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40卷  第2期

党建思政
问题—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生成的一个分析框架
温晓年, 黄晓丽, 陈炳权
2024, 40(2): 1-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40042
摘要(588) HTML (25) PDF(34)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生成依赖于受教育者所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问题是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逻辑起点,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生成的核心条件,问题与利益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生成逻辑。文章通过构建“问题—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生成的分析框架,科学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生成逻辑、生成机制以及提出可切入的提升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遵循“发现问题—设置议程—实施项目—获取利益—有效形成”的生成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问题、议程、要素的实践维度,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
《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中的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探析
林修能
2024, 40(2): 8-1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60035
摘要(376) HTML (32) PDF(19)
摘要:
长期以来,学界将《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本身的导论与介绍,未能充分重视其独立的学术价值。这些文本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系统概括,展示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思考。文章旨在对这些序言和跋进行深度剖析,勾勒出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阅读方法上,将文本结论与论证过程相结合、将文本思想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将理解作品逻辑与还原研究过程相结合,突出理解作品对现实历史的反映、突出理解作品所使用的思想方法。其次在写作方法上,以清晰的概念呈现独立的思维见解、以术语革命引领思想革命,坚持抓住本质、呈现一般、保持客观的叙述方法,做严谨、扎实的引用,并在作品初步完成后以提升表述清晰度、严谨性、增强材料说服力为目标不断进行修改。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多方比对、力求完整地占有材料以完善作品,以最典型的东西为参照、从最基本的东西切入,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采取能够反映事物真实联系的理论建构方法。马克思主义治学方法的精髓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对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起到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数字技术、精神政治与权力治理的辩证法—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管窥
吴大娟
2024, 40(2): 16-2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50036
摘要(462) HTML (20) PDF(19)
摘要:
韩炳哲通过揭橥数字时代精神权力的运作机制及功绩主体的生存境况,形成了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他宣称福柯、阿甘本等人建构的生命政治,无法接榫功绩社会的运行规则,因而必然走向“终结”,被数字精神政治代替。作为新自由主义权力治理术,数字精神政治凭依数字技术操控人的精神高地,以一种肯定、温柔的方式形塑功绩社会的文化情境,诱使功绩主体浸润在形式自由、情绪释放、精神感化、游戏体验的虚幻幸福中,忘却资本的奴役和物化,反而聚焦自身,主动优化自我,最终形成自我剥削。针对数字精神政治的全面渗透,韩炳哲提供了走向他者、去心理化和回归“痴傻”等柔性抵抗技术。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从精神哲学的高度,提供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智识来源,但仍存在主观主义、非批判的人本主义等缺陷,亟需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武器予以回应和拨正。
数字资本的“智能”统御与主体复归—基于芬伯格“技术民主”理路的审思
冯戎, 吴学琴
2024, 40(2): 24-3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60063
摘要(522) HTML (22) PDF(19)
摘要:
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客观世界、重塑个体生活的强大力量。因凭对“智能”技术的隐秘操纵,数字资本崛起并将人工智能塑造成符合资本利益的工具,人工智能的不当设计及资本应用导致了主体生产的遮蔽、真实交往的缺位、本真需求的异化。安德鲁·芬伯格以“技术代码”解构了技术的本质为工具与文化的聚合,揭露了技术设计领域的沉疴,并提出关照公众利益、以技术民主实现主体复归的变革进路。文章通过对芬伯格技术民主理路的审思,指出应及时规制资本权力对人工智能的不当应用,多措并举引导人工智能持续向善,才能破除“智能”统御,在更高层级实现主体复归。
高教研究
探析数字化赋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曹杰, 杨涛
2024, 40(2): 33-3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90128
摘要(770) HTML (33) PDF(20)
摘要: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使命,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舆论交融辐射的重要集散场。当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新的机遇期。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和载体,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全链条全要素赋能助力,已成为高校亟需破解的时代命题之一。文章结合高校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数字化赋能的必要性、紧迫性出发,从理念、机制、运营、内容、品牌等五个层面,提出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机制和可行路径。
高校机关作风建设的价值旨趣、实践意蕴与当代启示
康娜, 马立民
2024, 40(2): 40-4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90112
摘要(682) HTML (21) PDF(9)
摘要: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机关作风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落实到位,关系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能否落地见效。文章在阐述高校机关作风建设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发挥高校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打造过硬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深化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机制三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高校近年来在机关作风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纪律作风建设为切口,进一步阐释了推动高校机关作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探索
董春阳, 刘铄
2024, 40(2): 49-55.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2100118
摘要(538) HTML (30) PDF(16)
摘要:
“三全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任务,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新要求。“三全育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从身心健康到知识能力再到理想信念的全方位教育。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和投入是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和关键,本科生导师制则为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平台。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本科生导师制,这既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
