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三境诗英译的境界降位

谭梦

谭梦. 三境诗英译的境界降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5): 55-63.
引用本文: 谭梦. 三境诗英译的境界降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5): 55-63.
TAN Meng. The Tendency of Imagery Level Descen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of Three States of Imagery into Englis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4(5): 55-63.
Citation: TAN Meng. The Tendency of Imagery Level Descen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of Three States of Imagery into English[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34(5): 55-63.

三境诗英译的境界降位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为XSP17YBZZ016);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编号为17C0337)部分研究成果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谭梦(1968-),男,湖南汨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

  • 中图分类号: H315

The Tendency of Imagery Level Descen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of Three States of Imagery into English

  • 摘要: 三境诗在审美价值建构上存在差异:物境诗以美、情境诗以情、理境诗以真为其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译者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原诗境界,英译时就会产生境界降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情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物境,理境译为情境。文章对降位的原因作出了分析:三境诗追求含蓄内敛、实中藏虚的审美效果,故多使用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文化性的意象语言,以及隐喻、象征、暗示、典故等修辞手段,三者都会造成对原诗境界的遮蔽,进而造成英译境界降位。

     

  • [1] 陈大亮.意境是否可译的理论实践与方法问题——兼与周红民教授商榷[J].山东外语教学,2011,(1):89-95.
    [2] 周红民.意境能翻译吗? [J].上海翻译, 2010, (2):1-5.
    [3] 周红民.“意境能否翻译”还是诗学观念问题——也答陈大亮博士[J]. 当代外语研究,2014, (2):25-29,33.
    [4]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 [J].山东外语教学,2000,(3):33-38.
    [5] 包通法,刘正清. 文学翻译中意境的伪证性认识范式研究[J].外语学刊,2010,(3):155-160.
    [6] 包通法,杨莉.古诗歌“意境” 翻译的可证性研究[J].中国翻译,2010,(5):34-38,95.
    [7] 潘智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翻译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1):95-104, 149.
    [8] [唐]王昌龄.王昌龄集编年校注[M]. 胡问涛,罗琴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
    [9] 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32.
    [11] 林兴宅.象征理论及其审美意义[J]. 学术月刊,1993:61-69.
    [12] 张璋, 职承让, 张骅等编纂.历代词话[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2.
    [13] 卓振英.汉诗英译中的移情[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53-55.
    [14] 李虹.诗歌翻译的移情研究[J]. 外国语文,2013,(5):130-134.
    [15] 华满元,华先发.汉诗英译名篇选读[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6] 徐葆耕.西方文学: 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7] [俄]维萨里昂·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2卷 [C].满涛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8] 李天道.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4.
    [19] 朱光潜.诗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0] 庞秀成.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叙事“主体”符码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 外国语(上海大学学报),2009,(3):86-95.
    [21]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 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24] 黄新渠.中国诗词英译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1981,(5):22-25.
    [25] Wang Wei.Poems by Wáng Wéi[M]. Yin-nan, Chang & Lewis, C. Walmsley (translator). Vermont: Charles E. Tuttle Company, Inc.195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5
  • HTML全文浏览量:  29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5-1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