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4期

专题研究
“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唐青叶, 贺靓
2019, 35(4): 1-8.
摘要:
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新时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0~2018年间国内“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统计发现“对外话语体系”研究时间虽短,整体发展态势强劲,聚焦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因、意义、价值、原则等方面;“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中国故事”“国际话语权”等是现有研究关键词,并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但现有研究仍需完善,如术语混杂、概念界定不清、学科间互动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受众分类模糊、研究视角广却缺乏深度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的语义特征探析
王根莲
2019, 35(4): 9-15.
摘要:
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是表征逻辑-语义关系的方式之一,具有非现实化语义特征。遵循形式是意义体现的功能原则,文章从功能语法视角探讨了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结构的语义特征。首先,从配列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介绍了动词词组复合体;然后概述了投射动词词组复合体的相关句法和言语功能,分别阐释了它在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所体现的不同语义特征;最后简要说明投射动词复合体结构与使役结构的区别。文章旨在为投射语言意义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评价理论视角下宋词情感意义的语篇分析
许文涛
2019, 35(4): 16-22.
摘要:
情感表达是宋词的关键。评价理论为研究语篇中的情感提供了参考。文章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宋词情感的类型、极性、表达方式、参与者和强度,以及情感语篇分布表现出的层次性特征:微观情感、中观情感和宏观情感;提出了情感意义的语篇分析路径:情感的解读始于前景化微观情感成分,在关注中观情感和宏观情感下分析背景化微观情感,最后全面分析语篇的情感波动。然后文章对李清照的《声声慢》进行了例示性的分析,证明了文章分析模式的可行性。
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现代汉语空缺句研究
王竹, 张天伟
2019, 35(4): 23-32.
摘要:
文章基于信息结构理论,通过语料可接受度对比测试,认为汉语中存在空缺句,语境有助于提高其可接受度。汉语空缺句是话题—评述结构,借助对比话题和对比焦点传达对比信息。焦点判定和对比信息强弱是影响空缺句可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数量词、指示词和祈使语气可加强对比信息,提高可接受度;而副词、否定词和释因类句式会影响焦点判定,降低可接受度。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评介
洪丹, 曾蕾
2019, 35(4): 33-37.
摘要: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跨学科语言学研究范式,目前逐步跻身西方主流语言学之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坚实的研究团队和丰硕的成果。文章介绍这一领域内最新论文集《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colinguistics)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特点做出简要评价。
新媒体国家形象研究:和谐话语分析
刘姝昕
2019, 35(4): 38-45.
摘要:
国家形象短片是自塑本国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国家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传统的传媒途径,新媒体国家形象片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数字媒体为传播途径。近些年,新媒体国家形象片层出不穷,由解读中国工作室出版的《中国五年》自网络平台上推出,就引起海内外阅众巨大反响。文章拟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以国家形象构建的自塑载体——《中国五年》为研究语料,进行和谐话语分析研究,以期通过实例分析,尝试构建一种可行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研究发现:(一)《中国五年》植根于中国现实语境,为国际友人传递信息真实的中国故事,促进国际政治生态和谐;同时予以本国国人希望,促进国内生活、政治生态和谐。语篇话语是生态有益性话语。(二)新媒体具有极强的现实渗透力,以新媒体传递国家形象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阅众广泛,构建语篇话语应考量多元认知方式,提供可被接收的信息,如以“龙舟-帆船”双重隐喻选择表达“未来”的意义潜势等。以此望为新媒体途径国家形象自塑和国家“软实力”推介提供一种新的探索视角。
艺术电影与民族形象的塑造——对《长江图》的反思
赵路平
2019, 35(4): 46-52.
摘要:
艺术电影因其特殊的国际交流性而成为各国向世界展现自身民族形象的重要手段。在近年来上映的中国艺术电影中,《长江图》因其将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长江——作为影片的时空背景与呈现对象而具有了典型性。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图》“中国式”的艺术呈现方式背后所暗藏的文化意识,以及由此而塑造出的民族形象,反思中国艺术电影在电影艺术之外的文化困境,进而探讨相应的解决方式。
明中期社学不盛的地域性考察——以南直隶江阴县为中心
李宗辑, 吴德义
2019, 35(4): 53-60.
摘要:
明代嘉靖年间,江阴《县志》纂修者注意到,具有官方背景的基层教育机构——社学发展薄弱,因而怀疑本地文教不振。实际上,明代科举社会中,以教化为主要功能的社学已不能成为社会蒙学教育的主流,而江阴地区在宋元时期形成的良好蒙学教育体系,又进一步限制了其发展。明中期江南经济状况的变化,导致社学寄存基础的里甲制被破坏和以基层民众为主体的社学生源因贫困日益流失,加速了江阴社学的衰败。江阴社学只能在部分有识官员的支持下短期复兴。江阴社学的兴衰是明代江南地区社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窥见江南地区社学呈现出“短兴长废”的发展态势。
社会学
社会经济地位与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关系——以锻炼和医保为中介变量
胡杰容
2019, 35(4): 61-69.
