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

肖建华 王德新

王亚萍. 论汉代骚体赋对楚辞文体的接受[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3(3): 83-89.
引用本文: 肖建华, 王德新. 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1(2): 44-51.
WANG Ya-ping. On the Acceptance of Chu's Poem Style in the Sao Type's Fu of Han Dynasty[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33(3): 83-89.
Citation: XIAO Jian-hua, WANG De-xin. The Methodological of Meaning of Burden of Proof Judgement in Civil Law System: A Concurrent Analysis of Its Misuse by Chinese Scholar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5, 21(2): 44-51.

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建华(1966-),男,河南信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研究

    王德新(1977-),男,河南确山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研究

  • 中图分类号: D90

The Methodological of Meaning of Burden of Proof Judgement in Civil Law System: A Concurrent Analysis of Its Misuse by Chinese Scholars

  • 摘要: 我国主流的证明责任理念认为,当事人对自己的事实主张应当提供证据,不提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时应当承担败诉后果,这一观点是值得反思的。证明责任理论是法律适用的例外,即当当事人的的事实主张被证明为真实或虚假时,法官只需适用或不适用相应的法律规范即可作出判决,但当事实真伪不明时,逻辑上法官处于法律适用的两难境地。为了帮助法官完成判决义务,才产生了证明责任理论。所以,时下过分夸大证明责任对于裁判的意义,是不恰当的。

     

  • 期刊类型引用(2)

    1. 方铭,张鹤. 2017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云梦学刊. 2020(01): 20-32 . 百度学术
    2. 侯少博. 依《诗》为骚与两汉拟骚文学的艺术走向——兼论刘勰“《九怀》以下, 遽蹑其迹, 而屈宋逸步, 莫之能追”的文学理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12-1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6
  • HTML全文浏览量:  59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1-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