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拟象性”译名“提要”——漫谈术语的翻译

周流溪

周流溪. “拟象性”译名“提要”——漫谈术语的翻译[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3(4): 1-13.
引用本文: 周流溪. “拟象性”译名“提要”——漫谈术语的翻译[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3(4): 1-13.
ZHOU Liu-xi. 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erm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33(4): 1-13.
Citation: ZHOU Liu-xi. 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erm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33(4): 1-13.

“拟象性”译名“提要”——漫谈术语的翻译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流溪(1946-),男,广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 中图分类号: H0

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erms

  • 摘要: 文章论术语(主要是语言学术语)的翻译,提出:翻译时要有术语学眼光,要考虑术语的科学性、系统性并兼顾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应重视善用汉语本土资源创造最确切的译名。文中以“言语”、“拟象性”及符号学和哲学等的一些术语为例详细阐明了上述观点。

     

  • [1] 陈会军.语篇样类特征分析和认知模式[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
    [2] 冯志伟.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J]. 中国科技术语, 2012, (4):54-57.
    [3] 周流溪. 新世纪的国际语学[A]. 北京市语言学会主编. 历届语言学前沿论坛精选文集[C].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5a:134-166.
    [4] 周流溪. 交通、交流与交际——文化角度的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b, (4):1-14.
    [5] 周流溪.导读[A]. Radford等编. 语言学教程(第一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0a:F15-F24.
    [6] 周流溪.导读[A]. Trask著. 历史语言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 2000b:F13-F29.
    [7] 周流溪.导读[A]. Aronoff & Ress-Miller编. 语言学综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 2001a:F24-F45.
    [8] 周流溪.导读[A]. Radford等编. 语言学教程(第二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4:

    ix-xxvii.
    [9] 许国璋. 许国璋论语言[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10] 李曙光.社会与个人"夹缝"中的索绪尔——巴赫金与乔姆斯基对索绪尔的继承与批判[J].俄罗斯文艺, 2013, (4):130-136.
    [11] 王铭玉等.现代语言符号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12] 周流溪. 索绪尔的辩证语言观新探[J]. 外语与翻译,2001b, (4):27-32.收入周流溪编.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b':304-316.
    [13] 周流溪. 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b

    '.
    [14] Saussure, F.de. Troisiem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1910-1911) d'après les cahiers d'Emile Constantin[M]. French text edited by Eisuke Komatsu(English translated by Roy Harris). Oxford/Tokyo:Pergamon Press, 1993.
    [15] 胡以鲁.国语学草创[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3.
    [16] [法]Martinet. 研究语言本身的语言学[A]. 周绍珩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情报研究室编. 语言学译丛(第一辑)[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184-185.
    [17] 陈嘉映. 索绪尔的几组基本概念[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51-55.
    [18] 陈嘉映.语言哲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9] 周流溪. 谈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结合——语言学巨匠雅柯布逊的治学一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1):28-30, 47.先收入周流溪编. 语言研究与人文研究[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c:133-140.
    [20] 周流溪. 语言研究与人文研究[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c.
    [21] 王庆.词汇学论纲[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2] 周流溪. 楚人对黄老学说的重要贡献[A]. 徐州市政协文史委编. 彭祖文化纵横谈[C].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3:42-65.
    [23] 戴浩一.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 黄河译.国外语言学, 1988, (1):10-20.
    [24] 谢信一.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上)[J]. 叶蜚声译.国外语言学, 1991, (4):27-32.
    [25] 严辰松. 语言临摹性概说[J]. 国外语言学, 1997, (3):21-25.
    [26] 徐通锵. 汉语的特点和语言共性的研究[J]. 语文研究, 1999, (4):1-13.
    [27]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1):2-8.
    [28] [美]Haiman.前言:自然句法——像似性与磨损[M]. 张定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9(原文引进版).
    [29]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国外语言学, 1997, (2):37-45.
    [30] 鲁川. 信息处理用汉语句子语序的认知研究[A]. 曹石琦编. 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86-197.
    [31] 文旭. 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J]. 外语学刊, 2000, (2):71-74.
    [32] 文旭. 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 外语学刊, 2001, (3):90-99.
    [33] 王笃勤. 基于拟象性的汉英词序比较[J]. 英语研究, 2010, (2):16-20.
    [34] 张爱朴.虚化动词结构的认知研究[M].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35] 李艳. 拟象:广告的重要修辞形式[J]. 外语研究, 2008, (5):24-27.
    [36] 刘士红. 拟象性理论与含时量补语的两种句型[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48-50.
    [37] 柴改英. 顺序拟象原则及其对系统功能语法的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1):24-27.
    [38] 韩礼德. 语篇和话语的语言学研究[C]. 彭宣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39] 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 国外语言学, 1995, (3):40-42。
    [40] 卢卫中. 语言象似性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6):840-849。
    [41] 何永国. 词汇拟象象似[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4):1-6, 14.
    [42] Halliday, M. A. K. On Grammar[C]. In Webster, J.J. (ed.). 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1] [C].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43] 韩礼德. 论语法[C]. 杨炳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44] [美]约翰·迪利.符号学基础[M]. 张祖建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45] 岑麒祥. 岑麒祥文选[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6] 王德福,论语符学的方法论标准与原则[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153-156.
    [47] 岑麒祥. 国外语言学论文选译[C]. 语文出版社, 1992.
    [48] 周流溪. Ontology及其中译名探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c, (1):9-18.
    [49] 陈村富. Eimi与卡恩——兼评国内关于"是"与"存在"的若干论文[A]. 宋继杰主编. 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C].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2:257-268,269-281.
    [50] 周流溪. 流溪诗续编[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7.
    [51] 姚小平. Logos与"道"——中西古代语言哲学观同异谈[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1):34-45.
    [52] 陈章云. 理性的曙光——赫拉克利特语言哲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1):19-29.
    [53] 周流溪. 浅谈古印度的语言哲学思想[J]. 外语学刊, 2015d, (5):5-11.
    [54] 裴文.梵语通论[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55] 黄宝生编译.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上册)[C/T]. 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8.
    [56] Bhatta, V.P. Epistemology, Logic and Grammar in the Analysis of Sentence-meaning[M]. Jawahar Nagar:Eastern Book Linkers, 1991.
    [57] 周流溪. 谈语文学术语的翻译[J]. 当代语言学, 2015e, (3):375.
    [58] Hall, R.A. Jr.(霍尔). Introductory Linguistics (2nd pr.)[M]. Philadelphia:Chilton Company, 1967.
    [59] Crystal, D.(克利斯托尔).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2nd edn.)[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2.
    [60] 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1] 赵元任.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 吴宗济, 赵新那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62] 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
  • HTML全文浏览量:  79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3-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