摘要: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健康不平等的根本要素之一,行为论和环境论对影响机制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文章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和KHB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国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影响,并以个体行为方面的锻炼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医疗费支付方作为中介变量,来分析影响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维度对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方向,教育和经济状况与老人身体功能健康显著正相关,但只有富裕老人与贫困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显著性差异,部分是通过锻炼这一中介因素实现的。锻炼和医疗费支付方这两个中介变量部分抵消了职业和居住地对老人身体功能健康差异的直接影响,发挥了压抑效应,且锻炼比医疗费支付方的贡献大。文章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对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影响机制上,行为论和环境论都有一些解释力,但个体因素的锻炼比环境因素的医保制度中介作用大。
后实证主义的结构性与批判性——兼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贺伟, 曹忍忍
2019, 35(4): 70-76.
摘要:
1962年库恩以《科学革命的结构》力证科学进步是一场颠覆和重构的革命史。方法论上,库恩批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但也继承了逻辑经验主义诸原则,进而建构了后实证主义;知识论上,库恩运用后实证主义整体性地诠释了科学革命的思想。通过辨析后实证主义的相关术语和援引自1965年伦敦科学哲学国际讨论会以来的“科学之争”,研究表明波普尔学派和历史主义的文本批判使库恩范式受锢于“文本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则让后实证主义重新回归历史实践,并揭示出库恩“科学革命”的价值实际上在于从哲学上为人们思考知识发展和科学进步构建了一个“革命”的框架。
公共管理
中间层级政府“放管服”改革政策执行的效能分析
赵吉
2019, 35(4): 77-84.
摘要:
“放管服”改革是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中间层级政府、政策执行效率差异大,政策执行的可执行度相对较差,政策的机械式传导与非合理性安排等现象广泛存在。文章运用范·米特和范·霍恩创立的政策执行模型,分析了目前中间层级政府政策运行中面临的分析效能障碍、运行能力障碍、政治支持障碍和政策环境障碍。认为改革要重视中间层级政府的政策执行效能建设,通过切实的制度设计与安排,解决中间层级政府政策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文化消费生态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建构研究
徐望
2019, 35(4): 85-92.
摘要:
针对当下文化商品化大潮引发的文化消费生态危机,有必要规范化建构文化消费生态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建构该体系的目标是使文化消费生态圈的内生态主体和外生态环境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有机融合的生态关系。文章基于跨学科视野,运用规范研究法,在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之间寻找消费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平衡点。引入生态学上的“生态位”和“生态链”的概念研究内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运用用PEST变量模型分析法分析外生态环境。最后提出要不断强化对文化消费者的引导和对文化消费市场的调控,促使良性的文化消费生态形成,倒逼文化生产生态回归正轨。
法学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混合属性解析及其司法救济适用——基于双阶理论的思考与修正
陈鑫范, 吴明熠
2019, 35(4): 93-103.
摘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因其“民事或行政”属性的不同理解,在其纠纷的救济适用上产生了私法或公法模式的冲突问题,而消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其合同属性作出恰当解析。结合“双阶理论”的分析及本土化的适用,出让合同具有双阶段的混合属性,即以合同的签订为界分,第一阶段为归于公法属性的土地出让行政许可阶段,第二阶段为本质属私法属性的出让合同签订履行阶段。基于此,经过可行性分析与案例检验,“行政救济+民事救济”的阶段性混合救济模式即得到初步构建,避免了单种救济模式在权益保护上的失衡。此外,对于“第二阶段完全纳入民事救济”,还应有“识别其公法要素”的修正,即将“对合同履行监管的行政制裁”剥离,纳入行政救济的范畴。
文艺学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思考
陈功, 陈颖
2019, 35(4): 104-111.
摘要:
文章以2002~2017年国内发表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推进过程和研究热点,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表、被引、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知识网络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主要关注的是英译版《红楼梦》,及其文化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翻译策略。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已出现,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跨学科合作较少。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李晗佶, 陈海庆
2019, 35(4): 112-118.
摘要(309) PDF(27)
摘要:
鉴于翻译实践中所出现的“技术化转向”趋势,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翻译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关注的重点聚焦于翻译技术的技术维度、翻译技术与译者关系以及翻译技术与社会3个层面,随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认为从哲学角度对翻译技术进行反思无疑对未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