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2期

高教研究
纵横比较: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法
范丽丽
2021, 37(2): 113-118.
摘要(404) PDF(17)
摘要:
纵横比较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思政课教学中应重视横向与纵向比较的综合运用,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在纵横比较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维度”,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比较,并且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能偏离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不能偏离教学规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偏差与价值回归: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论析
宋子铃
2021, 37(2): 119-124.
摘要:
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持。然而,在实践中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却出现了偏差,即教育理念上弱化和忽视劳动精神的培育,教育实践中劳动精神的培育被功利化和形式化,教育环境上劳动精神培育的氛围营造不足,教育对象上大学生的劳动观念相对淡薄。为此,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回归,亟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培育观念;增强大学生自我劳动精神培育的自觉性;氤氲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良好环境;重视劳动精神培育的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中国三所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对比研究——基于5P理论的视角
张梦晨
2021, 37(2): 125-131.
摘要:
建设“双一流”大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全球竞争力。战略管理与规划是建立一所“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发展深受计划(plan)、策略(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概念(perspective)“5P”理论的影响。文章以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澳门大学三所长期居区域发展顶峰的三所高校为例,运用“5P”模型在战略管理理论中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促使高校继续向“双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指标和因素。
功能语言学
语篇认知学:话语与知识的融合性研究
苗宁
2021, 37(2): 132-137.
摘要:
话语与知识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重要概念。但长期以来,在学界二者经常被孤立分开研究。作为话语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van Dijk提出了知识话语研究,并开创了最新的研究领域“语篇认知学”。文章尝试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对van Dijk的有关话语与知识的融合研究进行解读,分析其建构的话语—认知—社会三元理论框架,助力我国话语研究学者们更好地追踪、掌握话语研究的最新理论发展动态与研究路径的变革。
基于交互式机器翻译环境的语境架构
王鹏
2021, 37(2): 138-146.
摘要:
自设计之初,机器翻译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对语境中意义的把握。目前采用的交互式机器翻译引擎,试图尽可能地使机器吸收人类的智慧与认知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由交互式机器翻译的技术环境入手,根据译者处理语境时付出的认知努力,提出包括本地语境、全局语境、语境效果在内的基于交互式机器翻译环境的语境架构。该等级框架从译者认知的角度出发,能够有效地收集、管理、分析译者反馈的数据,评估翻译系统对译者的依赖程度,从而更有效地在引擎自动切分、人机互动翻译等方面融合语境因素,以不断提高交互式机器翻译引擎的水平。
人际意义视阈下新媒体语篇图文关系探究——以微信公众号China Daily文章为例
毛明勇, 桑红艳
2021, 37(2): 147-153.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新媒体语篇由多种模态呈现。其中,图片与文字两种模态及其模态间关系对语篇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China Daily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为例,以Martin等人的评价系统与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依据,分别考察该类语篇中图片与文字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并以Martinec&Salway的图文关系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人际意义视阈下新媒体语篇中存在的图文关系。
外语数字教材的多模态符号设计研究——以《人文英语》为例
王琴
2021, 37(2): 154-159.
摘要:
数字教材是教育信息化革命的产物,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载体。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多媒体数字教材《人文英语》为语料,运用社会符号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围绕多模态语篇作者的符号实践、外语教学语境中的社会实践两个维度,从概念意义建构、人际意义建构、模态间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并提出研究对我国EFL教学的启示。
法学
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侯登华, 赵莹雪
2021, 37(2): 160-166.
摘要:
相对不起诉,又称酌定不起诉,该制度的确立对于司法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关系修复以及检察机关认罪认罚轻微刑事案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均起到促进作用。该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对其监督制约仍然存在监督标准不易把握、监督制约不全面、监督制约机制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困境。面对该困境,应当从强化事前监督意识、事中监督制约、事后正负激励三个方面,通过对检察人员岗位廉政教育、查找廉政风险点,形成相对不起诉风险防控措施,以严明相对不起诉认定标准、严格相对不起诉办理、公开、报备、衔接、救济等程序方面,加强相对不起诉裁量权运行中的监督管理,并按照案件评查、监督巡查、能力考察“三查”方式,着力提升敢用、善用不起诉裁量权的能力,以期不断完善相对不起诉监督制约机制,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量刑建议的文本解读及规范适用研究——基于91份规范性文件的分析
王瑞君, 翟宇航
2021, 37(2): 167-176.
摘要: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求刑权的一种表达形式。量刑建议可以区分为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建议和不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建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量刑规范化司法改革”是量刑建议价值与定位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因素。自从《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后,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案件中,量刑建议呈现出提出义务化、内容精准化以及法院应当采纳原则化等特征。由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并实现精准化,是对检察官的检察业务能力和刑罚裁量理论功底的考验。量刑建议的规范适用,首先在宏观价值层面上需要检察机关从刑罚裁量的基本原理出发,贯彻认罪认罚从宽司法改革的理念内涵,厘清量刑建议在认罪认罚案件与非认罪认罚案件中的不同价值定位;其次在顶层设计层面上需要对现行涉及量刑建议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体系性的补充与完善,为量刑建议的提出提供行之有效的宏观指导;最后在司法实践层面上,需要检察机关与其他刑事诉讼主体进行充分地沟通与协商,发挥人工智能司法系统的辅助作用,完善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的配套机制。
《民事证据新规》视野下自认制度审判排除效的再探讨
冉博
2021, 37(2): 177-185.
