司法》修订为视角.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3(03): 64-69 . 百度学术
    4. 高苏娟. 《公司法》视角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的法律完善研究. 法制博览. 2023(36): 82-84 . 百度学术
    5. 王亚静.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全国流通经济. 2022(17): 43-46 . 百度学术
    6. 蒋兵. 《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法制博览. 2022(25): 69-7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3
  • HTML全文浏览量:  59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2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5-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