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erms
-
摘要: 文章论术语(主要是语言学术语)的翻译,提出:翻译时要有术语学眼光,要考虑术语的科学性、系统性并兼顾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应重视善用汉语本土资源创造最确切的译名。文中以“言语”、“拟象性”及符号学和哲学等的一些术语为例详细阐明了上述观点。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mainly linguistic) terms, holding a view that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terminology, with due consideration to th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nature of terms and their relation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We must try to utilize Chinese resources to give accurate translations, e.g., of the terms "langage", "iconicity" and some terms in semiotics and philosophy.
-
Key words:
- terms /
- terminology /
- translation /
- langage /
- iconicity /
- semiotics /
- philosophy /
- sinogram /
- moneme
-
[1] 陈会军.语篇样类特征分析和认知模式[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 [2] 冯志伟.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J]. 中国科技术语, 2012, (4):54-57. [3] 周流溪. 新世纪的国际语学[A]. 北京市语言学会主编. 历届语言学前沿论坛精选文集[C].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5a:134-166. [4] 周流溪. 交通、交流与交际——文化角度的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b, (4):1-14. [5] 周流溪.导读[A]. Radford等编. 语言学教程(第一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0a:F15-F24. [6] 周流溪.导读[A]. Trask著. 历史语言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 2000b:F13-F29. [7] 周流溪.导读[A]. Aronoff & Ress-Miller编. 语言学综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 2001a:F24-F45. [8] 周流溪.导读[A]. Radford等编. 语言学教程(第二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4:ix-xxvii. [9] 许国璋. 许国璋论语言[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10] 李曙光.社会与个人"夹缝"中的索绪尔——巴赫金与乔姆斯基对索绪尔的继承与批判[J].俄罗斯文艺, 2013, (4):130-136. [11] 王铭玉等.现代语言符号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12] 周流溪. 索绪尔的辩证语言观新探[J]. 外语与翻译,2001b, (4):27-32.收入周流溪编.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b':304-316. [13] 周流溪. 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b'. [14] Saussure, F.de. Troisiem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1910-1911) d'après les cahiers d'Emile Constantin[M]. French text edited by Eisuke Komatsu(English translated by Roy Harris). Oxford/Tokyo:Pergamon Press, 1993. [15] 胡以鲁.国语学草创[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3. [16] [法]Martinet. 研究语言本身的语言学[A]. 周绍珩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情报研究室编. 语言学译丛(第一辑)[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184-185. [17] 陈嘉映. 索绪尔的几组基本概念[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51-55. [18] 陈嘉映.语言哲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9] 周流溪. 谈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结合——语言学巨匠雅柯布逊的治学一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1):28-30, 47.先收入周流溪编. 语言研究与人文研究[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c:133-140. [20] 周流溪. 语言研究与人文研究[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1c. [21] 王庆.词汇学论纲[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2] 周流溪. 楚人对黄老学说的重要贡献[A]. 徐州市政协文史委编. 彭祖文化纵横谈[C].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3:42-65. [23] 戴浩一.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 黄河译.国外语言学, 1988, (1):10-20. [24] 谢信一.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上)[J]. 叶蜚声译.国外语言学, 1991, (4):27-32. [25] 严辰松. 语言临摹性概说[J]. 国外语言学, 1997, (3):21-25. [26] 徐通锵. 汉语的特点和语言共性的研究[J]. 语文研究, 1999, (4):1-13. [27]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1):2-8. [28] [美]Haiman.前言:自然句法——像似性与磨损[M]. 张定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9(原文引进版). [29]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国外语言学, 1997, (2):37-45. [30] 鲁川. 信息处理用汉语句子语序的认知研究[A]. 曹石琦编. 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86-197. [31] 文旭. 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J]. 外语学刊, 2000, (2):71-74. [32] 文旭. 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 外语学刊, 2001, (3):90-99. [33] 王笃勤. 基于拟象性的汉英词序比较[J]. 英语研究, 2010, (2):16-20. [34] 张爱朴.虚化动词结构的认知研究[M].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35] 李艳. 拟象:广告的重要修辞形式[J]. 外语研究, 2008, (5):24-27. [36] 刘士红. 拟象性理论与含时量补语的两种句型[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48-50. [37] 柴改英. 顺序拟象原则及其对系统功能语法的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1):24-27. [38] 韩礼德. 语篇和话语的语言学研究[C]. 彭宣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39] 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 国外语言学, 1995, (3):40-42。 [40] 卢卫中. 语言象似性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6):840-849。 [41] 何永国. 词汇拟象象似[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4):1-6, 14. [42] Halliday, M. A. K. On Grammar[C]. In Webster, J.J. (ed.). 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1] [C].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43] 韩礼德. 论语法[C]. 杨炳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44] [美]约翰·迪利.符号学基础[M]. 张祖建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45] 岑麒祥. 岑麒祥文选[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6] 王德福,论语符学的方法论标准与原则[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153-156. [47] 岑麒祥. 国外语言学论文选译[C]. 语文出版社, 1992. [48] 周流溪. Ontology及其中译名探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c, (1):9-18. [49] 陈村富. Eimi与卡恩——兼评国内关于"是"与"存在"的若干论文[A]. 宋继杰主编. 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C].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2:257-268,269-281. [50] 周流溪. 流溪诗续编[C]. 香港:华人出版社, 2007. [51] 姚小平. Logos与"道"——中西古代语言哲学观同异谈[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1):34-45. [52] 陈章云. 理性的曙光——赫拉克利特语言哲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1):19-29. [53] 周流溪. 浅谈古印度的语言哲学思想[J]. 外语学刊, 2015d, (5):5-11. [54] 裴文.梵语通论[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55] 黄宝生编译.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上册)[C/T]. 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8. [56] Bhatta, V.P. Epistemology, Logic and Grammar in the Analysis of Sentence-meaning[M]. Jawahar Nagar:Eastern Book Linkers, 1991. [57] 周流溪. 谈语文学术语的翻译[J]. 当代语言学, 2015e, (3):375. [58] Hall, R.A. Jr.(霍尔). Introductory Linguistics (2nd pr.)[M]. Philadelphia:Chilton Company, 1967. [59] Crystal, D.(克利斯托尔).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2nd edn.)[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2. [60] 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1] 赵元任.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 吴宗济, 赵新那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62] 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
- HTML全文浏览量: 79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