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2期

专题研究
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及表征方式对比研究
何伟, 刘佳欢
2019, 35(2): 1-17.
摘要:
文章从功能角度对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重在呈现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出现概率、词汇语法和逻辑顺序表征方式上的差异,从而揭示英汉之间在认知和思维上的不同。研究发现:在类别出现概率上,英语增强类关系使用较多,而汉语延展类关系使用较多;在词汇语法表征方式上,英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多由逻辑标记词体现,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蕴涵;在增强顺序表征方式上也不尽相同,英语习惯先结果后原因或条件,汉语正好相反;在表征延展顺序时,英语通常按照逻辑标记词的语义排列,汉语则根据先后顺序排列。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不同民族的认知与心理相关,西方民族重逻辑推理,汉民族重悟性和直觉。
从与汉、英的对比和比较角度论祖鲁语的时间性特质
马秀杰, 王文斌
2019, 35(2): 18-24.
摘要: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不可缺一的条件。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任何语言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但不同语言在时空性特质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语言偏重于时间性表达,而有些则侧重于空间性表达。本文借用与汉语、英语的对比和比较,揭示祖鲁语侧重于时间性表达。首先,在祖鲁语中动词是构词和构句的基础和中心,动词性词根是基础,大量名词由动词派生而来,构句时各种语法意义均附着于动词,形成动词核心体。其次,时态是祖鲁语中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具有强制性。再次,祖鲁语中存在一类表示事件之间时间关系的助动词。这些语法特征都说明祖鲁语更侧重于时间性表达。
关系从句加工中生命性效应的年老化研究
柳鑫淼
2019, 35(2): 25-31.
摘要:
名词生命性信息为句子加工提供了重要的词汇语义线索,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加工和运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对比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加工汉语关系从句的生命性效应。研究采用汉语主语关系从句作为实验材料,操控了关系从句宾语名词的生命性特征(有生命,无生命)和主句主语名词的生命性特征(有生命,无生命)。研究发现,对于老年组而言,关系从句中名词的生命性特征对在线加工的阅读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青年组中,主句主语是无生命名词的关系从句比主句主语是有生命名词的关系从句更难加工。这表明,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利用生命性信息的能力发生了退化。研究结果为容量限制理论提供了证据。
从“的”字的引入与使用谈近代汉日的语言接触
杨超时
2019, 35(2): 32-39.
摘要:
文章以近代“的”字进入文言并逐渐取代“之”这一语言变化为例,分析以汉字为媒介的近代语言接触给汉语带来的诸种变化,并追问产生这些变化的方式和缘由。研究发现主要有三:(1)“的”字进入文言起源于汉日近代的语言接触;(2)文言中首先出现了“~的~之~、~之~的~、~的~的”等与日语相近的新结构,体现了语言接触给汉语带来的变化;(3)新结构中的“的”字具有与日语后缀「的」近似的语义。
从视点角度看汉日亲属称谓的形式与功能
杨玉玲
2019, 35(2): 40-46.
摘要:
文章对汉日三种称谓语境下不同形式的用法、功能和认知视点展开分析和对比,发现汉语的视点主要是与语言形式有关,而与称谓语境并无多大关联,其光杆名词是可借位视点,直接组合形式是平行视点,加“的”形式是相交视点。但是,日语的视点则与称谓语境有关,而与语言形式的相关性不大,其表自称和对称是可借位视点,表他称是相交视点。文章认为,不同视点选择的认知动因是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汉语表自称和对称时,直接组合形式体现出较强的交互主观性,而日语有表交互主观性的形式标记,表他称时交互主观性最为凸显。
基于话题链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的原/译文对比分析
陈红, 邓仁华
2019, 35(2): 47-52.
摘要: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无论是在语篇的构建还是在语篇的翻译中都尤为重要,话题链是构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统摄机制。因此,文章结合汉英两种语言在主语、主题和话题链方面的差异,对柳宗元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及其英译本(罗经国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的英译文基本忠实于原文,但在话题链的衔接方面需要完善,以保证译文的衔接和连贯,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从而提升译文质量。
功能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研究
高生文
2019, 35(2): 53-58.
