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Semiotics and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A Case Study of Chinese Teaism
-
摘要: 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我们认为中国茶道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最为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民族性格。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漫长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中国茶道的内在元素本身又包含了丰富的、有机联系的符号系统。各种文化符号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茶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定在。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miotics, we believe that the Chinese teaism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s, which most truly shows the cultural gene and the l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is not accidental, but a natural selection in a long history. The Chinese teaism itself is a symbol system with rich connotations and organic connections. Chinese teaism in a certain sense has become a symbo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
Key words:
- cultural symbol /
- teaism /
- cultural gene /
- tea utensils
期刊类型引用(14)
1. 秦晓楠. 文化基因视阈下上海老字号食品包装的叙事设计研究. 设计. 2025(01): 10-13 . 百度学术
2. 刘俊玲,曹胜强.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的文化符号和现代启示. 科技传播. 2024(14): 65-68+72 . 百度学术
3. 赵彦. 关于对“茶器”使用的本质的研究——茶器交互体验的学理探讨.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3(02): 131-134 . 百度学术
4. 向长艳. 当代中国红色文化政治传播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03): 127-136 . 百度学术
5. 郭毓玮. 论唐朝茶文化的三重性——基于茶之味的哲学分析. 农业考古. 2023(05): 20-26 . 百度学术
6. 杨云燕. 符号学视域下云南拉祜族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普洱学院学报. 2022(01): 49-52 . 百度学术
7. 王学敏. 新媒体背景下山东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传播路径探析. 采写编. 2022(11): 83-86 . 百度学术
8. 施俊宇. 中华文化符号视域下白族木雕图案纹样文化研究. 炎黄地理. 2022(11): 88-91 . 百度学术
9. 沈婷. 以文化符号赋予手信品牌附加价值——澳门手信品牌设计与传播案例研究. 艺海. 2020(02): 100-102 . 百度学术
10. 李臣,魏雅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研究进展. 湖北体育科技. 2020(05): 377-382 . 百度学术
11. 申飞. 中国茶道哲学思想初探. 福建茶叶. 2020(11): 283-284 . 百度学术
12. 陈璃. 传播、传承与引领——中国传统技艺类纪录片的价值与文化自信. 当代电视. 2019(05): 59-62 . 百度学术
13. 李俊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文化探微. 中国文艺家. 2019(05): 97 . 百度学术
14. 唐珍. “共享单车”发展中的文化引力分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9): 48-5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8)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89
- HTML全文浏览量: 109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