高等学校深化贯通“纪巡财审”协同监督的建设探究
孙亚东
2024, 40(2): 56-62.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10057
摘要(567) HTML (17) PDF(4)
摘要:
深化贯通“纪巡财审”协同监督是提升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效抓手。文章通过高校构建“纪巡财审”协同监督的必要性、时代价值、协同学基本理论与高校“纪巡财审”协同监督现状的分析,从设立监督工作的共同目标、联合制定计划统一监督标准、推动成果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加强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协同监督文化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案与路径探析。对形成统筹贯通、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进行了全面的机制探究,为打造高校监督体系的“四梁八柱”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基于共享经济的高校仪器设备市场化运营对策研究
孟兆磊, 张珊珊, 何勇
2024, 40(2): 63-69.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90075
摘要(596) HTML (15) PDF(1)
摘要:
文章结合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营的背景及现状,通过对共享经济下仪器设备市场化运营的多元主体与制约市场化运营的复杂因素的深入分析,从高效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治理创新为支撑,形成合理、完善的多元共治市场化运营体系的对策与建议。文章为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对于促进高校仪器设备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语言学
论语义发生学理论的哲学涵义
严世清
2024, 40(2): 70-77.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20064
摘要(650) HTML (3) PDF(5)
摘要:
韩礼德和麦迪逊在创立语义发生学理论时明确反对本质主义认识论而推崇建构主义思想,与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界本质主义(或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两大阵营的争鸣相呼应。语义发生学理论继承了欧洲功能主义语言观,其核心要义在于从社会文化视角探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这一经典命题,阐释了建构主义思想的深刻性。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将语义发生学理论应用于科技语类、语言规划、生物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该学派的适用性以及相关理论发展的巨大潜势得到了充分彰显。
意义进化视阈的词义创新探究
杨忠
2024, 40(2): 78-86.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120106
摘要(510) HTML (10) PDF(3)
摘要:
哲学—逻辑学走向的词汇语义研究洞见了词汇意义的诸多规律。然而,这一研究范式持客观主义意义观,忽略人和语境因素,词义创新研究未受到应有重视。修辞学—民俗学走向的意义研究持经验现实主义意义观,认为意义发生发展于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意义进化视阈的词义创新探究发现:词义创新是“划分”与“整合”结合的认知深化过程;文化差异导致自然语言之间的范畴精密度、模糊性、典型性不对应。语篇发生视角的词义语境化创新运用分析结果表明,词义创新发生于语篇创造过程,源于作者的创新思维,在语篇意义构建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法学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视阈下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要论
邹开亮, 王馨笛
2024, 40(2): 87-93.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40070
摘要(681) HTML (30) PDF(9)
摘要:
敏感个人信息承载了更高的人格尊严,需要法律对其倾斜保护;平台企业履行数据合规义务,是保护敏感个人信息的关键所在。我国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仍然存在着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处理风险评估制度难以落地、敏感个人信息数据处理的外部监管制度设计不足、平台企业数据违规的行政责任失之过轻等问题,为完善平台企业数据合规制度以切实保护敏感个人信息,应健全基于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数据风险评估制度。同时确立综合的专职性平台企业数据合规监管机构,严格平台企业数据违规的法律责任。
论特许经营活动致第三人损害时特许人之责任形态—以司法裁判为视角
吴志宇
2024, 40(2): 94-104.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30066
摘要(632) HTML (24) PDF(2)
摘要:
在确定特许人与受许人侵权行为形态时,特许人对受许人的控制是关键。当特许人为保护其品牌而管理受许人,则不存在控制受许人防止其侵害第三人的义务;而当特许人超出保护品牌必要对受许人的日常经营存在控制时,存在控制义务。当特许人未尽控制义务,受许人侵权,一般构成竞合侵权,由受许人承担侵权责任,特许人承担补充责任,责任范围则以过错程度为限。当特许人直接参与受许人的日常经营时,经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丧失了竞合侵权的特征,特许人与受许人的侵权行为形态应被认为是基于一致意思行为的共同侵权,二者承担连带责任。当特许人与受许人违反物的控制义务时,二者具有共同过错,构成违反共同义务的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此外,特许人和受许人使用同一标识是商业模式使然,不应仅以此要求特许人为受许人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
编辑学
高校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研究初探
曹兵, 蒋伟, 唐帅
2024, 40(2): 105-111.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40064
摘要(662) HTML (12) PDF(2)
摘要:
高校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主要办刊力量之一,高校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如何立足本校,面向全国,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努力拓展其学术传播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在国际学术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是其面临的艰巨挑战 文章结合《工程科学学报》办刊实践,从稿源建设、质量把控和数字化出版等方面阐述了高校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举措,提出高校中文科技期刊应立足于本校优势,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严把质量关,构建专家办刊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精准传播,努力探索中文科技期刊的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高校学报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高生文
2024, 40(2): 112-118. doi: 10.19979/j.cnki.issn10082689.2023090061
摘要(594) HTML (19) PDF(4)
摘要:
高校学报是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然而,高校学报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高校学报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必要性、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展开讨论。高校学报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意识形态与学术性的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同时要加强学报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做到守土有责,保证国家安全,保持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