摘要:
本世纪初,学界和业界关于学报综合性和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不断,没有形成共识。这个命题仍然是学界和业界关注和亟需解答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例示关系和体现关系两个维度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渐变性、可行性、制约因素以及学报综合性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与学科的发展是同向的,其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但学报专业化发展是渐变的;学报发展是沿着综合、专业、再综合、再专业的路线周而复始的;在学报发展某个特定阶段,学报综合性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学报专业化发展要想成功,一定要首先在政策、专业设定、人力、资金、学术资源、编辑配备等方面得到主办学校的大力支持;还需主管部门在具体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的支持;学报专业化发展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体现时代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
社会调查与研究
“人口倒挂”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与突破——以东部沿海地区H市为例
庄晓丹, 范洪保, 孙岩
2019, 35(2): 59-66.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在城乡、区域之间“推拉力量”的作用下,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涌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庞大外来人口群体,从而造成相当部分地区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量,形成“人口倒挂”现象,特别是出现了一大批“人口倒挂”村,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文章以H市为例,指出此类村庄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公共安全维护、公共资源配置、生活环境优化、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的困境。提出对“人口倒挂村”完善信息化管理,实现协同式管理,推进融入式管理,实行“调控式”管理。
基于群体协同智能聚类的期刊分类大数据自动存储方法
张丽萍
2019, 35(2): 67-72.
摘要:
求解期刊分类大数据自动存储问题时,传统方法在分解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准确性与合理性,对解的合并策略选择不合理,导致寻优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偏差,造成期刊分类存储效率大大降低。为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群体协同智能聚类的期刊分类大数据自动存储方法。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初始结构,通过样本分布计算径基宽度获取隐节点群,将其当成初始集合。将分类存储精度最高、F-measure最大、期刊特征相似性最高作为目标函数,将其加权和作为适应函数。在求解过程中,各子群内部通过模拟退火法将分布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在一起,产生新个体,利用群体协同合作的方式实现智能聚类。通过进化获取最优个体,得到最终精英集合,将其看作最后得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结构,通过得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期刊分类大数据自动存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期刊分类大数据存储性能强。
读书与研究
雪莱与徐志摩诗学思想比较研究
王立群, 张怡馨
2019, 35(2): 73-79.
摘要:
雪莱不仅是英国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不仅在西方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新诗坛的许多诗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杰出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不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并且在许多作品中都阐发了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与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而雪莱对其诗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却鲜有论及。文章对雪莱与徐志摩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比较研究,探讨了徐志摩对雪莱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力图揭示徐志摩全面接受雪莱诗学思想影响的深层原因。
浅析近年来国内对阿兰·巴迪欧思想的研究路径
李健
2019, 35(2): 80-85.
摘要:
纵观国内研究巴迪欧的整个思想进路,基本呈现三种主要路径:一是从哲学与它的四个前提出发,通过探讨哲学、数学、诗歌、爱和政治等方面归纳出巴迪欧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从事件、主体和真理三个关键词出发,通过梳理三者的关系,概括出它们的时代价值;三是从共产主义的激进设想出发,通过解读共产主义在理念和行动方面的具体含义,试图给予重释共产主义这一设想以合理评价。当然,反观研究巴迪欧思想的三种路径,如何评价和定位他的思想成为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总结来说,巴迪欧的思想虽然是在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生成的,但不能因此将其称为后马克思主义者,而应该以全面的视角进行把握。更重要的是,虽然巴迪欧重释共产主义的姿态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现时代更新,但这种更新相比马克思而言又后退了一步。
学术争鸣与批评
具身理解新闻标题隐喻的认知凸显构建——以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报道为例
卢超
2019, 35(2): 86-92.
摘要:
中英媒体对“一带一路”概念域认知存在差异,为理解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隐喻思维凸显的认知构建和映射的文化连贯性,文章选取中英代表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标题,结合具身语言认知和概念整合理论,具身对比分析新闻标题隐喻思维概念整合的认知凸显过程。新闻英语文本经验痕迹最大可能激活具身认知感知动觉,从视、听、动觉感受凸显的认知差异,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生成和使用提供充分条件,实现语言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
社会史
晚清山西义学与寺庙文化的冲突
牛保秀
2019, 35(2): 93-101.
摘要: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科技哲学
人类为什么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研究
毕丞
2019, 35(2): 102-108.
摘要(789) PDF(31)
摘要:
文章旨在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进行分析,以回应为什么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问题。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以“器官投影说”等技术哲学思想作为分析工具,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历程。发现在理论上,人工智能的研究加深了对人类智能的模仿的同时,更倾向于由机器与人类共建智能系统的解决方案;实践中,人机关系也从“分离”更多地走向“交融”。因此,人类除了能在本质层面上作为人工智能这种人工物所模仿的终极目的而存在,还能在个体层面上作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行动者发挥智慧功能,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教育学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新工科”建设政策的形成研究
李虹, 周珂, 赵志毅
2019, 35(2): 109-114.
摘要:
为了更好地执行我国新近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政策,需分析该政策的形成机制,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尝试对我国的“新工科”建设政策的形成过程的各种因素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社会需求和国际趋势不同步的高等工程人才质量堪忧。在作为“政策共同体”的专家学者和媒体等的积极推动下,政府层面的多项顶层发展战略分别构成了我国“新工科”建设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种源流共同作用,推动了“新工科”建设方案的开启,政策得以正式确立和实施。