摘要:
《民事证据新规》整体上肯定并扩充了当事人的自认规则,但是《民事证据新规》第八条第二款延续了《民诉法解释》第九十二条第三款的立法精神,对自认制度的审判排除效予以限制。限制的根本原因是事实探知绝对化的审判理念和实体正义价值追求的传统惯性,直接原因是规制虚假诉讼的现实需求。但是建构规范意义上的自认制度应坚持事实探知相对化的审判理念,协调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事实探知的关系,追求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为规制虚假诉讼而限制审判排除效的做法并非治本之策,规制虚假诉讼的最优选应当是废除事实预决效力并为当事人设置真实义务。自认制度来源于辩论主义自然也应回归于辩论主义,回归辩论主义的自认制度以审判排除效为核心,《民事证据新规》第八条第二款则失去正当性。自认制度审判排除效的应用必须考虑不同案件诉讼环境的差异与相对性。
哲学
过程可靠论三大难题的德性知识论解答
林玉玲, 曹剑波
2021, 37(2): 186-192.
摘要(261) PDF(11)
摘要:
过程可靠论认为确证源自于可靠的信念形成过程,但它无法保证外在过程的可靠性必然与主体的内在确证相联系,这就会产生新恶魔问题与元不一致问题。同时,过程可靠论还面临着如何明确规定这种过程的普遍性,使之能够运用于具体场合的问题,即普遍性问题。对于这三大难题,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以“理智德性”为核心概念,通过构造确证与适切的区分、动物知识与反思知识的区分,形成了颇具创见的解决方案。然而,索萨的方法未能弥合可靠性与确证之间的差距,对动物知识和反思知识各自的价值维度界定不明,且对认知者要求过高。因此,虽然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为解决三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但其本身也尚待完善。
孟子“三辨之学”平议
李细成
2021, 37(2): 193-201.
摘要:
孟子志在救治功利主义横行的整个战国时代,以“人禽之辨”拔本塞源,以“义利之辨”崇本息末,以“王霸之辨”治乱救弊,旨在开显一种不仅可为当世开太平亦可为万世开太平的修身治世之道。这是平议孟子“三辨之学”,澄清后人误解或创造性诠释,避免厚责古人或厚诬古人的重要线索与研究基础。由此出发,可以清晰判断古今学者有关《孟子》“三辨之学”的代表性观点哪些分别与孟子的“本有之意”“当有之意”与“未有之意”相对应,从而有助于在对孟子尽可能平实了解的基础之上,还原《孟子》义理架构的本来面目。
文艺学
士大夫与地方士绅:论后村词的双重视野
邓静
2021, 37(2): 202-210.
摘要:
在南宋中后期古典文学向世俗文学转变的过程中,士人阶层的分化与身份转型比如“地方士绅”“江湖游士”一度受到学界关注,南宋后期文坛宗主刘克庄因拥有多重身份而备受瞩目。以往多将其视为辛派中人,但与稼轩词“英雄失路”不同,后村词多表现南宋政治乱象下衰世式的“英雄失志”,频繁抒发的归隐之志也流于形式。在地方世界中,以词频繁酬赠带有经营地方人际网络和游戏文字的意图,但士大夫文学传统仍然制约着士人创作惯性,频繁使用的典故、理学话语与其内在情志的贫瘠反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矛盾,与梦窗词有着内在的时代共性。后村词中的多重视野显示了南宋后期词体中士大夫精神的衰退与挣扎,与南宋后期文学世俗化遥相呼应。
《马戏团之夜》:一场现代性的空间体验
张晓敏, 潘雁
2021, 37(2): 211-216.
摘要:
在《马戏团之夜》中,安吉拉·卡特有意识地把她的小说设置在封闭的空间内,以映射现代人逼仄的表现空间。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事件及其空间关系,把人的残忍和一本正经糅合在一起,把梦幻、荒诞和现实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虚虚实实、可笑又可悲的世界。书中充满了讥讽和嘲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残暴、无奈与迷失,从而对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文章从空间体验的表征、权力空间的解构和空间叙事的并置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阐释《马戏团之夜》带来的省思。
民营小微剧院团战略环境与战略管理研究
徐磊
2021, 37(2): 217-226.
摘要:
全面的战略环境分析和高效的战略管理是民营小微剧院团的立身之本。但是,目前大部分民营小微院团的战略环境分析不明、战略定位模糊不清、战略管理能力低下,限制了其竞争优势的形成与提升。基于此,文章结合民营小微剧院团的基本情况,构建了民营剧院团的竞争战略模型,并选取民营院团种类中占比最高的儿童剧院团为例,以儿童剧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上海为地域代表,深入分析了民营小微剧院团的战略环境和战略管理。研究表明,想要在激烈的演出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民营小微院团应该从艺术供给要素、艺术需求要素、同业竞争要素、相关支持要素、政府环境以及行业环境六个维度全面剖析自己所处的战略环境,从中扬长避短地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战略分析、定位、实施、评价到控制的战略管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